影视聚合站 教育 文章内容

一位“05”后,为什么全网赞?

发布时间:2020-12-19 08:00:58来源:光明日报

文|孙小婷

“不敢停,真的不敢停!”这几天,上海一个“05后”少年刷屏了,他的这句话让人印象深刻。

不敢停的,是救人。一个多月前的一个晚上,上海63岁的王老伯在参加完同学聚会后突发疾病,倒在街边失去意识。就在大家等待120救护车到来的时候,一个少年迅速上前,对王老伯进行了心肺复苏,直到老伯被送上救护车,送去医院。

少年没有留下姓名,只让人认出了校服上的“格致”二字。当王伯伯和同学们拿着照片找到了格致中学,15岁的盛晓涵终于“露”出了水面。

高中生救人的行为被全网称赞:“有比火还热的心,好样的!”“真是‘教科书式’救人”。

姑且不论少年的救人方法是否如“教科书”般精确,但打动人心的是少年强烈的救人意识,及其体现出来的冷静、果敢、担当的品质,而这些正是“教科书”无法完全传授的,也恰恰是这则新闻中不应被人忽视的地方。

可以想见的是,少年的优秀品质,得益于学校和家庭对其进行的良好教育。盛晓涵救人时能够确认环境安全、判断意识障碍、排除气道梗阻、判断动脉搏动和呼吸情况、启动按压直到救护车到来、请第二个人帮忙管理呼吸。一系列胆大心细的施救流程,既缘于他在学校里接受过的专业培训,也缘于他对生命有足够的思考和珍视。

小小年纪的盛晓涵已经对医学感兴趣,并且在有专业能力的情况下,选择勇敢地站出来,这在当前社会普遍弥漫一种教育焦虑的背景之下,让人看到了一种难能可贵。

前一阵,网络上一篇《哪怕你清北毕业,也没法让孩子保持精英》的文章刷屏,再次将教育竞赛的话题推到人们眼前。

比如不少家长接受不了孩子的学业工作成绩比自己差,不论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一路向着“精英”方向培养,却可能让孩子在一路竞赛中迷失了自己。而有的家长则表示,可以接受自己的孩子是“普通孩子”,将来开个奶茶店也就得了,成为对当前“教育竞赛”的另一种“佛系”应对。

仿佛,教育理念的重点就与是否要在“竞赛”中胜出有关。的确,不论哪种教育观,都是父母的个体选择。但教育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也在于培养健全人格,往更大的层面看,好的教育也是为社会培养一个更好的公民,带来更大的正外部性。

社会投入的大量的教育资源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名校毕业生、抑或只关注自我的个体,好的教育也是鼓励社会中的每个人正直善良、不断突破,给身边的人带来正向的影响和价值,就比如这位15岁少年的“出手相救”,就是教育正外部性的一个体现。

当孩子不仅仅是关心自己的成绩、未来收入,也能够在力所能及时关心他人、回馈社会,便是教育的一种意义所在,毕竟整个社会的良善、创新、发展需要每一个个体的维系和推动。

因而,这个05后少年的行为也是在适时提醒我们,不论是培养“精英”还是培养“普通人”,都别忘了让孩子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更多内容

关注“光明时评”微信视频号

↓↓↓

关注“光明日报”微信视频号

↓↓↓

文字:孙小婷

图片:网络

朗诵:王茜

责编:张永群

编辑:张雪瑜朱晓帆孙小婷

© 2016-2017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