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历史 文章内容

你听过最荒谬的逻辑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0-12-21 12:58:55来源:朝文社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朝文社》(原《我们爱历史》)为头条号签约群媒体

字数:3759,阅读时间:约10分钟

历史提问

你听过最荒谬的逻辑是什么?

答:虽然说荒谬的逻辑,都是各有各的荒谬,但要论荒谬到刷新三观的,还得说历史上的这几条“神奇逻辑”,内容或大或小,但都值得我们在哭笑不得之后,反反复复回味。

一、光时亨:诸葛兄弟,分仕三国;伍员父子,亦事两朝。我已受恩大顺,汝等可改姓走肖。仍当力诗书,以无负南朝科第也。

说起以“荒谬”著称的逻辑,1840年以前的历史上很值得一说的,当属明末“清流”光时亨的这句“名言”。

明末的出名画风,就是“烂官”太多。以至于明末崇祯帝上吊时还哀叹“诸臣误我”。但哪怕崇祯帝咽气前,此时的明朝给事中光时亨,依然还是崇祯帝心中难得“靠谱”的文官。

风雨飘摇的明末政坛上,光时亨的官运,可以说“蹿”得相当快:崇祯七年的时候,还只是个小知县,没多久就提拔进京,成了官小权力大的刑科给事中。之所以升得快,就因一独特气质:一身正气。

光时亨的“正气”,向来是走哪感染一群人。此人平日一派正义面目,诗文也写得好,特别是慷慨报国的主题,经常一挥笔就感染一群人。外加他还敢骂,特别是抱紧了崇祯宠臣魏藻德的大腿后,那更是火力全开。只要魏藻德瞅谁不顺眼,他立刻就正义凛然的跳出来,别管对方干活多认真,他“火眼金睛”总能找出毛病,找着后就是一堆穷追猛打。没几年就打出了名头,成了崇祯帝十分认可的“忠直之臣”。

光时亨这么“打”了几年,名气越刷越高,大明王朝每况愈下的国运,也到了个十字路口上:1644年,李自成的大顺农民军迫近北京,眼看北京城保不住,大明朝该向何处去?南京六部衙门倒是现成的,漕运此时也通畅,天津还有数千精兵,只要崇祯下个决心,抬个脚就能搬家迁都,大明朝再不济,好赖也能偏安几年。可京城的高官却不干,一迁都岂不是自己根儿没了?光时亨就是其中之一,眼看崇祯即将下决心,他又跳出来了。

然后,就是光时亨“正气大爆发”的时刻,不停慷慨陈词,把反对“迁都”的正义理由摆了一堆,“忠君报国死社稷”的大道理一堆堆朝崇祯帝“砸”,把迁都上升到“不忠不孝”的高度上,还真把崇祯帝给砸感动了:不走了,朕哪里也不走了,就留在北京城,咱们君臣一道共存亡。然后,就是李自成破城的夜晚,悲戚戚的崇祯帝带着“诸臣误我”的愤懑,在煤山的歪脖子树上了此一生,算是兑现了“君王死社稷”的承诺。

可“教育”完崇祯的光时亨呢?接下来的一幕,才是煌煌史册里非常生动的一课:李自成攻城时,满嘴忠君报国的他,还嚷嚷不能死的像个普通士兵一样,要在李自成面前展示气节。等李自成破了城,他撒腿就投了李自成,一番逢迎拍马后,又接着在“大顺朝”做起了给事中。如此没骨气,这叫家里人脸往哪搁。人家光时亨却心安理得呢,还特意在给老家儿子的书信里抛出这神逻辑:“诸葛兄弟,分仕三国;伍员父子,亦事两朝。我已受恩大顺,汝等可改姓走肖。仍当力诗书,以无负南朝科第也。”

崇祯不迁都,就是不忠不孝,你这边卖身投靠,倒成了效仿诸葛亮伍子胥等先贤?这一番神逻辑,其荒谬之处,确确实实折射出了明末多少“精英”的嘴脸,按现在的说法,就是“双标党”。

当然,光时亨“神逻辑”了没几天,大顺政权就垮了台,“高官梦”破灭的光时亨,慌慌张跑回了南明,被南明政权以“力阻南迁,致先帝身殒社稷;而身先从贼”的罪名送上刑场,结束了这荒唐一生。这前因后果,也值得给后人提醒:信了这类“双标式”神逻辑,那真是被忽悠死了都不自知。

二、马老爷:我们做官人有七个字秘诀。哪七个字呢?叫做一紧、二慢、三罢休。

比起历史上真实人物的“神逻辑”,一个写在晚清小说里看似虚构的“逻辑”,却同样有历史意义:清末小说家李伯元《官场现形记》第四十回里,马老爷向瞿耐庵传授“做官法门”时的“金句”——“我们做官人有七个字秘诀。哪七个字呢?叫做一紧、二慢、三罢休。”

这七个字就能当官?听马老爷解释,什么叫“一紧”?就是遇到事情,要摆出认真处置的架势来,清朝人的话叫“老虎势”,你看上去认真了,那就“叫人有怕”。然后是“二慢”,就是“认真”的架势摆足,事情你得缓着办,拖得当事人忐忑不安,当然就花钱来打点。至于“三罢休”嘛,就是别管老百姓怎么骂娘,你就装听不见,收够了钱就照规矩办,这就是“三罢休”,说白了,就是先

© 2016-2017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