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军事 文章内容

弹盘, 弹筒, 弹板关于子弹方面的东西你们了解多少?

发布时间:2021-01-13 15:59:41来源:轻武讲堂

创作不易呀,评论两句和加个关注吧

1.弹匣:往弹匣里装弹很方便,更换弹匣的时间比装填弹仓少,实际射速更高,这是弹匣取代弹仓的原因。当如果弹匣凹陷变形或生锈,就会造成托弹钣被卡死的现象,导致子弹到不了位、上不了膛,从而影响射击的顺利进行。弹夹是块铁片,可以把几发子弹固定在一起,方便一起塞枪里或者弹匣里;弹匣是个盒子,里面有弹簧,放在里面的子弹可以从抱弹口一发一发取出来;二战结束之前,一直是弹匣和弹夹,弹链各顶半边天,大部分长步枪都是弹夹供弹,而冲锋枪和一些机枪(bar,zb26)则用弹匣供弹。加兰德使用的八发漏夹也是弹夹的一种。二战结束后弹匣开始一家独大,已经没有多少枪再使用弹夹供弹了。但弹夹依然因为成本低,效果明显,而应用于子弹的包装和携带上。士兵在携带一定弹匣时,也会携带一定的散弹,这些散弹一般就用弹夹固定,方便战斗结束后快速装进空弹匣(是的打完的弹匣不会扔,而是留着,接着装子弹)2.弹鼓:弹鼓最大的优势是容弹量大,在无须更换供弹具的情况下直接发射更多弹药,在全自动武器上使用可具有更持续的连射火力。相对地弹鼓的设计较传统的直排弹匣更复杂,更容易出故障;其次,弹鼓轮廓尺寸较大,战斗状态下操作不方便,有些弹鼓置于武器一侧,会使武器重心偏移,影响精度;再者,弹鼓再装填不便,由于装弹多,推弹的弹簧力都很大,有的弹鼓需要专门的附件再装填。3.弹盘:弹盘优点是可以容纳很多子弹,就如弹鼓一般。弹盘结构和使用比弹鼓还要复杂,而且尺寸更大,现在已基本不再使用。4.弹仓:弹仓是可以装填多发子弹,用于设计取代单发步枪的,在二战自动步枪有应用。弹匣不太适用霰弹,尺寸、供弹效果不如弹筒(类似于管状弹仓),弹筒却可以容纳下相当数量的霰弹。弹仓在步枪弹、机枪弹容量上不如其他供弹具,而且管状弹仓不能装入尖头子弹,要不然后一发的子弹头可能会触发前一发子弹的底火,少数运动步枪还在用弹仓。5.弹链:与其他供弹具相比,弹链结构简单,从理论上讲可以无限连接,所以可以射速更高,射击持续时间更长,而且空弹链比其他供弹具更轻。弹链通常存放在弹链携行箱(又称弹箱)内,可挂于机枪侧面或底部。相对而言,使用弹链供弹的枪自身设计更为复杂,其中的不可散式弹链,打空后携行不方便,不如可散式弹链,打完就散架了。弹链若直接使用容易拖挂,而且子弹外露容易受损腐蚀,如果放入弹箱,也会改变枪支重心,影响精度。很多一直在等子弹篇更新的朋友可能都会觉得奇怪,为什么我们从定装弹开篇,聊着聊着聊出了很多各种各样的周边内容。和子弹相关的内容,就像一棵树一样,从根开始慢慢往上,随着躯干的成长,也引发出各种各样的分枝。等最后讲到树冠的时候,大家就会发现其实前面的所有内容都是有营养和有作用的。

图1:弹盘将是本文要介绍的主要内容

因为这是篇介绍子弹相关内容的科普类文章,所以在措辞上我会尽量通俗易懂一些,职业军迷们也请多多理解一下哈。在本篇的结尾我也会和大家多聊几句,我们现在先从今天的正片开始看起吧:

弹盘(panmagazine)有时又称为平盘式弹匣,是一种类似弹鼓的供弹具,但弹药排列方式不同,弹头指向转轴轴心,以弹簧的力量使整个弹盘旋转,从而把弹药送进枪机。

图2:弹盘的特写

我在介绍DP轻机枪(DP28)的时候也曾经有介绍过一些弹盘的优点和缺点,弹盘的出现确实很好的解决了比如莫辛纳甘步枪弹(7.62X54R)这种弹壳锥度较大,又采用了凸缘式弹壳的子弹的装弹问题。

图3:DP轻机枪

这种类型的子弹如果用常规双排弹匣装弹(尤其是大容量弹匣)的话容易引起子弹的底缘互相咬合导致的供弹故障,且弹匣弯度会非常大(大家参考AK的弹匣,想象一下更大弧度会是什么样就知道了)。

图4:凸缘式弹壳的子弹

而弹盘的出现就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这种弹盘里的子弹的弹尖都是朝内向着圆心,而弹壳底部朝外向着圆周,通过一个发条驱动旋转。虽然这个弹盘大幅度的降低了全枪的高度,但横向尺寸就变得相当可观了,而且质量也是相当不小,大还重的不好携带也就算了,关键是装填是真心不方便,需要一手用力拉住弹盘上的皮绳旋转一定角度,然后塞入一发子弹,然后重复47次……

随着工艺的进一步发展,弹盘也出现了双层甚至是三层等各种各样的版本。

图5:多层弹盘的结构

图6:多层弹盘

但同样,因为子弹技术和枪械制造技术等工业技术的飞速提升,弹盘的各种类似弹鼓的弊病就越来越明显,重、大、兼容性差、不耐操等各种各样毛病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弹盘的未来。

所以,新的技术带来的各种解决方案就渐渐取代了它。

弹筒(helicalmagazine)为一种大容量螺旋式供弹具,如今已经并不常见了。弹筒主要服务于手枪和冲锋枪,弹药以螺旋方式排列。弹筒对生产技术的要求较高,同时较难维持可靠性,装填弹药步骤相当烦复,甚至需专门工具。当然,不常见只是相对的。直到今天为止,它也还是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出现在我们面前。

图7:弹筒

图8:朝鲜人民军装备的98式突击步枪就是采用弹筒

哎?看到这里游戏党们是不是已经觉得相当眼熟了?

是的,在CSGO和CallofDuty等游戏中他们已经组团出现过了。

图9:游戏中出现的弹筒

哎?看到这是不是军迷朋友们也已经觉得很眼熟了?

是的,P90的独特盒型可拆卸弹匣也是受弹筒的启发而被发明的(并获得专利)。所以我这里就先把它当弹筒来举例了。P90的弹匣有点特殊,也不能说完全属于弹筒的范畴,毕竟在蓄弹形式上还是和传统弹筒是有所差别的(但也只有这一个差别)。我也就不单独来写它了,改天我单写一篇P90的详细介绍吧。

图10:P90

图11:P90的独特盒型可拆卸弹匣

弹筒的好处其实非常的多,就继续拿P90(5.7x28口径)和MP5(9x19口径)来举例吧,弹筒的超大弹容量很好的解决了室内突击的最大的几问题:首先,短兵相接,在全自动模式下,十几发的普通弹匣容量只能支持你扫射1秒左右。然后你就会瞬间进入枪里没子弹了的尴尬境地。而P90这个小小的双排弹匣居然有超大的50发容量!

其次,弹筒的设计既避免了大容量超长弹匣带来的枪身高度,又避免了弹鼓和弹盘带来的超大宽度,在狭小的室内作战中还有什么比这种紧凑型枪械更好的选择吗?这也是弹筒被应用在手枪和冲锋枪(SMG)上的最大原因。

图12:弹筒的优势

另外,在现代枪型中,弹筒的出现同时还解放了原本应该用来放置常规弹匣的地方,这样的好处是可以让退膛的弹壳从枪身的下部垂直下落,而不是拼命往你的脸上(左手持枪时)或者是就在你右侧身边的战友脸上飞溅。

图13:弹筒结构退膛的弹壳从枪身的下部下落

这种特殊的扁平盒装形态的新型弹筒也让充满了智慧的想象力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在室内突击作业中,如果战斗人员人均50甚至100发子弹还不能解决问题,那么这个问题可能就需要用RPG来解决了。而如果使用常规弹匣,100发子弹需要携带并且在战斗中更换3-6个弹匣才能搞定。

OK,上述讲到的就全部都属于可拆卸弹匣,接下来我们再来讲讲其他有意思的弹匣(其实它们理论上就不能叫弹匣了)。

C-MAG是由两个50发容量的弹鼓、2条10发的假弹、弹匣适配器和拨弹轮及弹簧构成。通过上面的结构图及下面BETA公司的透明示范样品,大家可以了解到C-MAG的大致结构和原理。每个C-MAG容纳100发枪弹,另装有2条垫底的假弹链,这是因为弹匣适配器内最后容纳的弹药不能装填。假弹链的长度视弹匣适配器的长度而定,例如M249的适配器较长,需要配用一条11发和一条12发的假弹链;而HK33/HK53的适配器较短,则是配用两条7发的假弹链。

弹板供弹,也称弹排供弹,缺点不少。子弹冲量大,横向弹板易受振动影响,致使点射精度较差。最糟糕的是,由于弹板横向尺寸大,又不能卷曲折叠,增加了士兵的负荷,且携弹量受到限制。

供弹方式有几种,但实际上,弹板、弹带和弹链都属于链式供弹,它们的基本原理是一样的。通过链节的弹性将枪弹紧紧抱住逐发链接起来,通过武器上的受弹机逐发拨送到进弹位置进入枪膛击发,由此就可以连续不断地射击。

另有一种弹鼓供弹,设计上较传统的链式供弹更复杂,运作时弹药依靠旋转的内部拨弹轮由内至外到达供弹口。

日本92式重机枪使用的弹板学名叫保弹板,一般是能装30发子弹,这个是预置的。这个保弹板对制造工艺要求非常高,它是一个直板然后把每一发子弹卡住。实际上日本生产这个保弹板还是比较费材料的。

当时机枪的供弹主要是有三种方式,一种是日本的保弹板,一种是帆布弹链。最后一种就是金属弹链;这三种供弹方式最落后的就是帆布弹链接,其次是保弹板,最先进是金属弹链。二战德军和美军都用金属弹链。实际上日本人不用弹链跟日本人的对重机枪的使用方法有很大关系。

二战日军的作战战术中比较强调小队以上的面杀伤火力,但是不太强调用机枪作为压制武器。日本人更多喜欢用面杀伤手段,比如手榴弹、掷弹筒是这一类武器;而不像美国人、德国人、苏联人那样喜欢用重机枪来充当压制火力。日本人对重机枪的使用一般是就将其安置在后方的专用阵地上对敌进长点射攻击,一般是6发长点射或4发短点射,正好一个保弹板够4-6次点射,依靠这种方式进行攻击压制。但在战场上要拔出敌方要点时,日本人一般使用掷弹筒而不是机枪压制拔点。其实使用保弹板与二战日军的陆军战术是有很大关系。

二战日军其实也有金属弹链金属弹鼓,比如装甲车或飞机上是有使用金属弹链和金属弹鼓的。但陆军却不用金属弹链,这跟日军的轻步兵操典上的规定有关。二战日军最大的问题是重机枪不下到基层的一线部队,都是中队甚至大队才配备重机枪,下面基层部队只有轻机枪,那么需要重火力支援时都是掷弹筒来解决。基本上二战日军的重机枪与92式步兵炮也就是大队炮是一个火力级别,都只配备营级单位。这个武器配备的层级很高,这是二战日军的军制存在一个问题。

对于92式重机枪火力持续性不好的问题,其实并不准确。二战日军是有重机枪中队的编制。一个重机枪中队中伺候一挺重机枪是11个人的枪组,这就是它编制问题。11个人中有6个人可以负责供弹,编制这么高根本不存在火力持续性不好的问题,一个接一个的递保弹板就行了,这种情况下也用不到弹链。除非是枪支本身质量问题中间需要散热会停止一会射击,不然火力持续性还是不错的。而当时西方军队重机枪枪组则没有那么多人都是3人左右,当然人家是使用弹链,人少也能保证火力连续性。

还有一种说法是日本人用保弹板是为了节省弹药,其实还真是没太多关系。他们的轻机枪用弹斗到是跟节约弹药有些关系。但重机枪不存在这个问题。二战日军的机关铳中队给一挺92重机枪配那么多弹药手,还设有专门的弹药搬运车,要节约弹药不会这样设置机枪组编制。这其实跟日本人对重机枪的诡异认识有关系,武器设计也是一个诡异的设计思路。

我们得说一下弹链和铜板这两种供弹方式究竟有什么的优缺点。

首先说一下弹链吧,这种供弹方式是我们军事迷最熟悉的一种供弹方式。无论是马克思重机枪,或者说是二战时候德国人的mp42或者是现在美国所适用的通用机枪基本上都是弹链式供弹。这种供弹方式,既简单有高校。而且每一个弹链的长度又足够的长。可他就没有缺点吗?有!石练在经过水浸泡之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形变,这样的话就很容易造成卡咳,而且弹链的存放必须得小心谨慎,因为你不想你打仗的时候突然说要给机枪供弹了,却发现你的子弹链竟然混在了一起。

而铜板吗?这东西一开始是法国人所创造的。当时的欧洲马克新发明了自己的重机枪,也就是马克辛重机枪以后,法国人为了创造自己的重机枪,所以也打到了一款重型机枪,我是忘了这重机枪叫啥名了。至于说这款中的枪长成什么样子大家可以参考一下日本的九二式重机枪。采用金属片式散热,不是水冷式散热,也采用铜板式供弹,一战以后,日本人向欧洲学习先进的战争理念,当时他学习的老师就是法国人。受老师的影响,当时法国人我们也知道二战的时候他们妄图通过马其诺防线防御德国人。在要塞里面射程越长,精度越高的武器越吃香,所以日本人无论是他的三八式步枪,或者说是九二式重机枪,都是朝着这个方向去发展的。而且说真的,当时日本武器设计的思路似乎有点误入歧途的意思。无论是日本的三八式步枪,或者说是她的南部手枪。南部麒次郎这个武器设计大师还真是有点脑子被驴给踢的意思。但是没办法,日本整体工业水平相较于欧美列强来说还是偏低的。

日本本土作战,或者说他的作战地区潮湿,所以这就造成了。他如果使用弹链式供弹的话,那么对于他的作战效率是有影响的。铜板这种供弹方式,它的生产却十分简便,相比较而言来说。而且日本人的重机枪是金属片式散热,这种散热效率相较于水冷散热而言是有点效率颇低的意思。因此,你能给他一100发,他去打嘛,这机枪还不得报废了。

其实现在岗哨,突击队,狙击手等等装备手枪的还是挺多的。如果是前线步兵的话,不装备手枪的主要原因有几个:

1.如今自动步枪即使在很近的距离也是很好的自卫武器,手枪无论是威力还是射速都被自动步枪完爆,近距离的时候有掏手枪的时间别人早就一梭子过来了。如果更近的话直接是刺刀。2.多余的重量,口径不同的弹药。手枪+弹药其实还是很有分量的,前线步兵与其带着这些基本用不到的重量,还不如多挂两颗手雷。3.手枪的定位本来给没多少武装的人(飞行员,后线人员等)自卫用的,或者是用于隐蔽作战(比如特种兵)。大多数时候手枪的主要作用是在主武器丢失/不存在或者不能发挥作用的时候使用的。

对于一个战士来说,增加“手枪+2个弹夹”的重量,远不如“多带2个主武器(例如突击步枪)的弹夹“来的实惠。手枪+2个弹夹其实分量也不少的,空间也不小。这点分量和空间够多带2个步枪弹夹了,战场上子弹多就是活命的基本要素之一,从而使多带两个步枪弹夹的意义比手枪要大。

当然另一种说法是,带两个武器(步枪+手枪)能降低武器失灵的概率(一个不行还有另一个么),但在现代武器的精密度下,多带一个副武器真的没太大必要。

因为成本效益完全不合算。首先手枪并不便宜。生产手枪是非常贵的,因为有大量的切削加工和复杂的异型零件。

培训手枪射击也是昂贵的。普通人头几次打步枪就可以似模似样,打手枪的话没如果掌握诀窍,基本是靶都挨不着。

还有后勤补给的负担也增加了。再考虑到实际战斗中的威力微小,实在不值得为普通士兵列装手枪。目前在前线战场,连步枪的火力比重都在逐渐变的轻微,更何况手枪呢。特种作战环境当然例外。

通常来说,一方面由于步兵作战要求步兵在作战推进中,主要以杀伤敌方为主,所以射程长、子弹威力大的步枪基本可以满足步兵分队作战的需要,而没有进行自卫作战的需求。此外,步兵武器携带已经非常复杂,手枪生产和加工工艺亦复杂,无论从配备数量、军费开支还是后勤保障的角度上来说,一些媒体称所谓我军全体士兵将配备手枪的可能性并不大。目前,相对而言,只有特种部队官兵由于任务的特殊性以及对其后勤保障的需要,手枪一直以来都是特种作战士兵的基本配备。而且在欧美国家的高编制特种部队中手枪武器可以自由选配,这让一些媒体和爱好者误认为常规部队的士兵也可以配发手枪。实际上,由于目前美军正在进行常规步兵部队的特战化,这些确实使得更多士兵可以配备手枪。

在最近几年的实战中,普通步兵手中轻武器的交火距离因为支援火力的增加而被缩短至两、三百米,却又因为自动步枪和突击步枪的普及,使得发射手枪弹的冲锋枪在步兵正面交火中落了下风。在突击步枪无情的“压迫”下,冲锋枪只得乖乖地让出了步兵班组里的主力位置,退居二线。一直以来在世界主要国家的常规步兵分队中,步兵都是不配手枪的,而主要配备小口径步枪,比如美军的M-4A1和M-16A2步枪、俄军的AK-74和AN-94步枪等等。

———————END——————

图片|网络

文章观点和立场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号观点

轻武讲堂&墨将点兵,

业界小钢炮!喜欢转起来!

© 2016-2017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