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1-18 19:59:53来源:央视军事
在喀喇昆仑
在海拔4500多米以上的高原
没有花草树木、四季更替
有的只是被刀子般的风
雕刻过的石头
这里的每一位边防军人
都有“石头情节”
因为每一块石头的背后
都承载了他们的故事
……
他们把忠诚刻在石头上
“每块石头都是祖国的领土”
在海拔5184米的驻训营地,新疆军区某旅的战士们白天在碎石滩巡逻、夜晚在星空下站岗。这里没有花草、不通网络,只有荒凉的山脊,他们却把这里叫做“高原快乐营”。
夜空下的石板烧烤,为驻训生活增添一丝浪漫;“开火车”是晚上最常玩的游戏;……这是边防军人特有的豪情。
战士们守卫的这块高地满山遍野都是石头,可以说这块高地是由石头组成的。战士们说,这些石头是“龙的鳞甲”,作为“龙的传人”,他们在“龙的脊背”上坚守。而这些石头也见证了他们的忠诚。
每当到了交党费的日子,战士们会挑一块石头,写下姓名、党费和日期,还有自己最想说的话。
“我这块石头像一把战斧,捡这块石头记录自己这个月的党费缴纳情况,回去之后向党组织把党费补齐,石头留给自己做个纪念。”新疆军区某旅战士史世杰说。
“守土有责”“寸土不让”“一炮歼敌”……高原边防缺少的是氧气和绿色植被,但不缺的是边防军人的豪情和诗人般的浪漫,他们把青春誓言写在石头上,立于喀喇昆仑之巅。
一块小小的戍边石
一个大大的报国梦
新疆军区某团指导员钱生旭,在团里的新年第一课正式开讲了。他用一块石头引出了一个问题:什么样的青春才是最精彩的?
相信每个战士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而钱生旭给出的答案就是这块石头背后的故事:这是一名复员老兵留给他的,这位老兵希望这块石头能够代替自己,继续在边防站岗。
小小的戍边石,大大的报国梦。钱生旭希望这块石头的故事能让战士们知道,有千万个和他们一样的人驻守在祖国边疆,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奉献给了边防。
钱生旭给大家布置了一项特别的任务——在边防线上用石头垒标语,这是一堂生动的实践教育课。
忘记了严寒缺氧,忘记了戍边寂寞,在陡峭的山坡上,战士们用一块块石头拼出了两个字——中国!
喀喇昆仑特殊的“石蛋”
临走留作纪念,此物最为永固
在某边防连河谷驻勤点,这里的特殊石头成为了战士们的寄托。
这种褐色的圆圆的石头,是边防官兵在高原河谷巡逻时发现的,战士们把它叫“昆仑石蛋”或“昆仑龙珠”。
据说当时喀喇昆仑是一片海底,深海软泥中的碳酸钙分子在特定的作用下凝聚成坚硬的结核……经过5亿多年的地质运动和风化,慢慢就形成了石蛋。
很多战士把石蛋捡回来,用它标记祖国的领土,还有很多人在上面写下自己的名字,并画上中国地图,作为纪念。
高原女军医路俊霞说:“我们去河谷李营长那里,他们特别高兴,说没啥送我们的,就送给我们一人一个‘昆仑龙珠’。当时有个战士说,以后退伍了看到‘昆仑龙珠’就想到他曾经拿命守卫的土地;还有一个战士说他要送给女朋友一颗,想他的时候就拿出来看看……”
喀喇昆仑的石头
诉说着一代代边防军人的传承
昆仑山的石头,不仅见证了边防军人的忠诚和坚守,还见证了一代代边防军人的传承。
喀喇昆仑腹地,坐落着全军海拔最高的烈士陵园——康西瓦烈士陵园。100多位烈士长眠在此,化作了共和国西部边关的巍巍山脉。
墓碑前堆起来很多石头,这是战士们从各自驻守的地方带过来的,祭拜完烈士,他们就把口袋中的石头留在那里。不知从何时开始,这个传统就在一茬茬边防军人中传承着……
如今在喀喇昆仑高原,石头早已成为战士们最珍贵的宝贝,他们以山为纸,用石作画,拼出巨幅中国地图,刻下铿锵的誓言。
其实,真正的昆仑石是边防军人。它的坚硬,是边防军人对党忠诚的象征;它的朴实,是边防军人默默坚守的代表;它的伟岸,是边防军人心中的界碑……
希望我们都能记得:
昆仑山不仅有美玉
还有刻满忠诚的石头
那是祖国最西端的国土
那里,还有最可爱的人
他们,是国家的无价之宝
一石,一世
今生为国守家园,不负华夏好儿郎
推荐阅读
监制|刘一鸣
主编|孙毛宁任泽兵
记者|莫争名许梦蛟张丰张虎郑强龙石韦航
编辑|鞠亚倩李红
视频编辑|刘喆萱
©央视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