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1-19 21:57:30来源:医脉通肝脏科
作者:蔡晧东主任医师北京地坛医院
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导读
现在,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都有了有效的抗病毒药物,虽然乙型肝炎抗病毒药物尚不能完全清除乙型肝炎病毒(HBV),但也能保持持续的病毒抑制。以往的研究显示,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后均能明显降低肝细胞癌发生的风险。但是,我一直关注一个问题:这两种疾病在抗病毒治疗后哪个肝癌发生的风险更高呢?
去年,我在PubMed上检索过多次,都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今年,我再次针对这个问题检索,终于看到我国台湾学者Lin等[1]的一项研究中,回答了这个问题。
研究简介
该研究对1999年4月至2015年2月在长庚纪念医院高雄医学中心治疗的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发生肝细胞癌的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作者共收集1363例患者,其中乙型肝炎代偿期肝硬化患者914例,均接受了核苷(酸)类药物且达到病毒学应答(HBVDNA<20IU/ml),并长期服药保持病毒学应答;丙型肝炎代偿期肝硬化患者449例,均接受了聚乙二醇化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并在停药24周后达到持续病毒学应答。
研究结果
1363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4.3年,261例(19.1%)发生肝癌,其中乙型肝炎组162例,丙型肝炎组99例。从表面数据看,乙型肝炎组患者肝癌的发生率为17.7%(162/914),丙型肝炎组患者肝癌的发生率为22.0%(99/449),似乎是丙型肝炎组的患者发生肝癌的风险更高。
但是,作者采用log-rank检验和多因素Cox回归对各种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绘制了肝癌累积发病率的Kaplan-Meier曲线后,我看到了一个相反的结果:乙型肝炎组发生肝癌的风险更高!
图1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后肝癌的累积发生率
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均显示,乙型肝炎组与丙型肝炎组患者比较,治疗后肝细胞癌发生的风险更高(单因素分析:HR=1.32,95%CI:1.01~1.72,P=0.034;多因素分析:HR=1.47,95%CI:1.13~1.92,P=0.004)。
但在这项研究中,丙型肝炎组患者是达到病毒清除并停药的,而乙型肝炎组患者只是达到病毒抑制,而非清除。这样比较是否公平,有待更多研究和评论。
参考文献
[1]LinMT,ChangKC,YenYH,etal.ChronichepatitisBexhibitedhigherrateofhepatocellularcarcinomaoccurrencethanhepatitisCincirrhoticpatientsaftereffectiveantiviraltreatment.JFormosMedAssoc.2021.120(1Pt3):6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