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养生 文章内容

反复腹痛腹胀、嗳气?慢性胆囊炎才应该是“背锅侠”!

发布时间:2021-01-21 17:57:39来源:江西省中医院

38岁的徐女士,最近总是反复右上腹胀痛、嗳气,食油腻类食物症状加重,遂来到门诊就诊,通过检查,徐女士被诊断为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徐女士认为自己只是肠胃功能不好,消化不良,万万没想到自己患上了慢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是什么呢?读完这篇文章,或许你能更明白!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和生活规律的改变,慢性胆囊炎的发病率不仅逐年上升,而且逐渐年轻化。慢性胆囊炎症状常常不明显,容易被忽视,年轻人也常因为工作原因而没有给予重视,直至出现严重并发症时才发现。

慢性胆囊炎是怎么形成的?

慢性胆囊炎指胆囊的慢性迁延性炎症。慢性胆囊炎多由于胆囊结石、胆囊排泄障碍、感染、急性胆囊炎的延续等原因,引起胆汁瘀滞于胆囊。胆囊结石是导致慢性胆囊炎的"罪魁祸首",反复的炎症反过来会促进结石的形成,进一步加重胆道梗阻,形成恶性循环。

慢性胆囊炎有哪些症状?

慢性胆囊炎的患者一般表现为反复发作性上腹或右上腹不适、少部分表现为持续性右上腹钝痛甚至放射至右肩胛区疼痛。患者经常有右上腹部隐痛、腹胀、嗳气、恶心、厌食油腻食物和腹泻等消化不良症状,进食油腻类食物后症状加剧,症状常迁延难愈。

慢性胆囊炎如何诊断

通常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血象和超声检查结果来综合诊断。如果有反复发作性的上腹部不适、腹胀、嗳气等症状,血象发现白细胞升高,腹部B超显示胆囊壁增厚(≥3mm)或胆囊内结石,基本就可以诊断。超声检查是诊断慢性胆囊炎最常用的检查方法。

中医治疗慢性胆囊炎

中医将慢性胆囊炎归属于“胁痛”和“胆胀”,病因主要是情志不遂、饮食失节、感受外邪、虫石阻滞、劳伤过度。病机实者多因邪实阻滞,胆腑不通,不通则痛;虚者多因精血亏损,肝络失养,不荣则痛;亦有虚实夹杂。

中医治疗慢性胆囊炎具有独特的优势,手法多样,疗效显著,副作用少等,能够有效减少抗生素的使用,还能减少慢性胆囊炎的并发症。如中药运用疏肝解郁,清热利湿,利胆通石,活血解毒,滋阴柔肝等之剂,不仅能有效治疗反复腹痛腹胀、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以治“标”,还能从病因病机出发调理全身以治“本”。针灸治疗慢性胆囊炎也有显著的疗效,取穴中常用胆俞、阳陵泉、期门、日月、胆囊、太冲、足三里、肝俞、中脘等。

慢性胆囊炎人群的饮食注意事项

1.低脂肪:限制脂肪摄入量,含脂肪多的食品可促进缩胆囊素的分泌,使胆囊收缩。慢性胆囊炎时胆汁分泌障碍,脂肪消化吸收也受到影响,脂肪多可能诱发胆囊疼痛。

2.低胆固醇:控制含胆固醇高的食品以减轻胆固醇代谢障碍,防止结石形成。

3.适量蛋白质:供应充足蛋白质可补偿消耗,维持氮平衡,增强机体免疫力,对修复肝细胞损伤、恢复其正常功能有利。

4.丰富维生素:维生素A可防止胆结石形成,帮助胆管上皮生长和保持完整性,帮助病变胆管修复,大量补充对胆管疾患恢复有利。

5.丰富蔬菜纤维:植物纤维素能增加胆盐排泄,抑制胆固醇吸收,降低血脂,可使胆固醇代谢正常,减少形成胆石的机会。食物纤维不但有利胆作用,而且能刺激肠蠕动,有利于通便,促使肠内产生的吲哚、粪臭素等有害物质尽快排出,防止胆囊炎发作。

6.多饮水:多喝水和饮料,可以稀释胆汁,促使胆汁排出,预防胆汁瘀滞,有利于胆管疾病恢复。

7.少量多餐:节制膳食、少量多餐、定时定量。少量进食可减少消化系统负担,多餐能刺激胆管分泌胆汁,保持胆管畅通,有利于胆管内炎性物质引流,促使疾病减缓和好转。

8.膳食禁忌:忌食刺激性的食品和调味品,如辣椒、咖喱、芥末、酒、咖啡等。油煎油炸及产气食品,如牛奶、洋葱、蒜苗、萝卜、黄豆等。注意卫生,防止肠寄生虫和细菌感染。(作者:2020级肝胆科研究生周佳林)

专家介绍

主任中医师

擅长纯中医调理慢性疾病、亚健康状态、疑难杂症。擅长中医与西医相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胃炎、胃溃疡、肝炎、肝硬化腹水、肝衰竭、黄疸、肠炎、胆结石、胆囊炎、胰腺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痛风、干燥综合症、系统性红斑狼疮、。中药与颊针相结合治疗各种痛症、失眠、焦虑抑郁状态、头痛、耳鸣、发热、中风后遗症。

坐诊时间:周四下午、周五上午(红谷滩国医堂);周一下午、周三上午、周六上午(肝胆病门诊);周二上午(阳明路门诊部)

编辑:钟世芳审核:沈德森

好文推荐

1:

2:

3:

4:

5:

我知道你“在看”哟~

© 2016-2017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