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1-21 13:57:39来源:养生正道
↑点击标题下「养生正道」关注更多养生知识↑
导言:香附自古就是行气解郁的良药,有缓解肝郁气滞,胸、胁、脘腹胀痛,消化不良的功效。香附还调经止痛,常用治肝郁气滞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乳房胀痛等,有“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的美称,是一味妇女之友。(编辑/三木)
//////////
药用香附
《本草纲目》:“香附之气平而不寒,香而能窜,其味多辛能散,微苦能降,微甘能和。”《名医别录》:“主除胸中热,充皮毛,久服利人,益气,长须眉。”《滇南本草》:“调血中之气,开郁,宽中,消食,止呕吐。”
香附疏肝解郁之效佳,为肝行气、解郁之要药,临床常与柴胡、枳壳等配伍同用,如柴胡疏肝散;用治气、血、痰等诸郁所致的胸膈满闷、吞酸呕吐等症,宜配川芎、苍术、栀子等同用,如越鞠丸;用治寒凝气滞所致的胃脘疼痛,常与高良姜配伍,如良附丸;用治寒滞肝脉之寒疝腹痛,常与吴茱萸、小茴香等配伍。
香附与川芎相配,可治气郁头痛。香附、川芎均为血中气药,擅调血理气,既疏肝木郁滞又兼散表邪,亦能行气而和血。将香附(炒)40g,川芎60g,一起研为细末。每次服6g,用茶汤调下。常服可防头痛,又可明目。
香附CyperusrotundusL.
香附《名医别录》
【来源】为莎草科植物莎草的干燥根茎。秋季采挖,燎去毛须,置沸水中略煮或蒸透后晒干,或燎后直接晒干。
【异名】莎草、香附子。
【性味】味辛、微苦、微甘,性平。
【归经】归肝、脾、三焦经。
【功能与主治】疏肝解郁,理气宽中,调经止痛。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胀痛、疝气疼痛、乳房胀痛、脾胃气滞、脘腹痞闷、胀满疼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
【注意事项】气虚无滞、阴虚血热者忌服。
【用法用量】6~10g。
食膳与实际应用
香附以个大、色棕、质坚实、香气浓者为佳。
香附验方
香附枯草汤
用于肝虚目痛、怕亮
【验方】
香附子30g,夏枯草15g,一起研为细末。每次茶汤送服3克。
【适合情况】
肝虚目痛、怕亮。
【特别注意】
气虚无滞、阴虚血热者忌服。
登场书籍
《本草纲目家庭读本》
(↓因微信公众号平台系统波动,图书信息有时可能会出现无法显示的情况,此时可通过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了解图书详情)
《本草纲目》是一部集16世纪以前中国本草学大成的著作,书中所收集的资料极其广博,而本书精选其中与大众日常饮食密切相关者,突出饮食调理,所列应用于食疗配方重在调理与预防,意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使您一册在手,居家饮食合理搭配,小毛小病自我康复。
中医书院购书链接——
养生正道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本草纲目家庭读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庞德湘◎编主编,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所有图片为出版社所有的版权图片,请勿盗图。
商业合作或投稿:whkpbjb@163.com
点击“阅读原文”在微信平台内购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