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2-01 08:00:28来源:历史教师王汉周
⬆️点我⬆️
你准备先看哪篇热文:明朝那些事儿讲的历史是真的吗|慕容复要恢复的大燕国有多奇葩|极简中国游牧民族史|古代一两银子值多少钱|国外历史书吹水的现象很严重|我们为什么要放弃永生
九品芝麻官中
包龙星逃命前
得到家传的青天秘籍
打开一看
你给翻译翻译?
包大人没看懂
很快被烧了
最终他得到了秘籍
就一个字“骗”
不信
我们用事实说话
01
前秦时,冀州(今大约山西、河南、河北,古代九州之一)。
是时,苻融为冀州牧。
这日傍晚,一老太太在路上遭贼抢劫。
贼人刚走,她不甘被抢、扯着嗓子一声惊呼:“快来人,抓贼呀!”
一过路人闻声追赶,嗖嗖,几步便蹿上前去,将蟊贼揪住。
不想,此蟊贼反咬一口,诬赖这过路人是贼,两人撕撕把把,皆说对方为贼。
是时,暮色四合,光线不明,老太太眼神不好也分不清到底谁是贼。
于是,众人将两人一起扭送到州府。
苻融了解情况后,呵呵一笑:“这事简单,是骡子是马,拉出去溜一溜!”
如此断案,整啥幺蛾子?
众人无不疑惑。
“看好了,你俩谁先跑出前面凤阳门,谁就不是贼。预备,跑!”说罢,苻融一声令下,两人立即开跑。
瞧,真跑,绝非玩笑,有趣吧。
说话间,那过路人已率先冲出城门。
不久,两人回到起点,苻融对已累得呼呲带喘的落后者一声厉喝:“你就是那小蟊贼,还想诬赖别人。”
唉,蟊贼一声长叹,遂低头认罪。
就这么定了?
这也太草率了点吧。
见众人仍是一头雾水,苻融忙作解释:
“其实,这道理很简单:作贼心虚,东西一抢到手,必然拼命奔跑,他先跑反被后来者追上,可见其必不善跑。”
原来如此。
出处:《晋书·苻融传》
前秦苻融,为冀州牧。有老姥于路遇劫,喝贼,路人为逐擒之,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融见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者非贼。”既而还入,融正色谓后出者曰:“汝真贼也,何诬人乎!”贼遂服罪。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擒,故知不善走者贼也。
02
后周,柳庆做雍州别驾时,境内盗匪猖獗。
这不,城中富商胡家又遭抢劫。
对此,长官甚是恼火:“如期,再破不了案,都特么回家卖红薯去!”
俗话说,大官一声吼,小吏跑断腿。
于是,三班衙役齐出动,拉网式排查,地毯式搜索,就差挖地三尺…
结果,嫌犯抓了不少,胡家左邻右舍、老亲古邻多被抓进大牢,实则连个贼毛也没抓到。
不过,杀良冒功,凑数交差而已。
至此,长官也素手无策。
然鹅,别驾柳庆认为此次涉案人犯众多,应是一群乌合之众所为,彼此交情不深,互相猜忌,若从其内部入手或许大有可为…
长官摇头不止,唉声叹气:“唉,贼不知所踪,为之奈何?”
柳庆近前,与其耳语道:“只需如此这般,这般…”
翌日,不知何人把一封匿名信贴在衙门口,引来无数围观者。
是时,柳庆恰好经过,近前一看,其内容如下:“我等一起抢劫胡家,然同伙鱼龙混杂,深恐日后事泄遭严惩,今欲投案自首,不知可否从轻发落…”
柳庆看后,忙入衙向长官禀报。
少顷,柳庆便以官府名义张贴了一张自首免罪的告示,及时对其诉求予以答复。
瞧,这政府办事效率,快捷,实效,绝不磨叽。
于是,此事儿在城中疯传,沸沸扬扬…
两天后,广阳王欣家一仆人,当众人之面自行捆绑,到衙门自首请罪。
后,顺着这根藤儿,一通摸瓜,其余党尽皆捕获,一网打尽。
其实,前匿名信也是柳庆所为,实乃攻心之计耳。
出处:《北史·柳蚪传》
后周柳庆,领雍州别驾。有胡家被劫,郡县按察,莫知贼处,邻近被囚者甚众。庆以贼是乌合,可以诈求之,乃作匿名书,榜官府门曰:“我等共劫胡家,徒旅混杂,终恐泄露。今欲首服,惧不免诛。若听先首免罪,便欲来告。”庆乃复施免罪之牒。居二日,广陵王欣家奴面缚自告牒下,因此尽获党与。
03
唐时,怀州河内县(今河南沁阳)有一人叫董行成。
据说,这老董有一特长:善察盗。
说的直白点,鸡鸣狗盗之徒,他是一瞅一个准,没跑。
若再直白点,即使是一只蚊子从眼前飞过,他也能认出公母来,绝对火眼金睛。
虽然,关于老董的任职履历,书中无载。
不过,据此推测他应是衙门里专司刑狱缉盗之职一小吏。
至此,有瓜众不免质疑,吹牛吧。
绝非胡诌八扯。
不信,且看。
这日清晨,老董刚吃过两碗豆花,三个炊饼,正在街上溜达,消消食。
眼前,过往行人不多,偶有二三小贩,有些冷清…
正溜达着,老董突然眼前一亮,有情况。
啥情况?
是时,街边有一骑驴男子,从河阳长店方向过来,驴驮一大布袋东西,正疾步前行。
不就一驴友吗?有啥好大惊小怪的。
当然,这是你的看法。
瞧,人家老董几步追上前去,对他一声大喝,如雷贯耳:“站住,你个小蟊贼!”
有热闹看了,立时有人过来围观。
只见那骑驴男子在老董一声断喝之下,忙滚下驴背,磕头如捣蒜:“请大人开恩,小人只是一时鬼迷心窍,让猪油蒙了心…”
乖乖,这男子还真是一蟊贼呀!
原来,这蟊贼昨夜在长店偷了一袋东西,顺手牵羊,不,牵一头驴代步,不想在此被老董捉了个正着。
这贼正嘚啵时,失主随后赶到,认出了是他的驴子和失物,对老董自是千恩万谢。
这简直像在演戏,实在让人难以置信。
这老董不会是神仙吧?
非也。
事先有人给他递过话?
亦非也。
诸如此类,疑问者多也。
这不,现场已有人直接探问:“老董,你咋一眼就能看出他是一蟊贼?”
老董呵呵一笑,道出其中奥秘:“此驴行急而汗,非长行人也。见人即引驴远过,怯也。”
说,这驴走得如此之急,且流汗不止,说明骑驴人急着赶路;他见人便躲得远远的,有意躲闪,此乃做贼心虚,怕人发觉。
嘿嘿,老董没啥火眼金睛,不过善于观察而已。
出处:《疑狱集》
唐怀州河内县董行成善察盗。有人从河阳长店盗一驴并囊袋,天欲晓,至怀州。行成市中见之,叱曰:“彼贼住!”盗下驴,即承伏。少顷,驴主寻踪至。或问何以知之,曰:“此驴行急而汗,非长行也;见人即引驴远过,怯也。是故知其为盗也。”
04
北宋,有一牛案与包拯有关。
包拯(999-1062年),字希仁,北宋名臣,以善断案名扬后世。
坊间有言,“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即盛赞其公正廉洁,铁面无私。
初,包公为扬州天长县令。
是日,有一朴实老汉眼泪巴擦来县衙告状,家里耕牛的舌头让人割掉了。
包公听了,脸色立黑:啥,口条没了?谁这么缺德带冒烟啊,必须严惩。
于是,“拯密谕令归屠其牛而鬻之。”
瞧,此密谕者,或低声细语,或耳语递话,绝非扯大嗓门、吵吵巴火的。
包公到底要老汉干啥呢?
老丈,回去把牛宰了,卖肉,多少也能换点银子。
如此处理,老汉自是不满意,可牛没了舌头,吃不了草,早晚也得饿死。
无奈之下,老汉只好挥泪斩杀耕牛,上街卖肉…
不想,老汉竟遭人检举揭发:“大人,不得了啦,有人私自杀牛…”
趁这货正打小报告之际,咱插一嘴。
旧时历朝历代,私杀耕牛,皆犯法。
且看,《宋刑统》有明文规定:“诸故杀官私牛者,徒一年半…主自杀牛马者,徒一年。”
至于,水泊梁山上108条好汉大块吃牛肉,乃小说家之语,不可当真。
闲话少叙,书归正传。
此时,这货正等着领赏呢。
不想,包公抽冷子一声厉呵:“你个刁民,割人家牛舌,又反诬其犯法,还不从实招来!”
至此,看明白了吧,此乃包公引蛇出洞之计。
“大人,小人知罪,愿打愿罚,还大人请从轻发落!”
这货神色立变,心知中计,可为时已晚,忙伏地叩头讨饶不止…
出处:《宋史·包拯传》
包拯副枢,初知扬州天长县时,有诉盗割牛舌者,拯密喻令归屠其牛而鬻之。遂有告其私杀牛者,拯诘之曰:“何为割某家牛舌而又告之?”其人惊服。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