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教育 文章内容

“马列人生”:邓小平的读书实践

发布时间:2021-02-02 18:59:29来源:团结报文史e家

读书是邓小平生平的重要内容,邓小平读书以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内容。在五四运动前邓小平读书兼涉中国传统文化和近代西方先进思想文化,进而为其研读马克思主义奠定了基础;在留学法国期间,邓小平初步研读马克思主义;在留学苏联期间,邓小平深入研读马克思主义;留学归国后,邓小平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当中更加系统地研读马克思主义。邓小平毕生研读马克思主义的读书实践是其最终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典作家的身份注脚。

求学时期

邓小平在国内外求学的经历是他读书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出国留学前兼读中西之学

1909年,邓小平在四川省广安牌坊村的私塾发蒙,私塾设在翰林院子,他在私塾里阅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启蒙课本,还进行毛笔字的练习。1910年,邓小平进入望溪乡初级小学堂进行学习,这所学堂的创办人是邓绍昌和本乡曾留学日本的革命党人胡光白,邓小平在此阶段开始接受新式教育,主要学习国文、体操和绘画等。1915年秋,邓小平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全县唯一的一所高等小学堂,寄宿读书,学习课目有国文、算术、理科、史地、修身等。1918年夏,邓小平完成了小学课业,考升至广安县立中学,主要学习修身、国文、历史、地理、数学、博物、化学、物理、体操等。1919年9月中旬,15岁的邓小平考进重庆留法预备学校,学校设立在重庆夫子祠内,硬件设施比较简单破旧,全部学生走读,食宿需要自理,学习时间为期一年,这所学校当时在重庆算是较高层次的新式学校,所以考进去非常不容易。学校设有法语、中文、代数、几何、物理及工业常识等课目,其中以法文为主,学习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粗通法语并掌握一定的工业技术知识,为其日后能够赴法勤工俭学做准备。尽管学习课目繁多,但邓小平总是有着充沛的精力,能够坚持刻苦而认真的学习。1920年7月19日,邓小平通过了毕业考试,在重庆留法预备学校完成学业,经过了口试和体检,他获得了赴法留学的资格。

  在邓小平赴法留学之前,他在私塾的学习阶段打下了较为扎实的中国传统之文化基础,之后他又在新式学堂研读并初步了解西方先进的文化知识,这些都为他日后在法国、俄国留学,尤其在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方面奠定了前期准备。

留学法国期间

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初步研读

1920年10月21日晚,在华法教育会的安排下,邓小平和他的叔父邓绍圣以及20名同学一起到法国北部诺曼底的巴郡中学,作为寄宿生开始学习生活,中国学生是独立开班,目的是提高法语水平,他们严格按照学校作息时间来进行安排,早上6点起床,30分钟后上自习,上午从8点开始上3个小时的课,下午是从2点开始上2个小时的课程,晚上9点熄灯。邓小平后来曾对他的孩子说:“学校待他们像小孩子一样,每天很早就要上床睡觉”,“才上了几个月,没学什么东西,吃得却很坏。”

  1922年2月14日,邓小平在哈金森橡胶厂当工人,这段经历可谓对邓小平人生道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工厂里,邓小平结识了一批先进青年,如郑超麟、汪泽楷、李慰农等人,邓小平和他们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慢慢受到了革命思想的熏陶;另一方面邓小平开始自主阅读《新青年》等进步书刊,这些阅读实践使他逐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思想,一步一步成为真正的革命家。邓小平曾经说过:“每每听到人与人相争辩时,我总是站在社会主义这边的。”“我从来就未受过其他思想的侵入,一直就是相信共产主义的。”

1920年赴法勤工俭学时的邓小平

1923年6月11日,邓小平正式成为了“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的一员。”因生活窘迫邓小平不得不继续做工,同时由周恩来领导,在《少年》编辑部工作,《少年》是旅欧共青团机关刊物,它的任务是宣传共产主义学理,阐述共产党的性质和作用,除此之外还刊登马克思列宁著作的译文。邓小平主要负责刻蜡版和油印,因他工作的态度极其认真,还留下了“油印博士”的美誉。

留学苏联期间

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入研读

1926年1月中旬,邓小平抵达莫斯科,先后进入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和莫斯科中山大学进行学习,他在俄国的名字叫多佐罗夫。邓小平在这所学校所学课程非常丰富,首先要刻苦学习俄语,还有经济学、历史经济学、历史、现代世界观问题、俄国革命的理论与实践、民族与殖民地问题、中国的社会发展问题、语言学等。还有一些具体课程,如中国革命运动史、世界通史、社会发展史、哲学、政治经济学、经济地理、列宁主义。除此之外,中山大学为了适应学生参与革命斗争的需要,还开设了军事课程,进行较为严格的军事训练。在繁杂的课程学习之外,邓小平还经常与国民党右派分子展开激烈的辩论。

  1926年1月19日至22日,邓小平汇总了自己的读书情况,从中可以看出:邓小平谨遵“团体”的规定,认真研读了大量先进报刊,如《前进报》第4、5期,《列宁论党》,《向导》第1、3、9期,并对自己近段时间的情况做出了整体的评价:“团体”对我的指导帮助使我受益匪浅,让我能够更高效的查缺补漏,一步一步成为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听党指挥,始终为无产阶级的利益而奋斗终生。

  1926年1月29日,在“党员调查表”中,邓小平列出自己读过属于社会科学类的部分书籍,如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孙中山的《建国方略》《民族主义》《民权主义》等。1926年1月下旬,邓小平应莫斯科中山大学党组织要求,编写自传,他在学习马克思主义方面写道:“由于能力的欠缺,致使在西欧团体的工作出现问题时,就有了尽早来俄国学习的决定。”“周围的人包括我自己都认为我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是粗略的、不深刻的。列宁曾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便没有革命的运动;要有革命的行动,才能证验出革命的理论’,由此可知,掌握理论对于革命者来说至关重要。所以,我为了使自己对马克思主义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一定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去研究这一理论。”

革命和建设实践时期

在留学期间研读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邓小平回国之后便结合中国的社会历史现实,积极探索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之道,坚持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更加系统、更富针对性地研读马克思主义。

在革命战争中

结合中国革命实践研读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留学归国后热情参与并指导中国革命的实践。在土地革命时期,邓小平不仅做一些政治动员工作,而且还善于将自己在研读马克思主义过程中的一些感悟和理解,掺揉到讲授政治课中,他主要讲授的内容包括《中国革命史》《三民主义》《国民党史》《布尔什维克十二条》等。

  在抗日战争期间,邓小平面对民族危亡的状况,积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紧紧结合在一起,强调要实事求是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革命实践,以挽救千疮百孔的危亡局面。1941年5月15日,邓小平在一二九师全师模范宣传队初赛会上做了《本师文化工作的方针任务及其努力方向》的报告,在报告中邓小平明确指出“提倡科学,宣扬真理,反对愚昧无知、迷信落后,加强马列主义的宣传”。1943年3月,邓小平在向毛泽东汇报一二九师整风学习的情况时,实事求是地指明了整风运动卓有成效,比如大家在考虑问题时更加全面而细致,能够深入的研究某一问题,并制定出切实的计划。

  1943年6月5日,邓小平在主持中共中央太行分局和一二九师直属机关干部大会上,结合他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过程中的一些领悟和方法,做了关于共产国际解散和整风问题的报告,在报告中讲道: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科学无国界。科学只有用于指导实际行动,才会焕发出无穷的力量。回顾党的历史,无一不在教导我们,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革命的过程中,如果陷入教条主义,将会给革命带来巨大的损失。我们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关键在于,我们要实事求是的将马列主义用于指导我国革命实践。

邓小平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留影

在改革开放前的新中国建设实践中

根据工作需求研读马克思主义

1950年5月4日,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南军区,在重庆市青年举行的庆祝“五四”青年节大会和首届重庆市学生代表大会上致辞,他指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中国革命之所以取得胜利,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在马列主义指导下对全国民众的领导。

  1962年2月6日,邓小平通过总结自己的读书心得、感悟,在理论交流会上明确提出:要勤于学习马列主义和毛泽东著作,在全党全社会营造一种学习理论、实事求是的氛围,不注重学习,常常会导致庸俗化,容易犯错误。

  1965年8月9日,邓小平谈及了研读学习毛泽东著作的内容和方法,他指出:要好好研究读《毛泽东选集》的方法,使其读起来更有味道,每年都学习毛泽东的四篇文章和进行讨论。青年人应该多学习毛泽东所著的《矛盾论》《实践论》,还要广泛涉猎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如《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国家与革命》等等。

  1969年11月26日,邓小平请人将马列著作、毛泽东著作还有中外历史、文学、哲学、传记等方面的书籍和一些衣服从北京托运到江西,这也侧面表明了邓小平对于读书的重视。

  1970年9月13日,邓小平致信汪东兴,在信中说明了自己每天参加劳动并坚持读书和子女方面的一些情况。

  1971年11月8日,邓小平专门致信向毛主席汇报自己的情况:在来到江西的整整两年间,自己每天都有固定的生活轨迹,上午到工厂劳动,下午和晚上,看书、看报、听广播和做些家务劳动。

在引领改革开放伟大事业中

着眼事业发展需要研读马克思主义

1983年9月7日,对于青年人的教育问题,邓小平根据自身的读书心得体会提出:我们国家需要培养一些具有马克思主义修养的年轻一代,青年要广读书、勤读书,以形成对某些问题的正确认识,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建言献策。

  1983年9月30日上午,由于学术界出现了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议论,邓小平结合自己研读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的体会,和邓力群、龚育之等进行了谈话,在谈话过程中邓小平明确指出:我看过一份讲异化的材料,里面讲的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劳动者创造的劳动成果,本来是为劳动者消费的,反而变成了压迫自己的力量。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被提起,说到底是对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对共产主义没有足够的信心。共产主义被看成是不可能实现的东西,这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绝大多数同志不理解异化到底是怎么回事,因此,我们要多读马克思经典著作,更准确的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于马克思主义者来说,要多写有意义的文章。

作者:谢忠强武志涛

编辑:鲍家树孙靖琪

见习编辑:郭权祺

团结报文史e家原创内容,如需转载,请联络我们获取版权。

除了带给您优质黔货

更希望我们能带您

去了解贵州深山里的故事

敬请关注

博爱扶贫云商城

那家网/苏宁易购

黔货出山,我们在努力

© 2021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