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军事 文章内容

被称为“现代新闻摄影之父”的他,却用文字记录山东解放区

发布时间:2021-02-03 11:59:45来源:团结报文史e家

布列松

布列松,被誉为“现代新闻摄影之父”。1908年出生于法国巴黎近郊一个小镇,他自小酷爱绘画,稍长一些又表现出了对摄影的兴趣和天赋。1934年,26岁的布列松结识了当时已经蜚声世界的著名战地摄影记者罗伯特·卡帕。

1947年,他和卡帕等人成立了玛格南图片社。1948年12月初,布列松作为美国《生活杂志》和玛格南图片社特派摄影记者来到中国,在中国居住了一年多。他第一站来到了北平,并在那里停留了12天,拍摄了大量反映北平和平解放前政治生态和市井生活风貌的照片。此后他飞赴上海,一直在江浙沪一带采访。在中国,他用手中的相机忠实地记录了当时正在发生的历史巨变,记录了蒋家王朝的覆灭和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历史,这些照片都已成为十分珍贵的历史资料。

布列松摄影作品

1949年2月1日,布列松离开上海,到了仍被国民党控制的青岛。当时,中国共产党正在对青岛外围的国民党阵地展开激烈进攻。到青岛后,布列松不满足于国民党官方提供的消息,一心要到中国共产党控制的解放区去采访。2月10日,他和另两位外国记者,乘坐一辆吉普车,冒险穿越两军前沿阵地,抵达距离青岛30多公里的即墨,这里仍为国民党所控制。第二天一早驱车经过无人区,终于在午后到达中国共产党所在的一个村子,第一次见到了身着黄色军服、持日本步枪的解放军战士。他们在解放区受到了热情招待,在那里生活了五周,得以对中共领导的土地革命、解放区的税收制度、解放军士兵的军事训练、政治学习等有近距离的观察。因为战事正激烈、土匪时常滋扰,出于对他们人身安全的考虑,他们在解放区的活动范围,被严格限制在两个村子里。期间他们曾申请去已经解放的济南采访,但是等候了两个星期未获答复,因为华东人民政府和华北人民政府因战事原因,不断迁移驻地,加之交通不便,所以往返联络受阻。但是,他们可以随便拍发电报和收发信件。后来同行的美国记者迪恩将他们的这次山东胶东解放区之行记录下来,以《山东共区旅行记》为题,发表在4月2日上海英文《密勒氏评论报》上,这份报道已经成为今天观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政治生活风貌的重要历史文献。

亲切友好的解放军

在解放区的这一个多月时间里,他们接触最多的就是解放军战士。对于这些十几岁的年轻解放军战士,他们这样描述:“对于共军士兵,我们有着亲切而友好的良好印象,虽然他们只是县大队,而非正规的野战军。他们多半是十几岁的孩子,健康、热忱、愉快,吃穿都不错。武器虽然不及正规军,但是也得到了爱惜和养护。我们看见他们在严寒的天气里,成班地演习拆装轻机枪。墙壁上用白墨画有图解,以帮助教官向新兵详尽讲授军事技术。而给人印象最深的,也许是军民之间那种友善而又自然的关系,似乎军人就是老百姓的一部分。”

布列松摄影作品

  他们同一个来自哈尔滨的姓李的士兵,用日语交谈过好几次。这位士兵原来在国民党军队中服役过两年半,后来被俘后经过教育,加入解放军,成为一名“解放战士”。这位士兵告诉他们,他每月有十元人民币的薪饷,最后他还不无骄傲地对这些外国记者说“人民银行机构,是向着稳定通货的一个重大步骤”,这显然是针对国统区货币贬值,物价腾飞而言的。

  他们和这些活泼的战士们相处十分融洽,士兵们对他们带去的东西都有些好奇,常去围观他们的新鲜玩意儿。熟悉以后,这些原本羞涩的农民士兵,甚至会和这三位外国人在操场上追逐打闹,在自制的双杠上轮流翻玩。

解放区好学深思的良好氛围

出于职业的敏感,布列松等人也留心观察了解放区出版和发行的报纸。他们发现,每天晚上邮差都会骑着自行车带回邮件和当地出版的《胶东报》。在解放区,因为物质条件十分困难,报纸的出版十分不易,而战士们原来大多数是不识字的农民,因此他们对报纸十分珍视。不但用报纸来学习识字,还把报纸上的文章当成讨论党的政策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素材。读报的形式一般是以读报小组的方式来进行,由教员或者识字的士兵在菜油灯下,一字一句读给不识字的士兵听。他们发现报纸内容主要以地方新闻和国内新闻为主,国外消息也占有一定比例,如斯特朗女士被逐出苏联、史沫特莱对麦克阿瑟的答复、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等。

布列松摄影作品

  士兵们对待报纸不像一般人那样读完即扔或拿来包东西,而是反复研读,不懂的地方,还要在课堂上请教员讲解,课后还要针对报纸上的内容集体讨论,写阅读体会。当时是春耕时节,报纸上每天都登载了大量有关增产运动、春耕与播种的报道和长篇社论,士兵们也会下田帮助农民耕种。

  布列松等人还注意到,中共报纸上还经常刊登一些新歌,士兵们会集体学习这些歌曲,跟着调子哼着唱起来,他们不但唱国际歌,而且也唱入城纪律歌。他们最经常唱的还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

  解放区民主政府的职员表现出的对外界知识的渴求,同样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些工作人员中有人懂得日语或英语,他们随行带去了六份英文《密勒氏评论报》,这六份早已过期的报纸受到了热烈欢迎,懂英文的职员不但认真阅读,而且把一些文章都翻译成中文,以使更多人了解其中内容。他们惊讶地发现,很多民主政府的工作人员对科学新闻表现出来浓厚的兴趣,有一位职员给记者们看了一张他想读的外国杂志的目录,里面有《新群众》《通俗机械》等等。

一心为民的土地改革

在解放区,中国共产党迅速组织领导了土地革命,给少地或无地农民分配土地,并动员他们保卫土地革命成果,许多青年男子因此自愿参军。

  在胶东解放区,每人平均分得三亩左右土地。不过在重分土地的过程中,发生了贫农在多分得土地后,工作不卖力的倾向,因此一些中农抱怨:“我们辛苦工作获得土地,而你们万事不做,坐享其成,现在又偷起懒来了。”布列松等人观察到,中共为此展开了生产运动,以鼓励农民增加生产。

  解放区政府将土地分为十级,根据地力和丰产程度的差异来进行课税。最低的一级每年课粮食二斤,依次每级加二斤,因此,以一个有八级地十亩的农民家庭,每年仅需交税粮160斤,远低于北洋政府时期和国民党政府统治下的税负。

  布列松等人在胶东解放区滞留期间,与中共的政府工作人员、士兵结下了深厚的友谊。3月18日,他们穿越火线,回到青岛。临行前,他们要偿付在此期间的吃住费用,但是遭到婉拒。他们又提出赠送煤油和机器,也被谢绝了。最后,他们强迫主人接受了解放区十分紧缺的一箱药品,因为他们威胁说如果对方不接受,他们在回程时就把药品扔到沟里去,以免累赘。

  遗憾的是,也许是出于军事保密的需要,布列松在此期间并未被允许随意拍摄照片,这也使我们失去了从影像中观察中共领导下的解放区社会生活风貌的机会。

  不过,布列松他们后来的文字描述还是让我们领略到了解放区政治清明、社会稳定、军民团结,人民军队训练有素、纪律严明的一些画面。而透过他们的现场描述,我们不难捕捉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的“密码”。

布列松摄影作品

作者:王明亮

编辑:鲍家树孙靖琪

见习编辑:郭权祺

团结报文史e家原创内容,如需转载,请联络我们获取版权。

除了带给您优质黔货

更希望我们能带您

去了解贵州深山里的故事

敬请关注

博爱扶贫云商城

那家网/苏宁易购

黔货出山,我们在努力

© 2021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