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2-08 14:58:48来源:职场
作者:小灶编辑部-Yuki
来源|小灶能力派(ID:Woyaobuddies)
推荐|职场(ID:zhichangbianjibu)
Staffers
《令人心动的offer2》已经结束了,想想还有点舍不得。
在最后一期中,李晋晔、王骁、詹秋怡顺利拿到了君合的offer,朱一暄、刘熠成则无缘君合。
今天我想说一说詹秋怡。
其实在节目刚开始,她并不被带教律师看好。
节目刚开始面试时,与其他人自信的侃侃而谈相比,詹秋怡就像一只怯生生的小猫,细声细语地回答着律师们提出的问题。
在节目中,和外向开朗、敢于破冰的朱一暄相比,她也只是默默地坐在一旁,附和大家,看着大家欢笑。
明明詹秋怡在第一个实习任务中表现突出,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却仍然在8进4的首选实习生中落选了。
看着其他四个小伙伴都有了自己的带教律师,做着自己的工作,詹秋怡除了失望,更多的是心酸。
至于落选的原因,史律师在与她谈话的过程中,直言:“因为你说话比较少,没有展示出你的力量和特点”。
更让人心疼的是,谈话中当史律师问及,你第二名却没有成为律师们的首选实习生,你有没有意外?
詹秋怡低下了头,思考了许久后柔柔地说:
“我觉得,你们的选择,肯定也有你们的道理,可能是考虑综合方面的因素吧。”
明明既困惑又失落,却不敢问出来,有委屈也往肚子里吞。
泪了,这不就是在职场上小心翼翼生怕犯错的我自己吗?
我相信有很多职场新人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因为性格内向,不爱说话,遭受了多少委屈。
从小到大,父母就对我们说过这样的话:
“你别这么内向”、“开朗一点可以吗?”“你这种性格不行,要外向一点”
在工作中,也会因为性格内向,无法很快融入集体。害怕和领导沟通,一到人多的地方就丧失说话能力,因为不善于表现自己,而错过了很多机会。
在这个外向者主导的世界里,沉默寡言、不善社交好像已经成为异类。
沉默内向的人,究竟该如何自救呢?
Staffers
你可能并不是内向
前几天和同事聊天,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同事一直认为自己是内向型人格,但是我们其他人却一致觉得他是外向型人格。
她评判的标准是自己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总是不爱说话。而我们评估的标准是她总是表现的积极向上、十分健谈。
这是怎么回事呢?
很多人对内向性格的理解就是不爱说话、不合群、容易害羞等等。
但真的是这样吗?话少就一定内向吗?话多就一定外向吗?
其实真的不一定!
有些人平时话很少,但遇到可以交谈的对象时,话特别多,有的人有时候话少,但是有时候又会变得亢奋变得话多。
话多话少都是别人的感觉,但是内向或外向还是要看自己的定义。
其实很多人所谓的内向、外向都是一种模糊的感觉,也就是说凭自己的主观感受。
在讨论自己是内向还是外向之前,先看看心理学对它的定义。
心理学认为,外向性与内向性是人类性格上的两种特质。
性格外向者的精力来源为外在世界──如各式各样的社交活动、形形色色的人们、不同的场合和事物,他们是精力的挥霍者。
性格内向者最显著的特征是他们精力的来源与自己的内在世界,如思想、情绪和观念中获得精力,并善于保存精力,但也容易受到外在世界的刺激影响,并产生“刺激太多”的不适感──这种感觉好比是热锅上的蚂蚁。
来源:英国华裔网红漫画师《hello,最好的自己》
这里推荐一本书《安静:内向性格的竞争力》,书中有列举一些具体的判断标准,还有一个测试,你可以自己测测是外向性格还是内向性格。
这个测试我放在文末,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看到最后!
要注意是的是,内向与外向并不是截然二分的,而是一个连续体,多数人都介于非常外向与非常内向之间,兼具两边的一些特质,不是完全外向或完全内向的。
简单地将一个人归类于“外向”或“内向”,往往忽略了多数人的身上同时各自具备一些外向或内向特质的事实。
就好比有人问:“为什么我有时候开朗爱说话,而有时候却不喜欢说话呢?”
内向的人一般不主动与不熟悉的人沟通交流,不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因为他/她的精力来源来自自己,而不是通过与别人的交流沟通中获得。
不论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恋爱中表现出行为上不主动表现,言语上不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喜好和愿望)。
《令人心动的offer2》中的詹秋怡就是因为“慢热”、“说话少”,而她应聘的是律师的工作,律师工作除了需要具备深厚的法律专业知识,还要能够快速地与不同类型的人进行有效地沟通,两者缺一不可,所以没有带教律师选择她就成为必然的结果。
Staffers
除了内向,也可能是害羞或者自卑
同样是不爱说话,有的人可能是因为害羞,有的人可能是因为自卑,而有的人可能是因为内向。
害羞或自卑与个人的成长环境和经历有关。内向作为个性特质则是先天的。害羞或自卑是可以通过训练和经历改变的,内向的个人特质一般是不会改变的。
害羞或自卑的人会显得比较内向。害羞指的是感到不好意思,难为情,也可指因胆怯、怕生或做错了事怕人嗤笑而心中不安。
自卑是指个人体验到自己的缺点、无能或低劣而产生的消极心态,心理学上认为自卑源于婴儿弱小的无助感,后因心理、生理和社会的障碍(真实的和想象的)而加重。
比如有些父母很强势,孩子就会因为害怕被责备,而尽量少说话,或者不敢说。比如有的公司文化容错性低,内部竞争比较激烈的情况下,有的员工就会表现的少言拘谨,而让人误以为性格内向。
害羞或自卑与内向有一定的关系,因为害羞或自卑,就会不敢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
但我认为与内向之间是没有因果关系的,因为害羞或自卑是后天因素影响下逐步形成的,而内向个性则是先天特质。
有些人内心是自卑的,但在某些时候会表现得很主动、很活跃、很“外向”。
那么有没有办法可以判断自己是性格问题还是能力问题?
你可以借鉴一些测评工具,比如九型人格测试更多地了解自己。
但切记这些测评工具基本上都是西方心理学家发明的,不完全适用东方文化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人。
你只需要把它作为对这方面知识的认知就行,仅仅作为参考,不并太过认真。
Staffers
HR是怎么看待内向型人格的
性格没有好坏之分,但不同个性的人,确实有更适合自己类型的企业、职能和岗位。
内向的人,通常会比较仔细、认真,深思熟虑、一诺千金,内心也特别希望获得别人的认可。
公司的大部分工作岗位其实都是适合性格内向的人。
内向的人真的不用觉得自卑。
只要在工作中能够展现出自己的专业、能力就行。
切记不要因为羡慕外向的人的侃侃而谈、随意自如而在领导或大众面前刻意地表现自己,不仅会让自己变得很累,还容易落得“邯郸学步”的反面效果。
Staffers
内向的人也有自己的优势
内向者在职场中应该怎么扬长避短,展现自己的优势呢?
内向性格的人其实需要展现给对方(尤其是领导、直接业务伙伴)自己的优点,也是树立自己positive的标签。
第一个就是“沉稳”,给领导和合作伙伴以放心的感觉,知道这个人虽然话不多,但是交给他的事情,他都能100%完成。
第二个则是“配合”,也就是团队精神。性格内向的人要充分发挥自己认真、细心的特点,帮助公司或领导在一些关键细节上进行把握并提出建议,从而更好地体现自己的专业价值。
也可以理解为因为平时不怎么主动表达自己的意见,一旦提出了,就会“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所以“厚积薄发”是内向性格的人在职场的利器。
就像节目中的詹秋怡,虽然一开始很慢热,但是在和朱一暄的辩论中,却变得很扎实,赢得了梁律师的赞赏,也让大家看到了她的实力。
而朱一暄,因为过于有侵略感,反而引起了大家的不适。
现实生活中可能很多人会把事情的焦点放在内向或者外向性格上,总觉得事情变成这样都因为我是个内向的人。
而他们能想到的解决的办法就是想办法把内向的自己变得外向,但是这又违背了他们的本心,因此变的很痛苦。
其实问题的核心可能根本不在内向或者外向的性格上。
某种程度上,我同意一种观点:很多时候不是自己性格的问题,而是能力的问题。
当你专注某件事情,有很强的解决这件问题的能力时,你就会显得很自信,你就不会害羞或者保持沉默。表达的方式现在已经很多了,除了说,还有很多种方式。
不擅长口头表达,可以选择其它适合的方式,只要个人能力出众,总能表现出来。
比如有的人对一些问题有自己的判断和观点,但不敢表达出来,这是性格问题还是能力问题?
我个人认为绝大多数是能力问题,表示你对自己的能力还不够自信。
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了,内向的人说出来的时候心跳肯定会加快,但经历几次就不会再这样的,这个需要训练,训练次数多了,所有的人都能做到顺畅地表达。
除此之外,你也可以读一些积极心理学的书籍,慢慢的和自己建立对话,逐步地去了解自己的性格,发现自己的性格优势和劣势,通过接纳自己,建立自信,建立一个很好的交友观,价值观,恋爱观。
当你有了让自己比较舒服的相对健康的价值观以后,就会慢慢的知道,自己哪些性格是让自己舒服的,哪些是想要修正和雕琢的。
时间久了,性格的两面性就会得到更好的平衡。
最后,附上书本中的20个测试题,测一测你的性格倾向(仅供参考)
根据你的实际情况,用“是”和“否”来回答下面的20个问题:
1._____相对于小组活动,我更喜欢一对一的交流。
2._____我通常更愿意用文字表达我的观点和想法。
3._____独处对我而言是一种享受。
4._____相对我的同伴而言,我似乎对于金钱、名利和地位看得没有那么重。
5._____我不喜欢闲谈,但是我喜欢对我关心的话题进行深入探讨。
6._____人们说我是个很好的倾听者。
7._____我不是一个喜欢冒险的人。
8._____我喜欢那种可以一头扎下去而不会被打断的工作。
9._____我喜欢小范围地只与一两个亲密朋友或者亲人一起庆祝生日。
10._____常常会有人用“善于辞令”或者“成熟”来形容我。
11._____我不愿在某项工作结束之前跟别人炫耀或者讨论这项工作。
12._____我讨厌冲突。
13._____我做得最好的工作是独自完成的。
14._____我倾向于三思后再开口。
15._____每次出去玩之后我都会觉得筋疲力尽,即使我玩得很开心。
16._____我经常把来电作为语音邮件接收而不愿意接起。
17._____如果要我选择,我宁愿周末无所事事,也不想让我的日程表被排得满满的。
18._____我不喜欢同时处理多项任务。
19._____我可以很容易进入状态。
20._____在课堂上,我更喜欢讲座式的而不是研讨式的。
基于上述答案,你的答案中“是”越多,你就越有可能是个内向的人,如果“是”和“否”的数量相当,你就可能是个中间性格的人。
把你的答案放在评论区,告诉我们吧!
作者:【小灶能力派】是面向大学生与职场新人的职业教育品牌,致力于培养面向未来的职业人才。我们通过国际领先的教育模式,优质的项目实战,以及与企业在职业教育内容和人才输送方面的深度合作,助力青年人的职业成功。
往期精选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帮助职场中的你从聪明走向成功
版权声明:部分图源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删。“职场”所推送文章,除非确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与您共同协商解决。联系方式:729116156@qq.com微信:lailai950517
我认真把你的每一个在看都当成了喜欢
点击“阅读原文”,关注职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