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教育 文章内容

在专业群的建设上,这所“双高校”采取的是这种策略

发布时间:2021-02-16 10:58:30来源:麦可思研究

大力发展高水平专业群是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提升整体办学水平的抓手,在专业群发展上,该校采取了以院系建群、以产教融合为突破口的建设路径。

文章重点

我们给您划出来了~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采用的是“以院系建群”的建设思路。同时,学校还成立了专业群决策委员会负责专业群的管理工作。该校规划与产教融合发展中心负责人陈飚认为,以院系为基础的专业群建设模式充分利用了学校内部资源,变革阻力较小。

在确保专业群有序发展上,该校出台了多项政策和管理办法,建立了绩效评价体系,通过健全专业群建设管理机制以指导建设项目的具体实施。

为确保专业群持续发展,该校还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团队建设、实践条件建设、建设成效、特色创新等作为指标,结合自我评价、利益相关方(包括行业企业、学生、家长、教师、学校、主管部门等)评价、第三方评价等构建了评价主体多元、内容多维、方法多样的专业群建设水平评价体系。

以下为正文——

为适应交通运输行业转型升级带来的产业集群发展,并满足应运而生的新岗位群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组建了以优势专业引领的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群,从而带动汽车技术、智慧交通、交通运输、航海运输、交通文旅、智能制造等专业群协调发展,形成了交通行业特色鲜明的“1+6”专业群建设格局。

围绕国家制定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以及四川省提出的“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学校将以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为导向,启动育训融通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高端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高职教育国际合作新支点、智慧育人生态环境等一批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改革工程,以期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治校水平,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在此过程中,专业群无疑是学校整体水平提升的关键点和突破口。

围绕学校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即“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群)的建设情况,麦可思研究与该校规划与产教融合发展中心负责人陈飚博士进行了深度交谈。

以系建群制度引领

专业群建设初期,学校树立了“以院系建群”的建设思路。陈飚说道,“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群需要道路桥梁工程系和建筑工程系的共同参与。为了更好地进行统筹管理,学校还成立了专业群决策委员会负责专业群的管理工作。”

如此一来,道路桥梁工程系和建筑工程系在教学资源、师资团队、实训室及基地、校企合作等方面能有效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具体来看,深入合作的两个院系的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课程资源共享度达到70%以上;包括45个校内实训室以及100个校外实训基地达到80%以上的共享度;院系之间合作企业与用人单位共享度达到80%以上;校内外师资队伍共享度达到70%以上。

以院系为基础的专业群建设模式充分利用了学校内部资源,变革阻力较小,不会对现有专业建设的既得利益者产生影响,在不变革组织框架、管理模式等的前提下逐步推进,并为组群专业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和有利的条件。

绩效评价责权到位

在制定政策确保专业群有序发展上,学校出台了《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与专业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和《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与专业建设责任管理体系》,健全专业群建设管理机制以指导建设项目的具体实施。学校要求参与建设的职能部门、教师等签订责任书,强化项目建设绩效考核评价,将“双高”各子项目的建设情况纳入部门或个人年终绩效考核中,形成了项目组和“双高”建设办公室一横一纵、责权明确、管理到位的工作网络,确保建设目标与过程相结合,激励与追责相结合。

陈飚表示,建设绩效评价体系需要重点关注四大难点。

一是,在考核实施过程中,考核部门针对不同建设项目,要对其完成任务的标准与分值权重有所区分,根据项目难易程度和规模大小进行评定,深入思考建设项目的评分尺度和时间要求,否则会有失公平。

二是,部分考核指标具有弹性,国家政策的改变可能会影响指标权重,考核部门要全面掌握最新政策,对标同等级别高职院校,对部门的指标类别和数值要进行科学判定,及时调整。

三是,考核部门要区分指标内涵,将含义有交叉重叠的指标进行合理修改或替换。

最后,考核部门要充分发挥教师绩效考核的调节与导向作用,将专业群建设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与职称评定标准相结合,但需保证适度与合理。

产教融合重点推进

“有了制度政策的保证,在提升专业群内涵质量的具体措施方面,学校以大力推进产学结合、校企合作作为突破口。”陈飚介绍道。

例如,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群与四川省铁路产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联合申报四川省数字交通产教融合示范项目并已获批,共同成立了四川铁投数字交通产业学院,企业拟投入超过2000万元,加快数字交通行业与该产业学院专业课程和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推动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创新,共同打造集人才订制培养、教学实践创新、双师团队建设、技术协同攻关、成果转化应用于一体的产教深度融合育人平台,“针对数字交通产业发展趋势,培养行业企业急需的新一代数字交通技术技能人才。”

此外,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与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四川高速公路建设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以及中国电信四川分公司等在教师培养、人才培训、科研成果转化、产教融合基地打造以及智慧校园建设等方面均有合作。

根据校企合作的实际经验,学校主要从9个方面紧紧抓住校企合作的关键环节:

1)建立合作育人的动力机制,校企合作共同开展专业建设,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

2)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建设机构规划与产教融合发展中心,确保校企双方合作渠道畅通;

3)争取政策支持和主管部门资金支持,校企共同申报产教融合示范项目;

4)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合作育人的运行机制,促进师资队伍、教学培训等相互融合;

5)共建产业学院,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支持合作企业申报产教融合型企业,创新开展多元化合作模式;

6)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和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同开展行业技术服务培训,搭建产学研协同育人平台,提升专业内涵建设;

7)共同编制人才培养方案并实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构建“多元协同、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8)联合开展双师教学团队培养,以实际工作岗位为标准进行真实项目训练,以提升双师素质和实践教学能力;

9)共同组建专业协会和学生创新工作室,注重专创融合,让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评价保障持续发展

“双高计划”对专业群提出了持续发展的要求,对此,学校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团队建设、实践条件建设、建设成效、特色创新等作为指标,结合自我评价、利益相关方(包括行业企业、学生、家长、教师、学校、主管部门等)评价、第三方评价等构建了评价主体多元、内容多维、方法多样的专业群建设水平评价体系。

陈飚介绍道,学校定期发布专业群建设质量年度报告、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年度报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等各类评价报告,并根据报告的评价反馈情况对专业群进行及时矫正、改进、调整和实现,不断修订完善专业群建设方案,合理设定建设任务及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促进专业群的内涵建设全面且持续提升。

另外,“双高计划”也提出专业群建设力争迈向国际水准。对此,学校充分考虑国际性互认协议及国际劳动力市场的要求,不断推动学生职业道德、职业责任和职业素养养成,培养面向未来社会发展的工程类人才,以此推动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麦可思范春骏

本期责编|麦可思谌超

声明:欢迎转载和分享,转载请注明来自“麦可思研究”。获取白名单或建立长期合作请联系编辑部(电话或微信搜索18602824882)。

---致麦粉:

微信公众号平台近期改变了推送规则,不再按发布时间排序推荐。想要不错过每日推送,可以把【麦可思研究】设为星标。

阅读之后点赞或在看,将获得更多您感兴趣的内容。

© 2021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