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八卦 文章内容

2020最佳韩剧?一点儿也不夸张!

发布时间:2021-02-16 20:57:56来源:剧王

豆瓣开播8.8,首播收视3.38%,最近新播出的韩剧《沉默警报》不知道大家看了没?

与《顶楼》的狗血不同,这部剧会爆红完全是因为口碑,那么究竟如何?

我们一起来看看。

《沉默警报》

《Hush》

《沉默警报》改编自同名小说,以《每日韩国》报社为背景,讲述记者们生存与良心的故事。

演员阵容。

林允儿+黄政民。

林允儿,爱豆出身,但近年来在影视领域的成绩也还不错,去年还凭借一部《极限逃生》提名青龙奖;

黄政民,素有“电梯战神”之称,出演过多部高分良心大作,曾经三夺青龙奖,这也是他时隔8年回归电视剧;

影帝下凡,注定这剧不简单。

开场。

“你认为记者的定义是什么呢?”

面试官的这个问题很常见,但回答也是千人千面。

吴秀妍,一位实习经历比较多的面试者,在她看来:记者是市民最后的一道堡垒。

法律虽然能做保障权益,但在权贵之下,往往有些市民得不到公正的待遇。

回答很有热血,像一个标准答案,也很像刚出社会不久的我们;

但对女主李知秀(林允儿饰)来说,她却认为“笔比枪大,但饭比笔大”,记者于她而言,是一份能拿月薪但不能说谎的职业。

换句话说,其实就是为了混口饭吃。

够大胆,也许是因为极度的坦诚,最后,女主和无吴秀妍以及其他两位男生通过了终面,进入了《每日韩国》。

报道第一天。

四位实习生集体向前辈们打招呼,但喧嚣声只短暂停顿了一会,并无人对他们的热情做出回应。

吴秀妍实习经验比较多,懂得职场规则,主动跑去帮忙前辈,其他三个实习生看到后也纷纷效仿。

看到这,还真看到了初入职场打工人的影子:热情,也有激情。

好不容易进入了梦寐以求的地方,但现实却未必有想象中的那么圆满。

《每日韩国》虽然是知名报社,有65年之久,但在这里,鱼龙混杂、阶级划分严重。

作为报社的最高级人员的社长,办公室是在大厦的15层,要刷卡乘坐专人电梯才能到达,就连在此工作24年的老员工都不曾见过社长的面。

社长下面还有:局长、部长、副部次长、记者、实习生...

你想要往上跨越一层,光靠努力没有用,还要擅长“内部政治”。

一个一直在现场跑采访的老派记者,做了24年做到副部次长,屡次转正失败,最终输给了一个后辈,只因为他是局长信任的S大学毕业。

部门聚在一起喝酒。

局长发言,说的是啥?

“不管调到哪个组,都要像在那工作了十年一样。”

“以后不能只当记者,要当全能者。”

还要大喊口号“吧哔咏”。

吧是不要退怯,哔是不要生气,咏是要学会原谅着过日子。

活活脱脱一个画饼打鸡血行为,但下面的人还是频频点头附和,觉得局长就是正义之光。

所以,在这样的环境里,浑水摸鱼的人比比皆是。

为了生活只求平安度日的部长,准点准时上下班,不被开除就觉得是万幸;

至于更下一层的员工,上班玩游戏、出去购物都是常见的事情;

男主韩俊赫(黄政民饰)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韩俊赫是《每日韩国》官方流放地网络新闻部的“指定钓鱼人”,上班去打桌球、小餐馆吃东西都是他擅长的戏码。

但他更擅长的,是标题党。

四位实习生被分配到了网络新闻部,他传授的第一个技巧就是“如何让文章更具点击量”。

比如,关于音乐节目的一个新闻,实习生写的标题是这样的:“防防少年们无可匹敌,10周连续音乐节目第一。”

转手到了他这里,就变成了“震惊!防防少年们饮酒(音主)!我们就是音乐节目的主人公!”

典型的标题党,如出一辙的震惊体,不就是我们常说的UC体吗?

不只是韩俊赫,整个网络新闻部也是这样的。

工作内容就是复制粘贴,只粘贴最有流量的新闻,加上和谐的拼凑,工作就搞定了。

无疑,韩俊赫的这些手段肯定会有人看不惯和不耻的。

李知秀就是其中一个。

除了处于职业上的责任感,还有一个是因为:李知秀的爸爸。

六年前,初出茅庐的韩俊赫曾写了一篇高官受贿新闻,由于牵涉上层利益,发出来的报道最终被篡改,上层让李知秀的爸爸当了替罪羊。

最后,李知秀的爸爸受不了网络舆论,卧轨自杀了。

当时作为后辈的韩俊赫,从一楼爬到了15楼,企图推开那扇门可以阻止这件事的发生,但无论他怎么敲门始终没开过...

知道真相,但无能为力。

在森严的阶层等级下,小人物人微言轻的又能改变什么呢?

资本掌舵,在权贵面前,韩俊赫也对记者这个职位失去了信心,成了《每日韩国》“官方指定钓鱼人”。

韩俊赫试图以自暴自弃去掩盖自己曾经犯的错和那种无能为力的感觉,但他没想到的是,一如六年前的那场悲剧,再次发生在自己面前。

吴秀妍,公认的最具潜力的实力生,人很聪明也很努力,但简历有一个缺陷:毕业于小城市院校。

简而言之就是:学历低。

之前多次实习未能转正都是因为这个原因,她把《每日韩国》当成了最后的希望,但也是这最后一根稻草压垮了她。

餐厅包厢。

局长让韩俊赫把吴秀妍弄走,在《每日韩国》低学历记者是不被允许存在的。

争论之时,不料几位实习生刚好在他们隔壁的包厢,也就是说,吴秀妍听到了全部对话。

心情有多糟糕不用说,毕竟最后一点希望都没了啊。

晚上,韩俊赫拿着打包好的宵夜去看望正在加班的吴秀妍,刚走到公司楼下,就听到了“砰”的一声。

吴秀妍跳楼自杀了。

就如六年前李知秀的爸爸那样,死于黑幕,梦想陨落的同时,人也没了。

唏嘘吗?当然唏嘘。

可是我们又能做什么呢?

死了一个员工,对《每日韩国》来未必是坏事,还能借着热度趁机炒作,还挺划算。

嗯,就是这么残酷。

“名号就是能力,也是潜力”。

局长的一番话把吴秀妍最后的希望摧毁,也让我看得背后一凉,这不就是我们打工人正在面临的境遇吗?

最近频频上热搜的打工人猝死新闻就是最好的例子。

“这是一个用命拼的时代。”

你不拼命,总有人拼命。

话不是没理,可却真的无情。

员工是企业发展的源泉,可是员工的命对企业来说又算什么?

一时哗然,公众愤怒,但没过多久,这个热点就会被另一个热点所覆盖,人们的记忆也会消退。

就像剧中所说:过段时间很快就会被遗忘。

以上只是我们能看到的冰山一角,那些我们没有看见或者不被允许看见的呢?

还有很多。

学历歧视、资本压榨,普通人没有家世背景,一切要靠自己努力,可是并非努力就会有收获。

为了生活,只能把一些所受的苦打碎了往肚子咽,就如剧中“韩俊赫的那些前辈们”。

比如,金部长。

以“打工人不被炒掉就是最大成功”为座右铭,每天准时准点上下班,明哲保身成了惯例,但谁知,以前的他也是一名热情有干劲的记者?

“没有人愿意在这公司工作,都是为了家庭在支撑”。

谁不想对抗阶级?但现实允许吗?

吴秀妍死后,许多有着相同境遇的实习生主动出来发声,但最后也还是胳膊拧不过大腿,无济于事。

这也是这部剧最触动我的点。

往大了看,都是资本在压榨,我们无力反抗,但往小了看,做与不做,其实是两回事。

为了家庭沉默,为了生活沉默,自保是每个人的权利,但也总有人试图用自己的力量对抗不公。

小人物有小人物的力量,记者的本质不是要懂得沉默,而是要大声说出来,我想这也是后期两位主人公成长的方向吧?

在前几集,女主李知秀的出场并不多,前面一切更多的是在做铺垫。

也许有人会说,三四集的时间去做个铺垫不拖沓吗?

相反,我认为恰恰是前面的这些铺垫,才能让后面人物的成长线变得耀眼起来。

后续两位主角会慢慢成长为一名合格的记者,或许依然不能对抗阶级,但起码对于他们自己,还是有保持对生活的热忱。

我们改变不了这个社会,那也不要让社会改变了我们。

“即便再累也不要妥协”。

沉默的警报已经拉响,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剧中是这样,现实生活也是。

© 2021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