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养生 文章内容

失代偿期肝硬化的3种临床类型:如何分类?有何不同?

发布时间:2021-02-19 21:57:29来源:医脉通肝脏科

作者:蔡晧东主任医师北京地坛医院

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导读

近日,Trebicka等[1]发表的一项欧洲有关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的前瞻性观察性研究结果引起人们的关注。

研究简介

该研究对1071例急性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按照这些患者的临床经过分为3组:

(1)慢加急性肝衰竭前期组:肝脏失代偿,在住院治疗90天内发生慢加急性肝衰竭的患者(n=218);

(2)不稳定性失代偿期肝硬化组:肝脏失代偿,需要频繁住院治疗的患者(n=233);

(3)稳定性失代偿期肝硬化组:肝脏失代偿,但不需要频繁住院治疗的患者(n=620)。

研究结果

慢加急性肝衰竭前期组、不稳定性失代偿期肝硬化组和稳定性失代偿期肝硬化组3个月内的病死率分别为53.7%、21.0%和0,1年内的病死率分别为67.4%、35.6%和9.5%。

3种临床类型的患者发生慢加急性肝衰竭、感染和死亡的风险也存在明显不同(图1)。

图1失代偿期肝硬化的3种临床类型发生慢加急性肝衰竭、感染和死亡的风险

慢加急性肝衰竭前期组患者常在90天内发生慢加急性肝衰竭,有较高的全身炎症反应和死亡的风险;不稳定性失代偿期肝硬化组主要常因严重门静脉高压并发症导致感染和死亡;而稳定性失代偿期肝硬化组患者在1年内很少因并发症住院治疗,感染的风险大多发生在30天内。

研究结论

Trebicka等[1]认为,肝硬化急性失代偿是有3种不同病程临床经过和2种主要病理生理机制的临床状态(全身炎症反应和门静脉高压)。

慢加急性肝衰竭前期主要与全身炎症的快速进展、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发展和极高的短期死亡率有关;不稳定性失代偿期肝硬化发生在门静脉高压症快速进展的情况下,与较轻的临床病程和较低的短期死亡率相关;在稳定性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中,全身炎症反应和门静脉高压均进展缓慢,患者遵循相对良性的过程,生存期更长。

参考文献:

[1]TrebickaJ,FernandezJ,PappM,etal.ThePREDICTstudyuncoversthreeclinicalcoursesofacutelydecompensatedcirrhosisthathavedistinctpathophysiology[J].JHepatol.2020.73(4):842-854.

© 2021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