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历史 文章内容

留取丹心照汗青

发布时间:2021-02-21 18:58:35来源:光明日报

《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第三集留取丹心照汗青

本集主题:

每一名共产党员在入党时都曾经宣誓过: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要求对党忠诚,完成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同样需要对党忠诚。本集节目将围绕“什么是忠诚”“为什么要讲忠诚”“新时代怎样做到对党忠诚”这三个层面展开论述。

主持人康辉:

今天这期节目的主题是“忠诚”。“天下至德,莫大乎忠。”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当中,留下了多少赤诚的心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这些流传至今的诗句,都是在用忠诚书写着壮丽的人生。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忠诚更是我们必须要具备的优秀品格,是每一个共产党员在入党宣誓的时候,对党作出的庄严承诺。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读这些习近平喜欢的典故,共同去探寻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如何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

思想解读人韩振峰:

说起“忠诚”,许多人并不陌生。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对党员干部的要求时,多次提出“忠诚、干净、担当”这一基本要求。在这一基本要求中,总书记把“忠诚”放到第一位。由此可以看出“忠诚”品质,在总书记心目当中的重要位置。

那么,究竟什么是“忠诚”呢?从字义的角度来说,“忠”由“中”和“心”两个字构成,意思就是要忠心耿耿、一心一意。“诚”由“言”字旁和“成”构成,意思是说,说话办事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忠”“诚”二字合起来,那就是说,做人做事要忠心耿耿、一心一意、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当然,忠诚的含义,绝非仅仅局限于字面上,从深层次来看,忠诚还具有着深刻的本质内涵、时代内涵。今天我们这期节目,就分三个方面来共同谈谈忠诚,尤其是共产党员的忠诚问题。一是什么是忠诚,二是为什么要讲忠诚,三是新时代怎样做到对党忠诚。我们首先来讲第一个问题:什么是忠诚?接下来我们共同看一段短片。

总书记原音短片一:

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县委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一线指挥部”,县委书记就是“一线总指挥”。对党忠诚,是县委书记的重要标准。衡量一个县委书记当得怎么样,可以讲很多条,但主要看这一条:“善莫大于作忠”。

主持人康辉:

我们刚刚看到的这段原音短片当中,选取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两段讲话:一段是在2019年的春节团拜会上讲的,还有一段是2015年1月12号,他在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会上讲的。两段讲话里总书记都提到了“忠”。而在其中一段话里,他引用了一句古文:“善莫大于作忠”。这句话典出何处,又有怎样深刻的含义呢?现在我们有请本期节目的经典释义人,北京师范大学康震教授为大家讲解。

经典释义人康震:

“善莫大于作忠”,这句话出自东汉马融的《忠经》。马融是东汉人,具体来说就是右扶风茂陵人,陕西人,是我的老乡。马融在当时是一位非常博学的儒学大师,他曾经为《诗》《周易》《孝经》都做过注释。他看到儒家的经典著作当中,有一部《孝经》,却没有《忠经》,于是自己就写了一部《忠经》作为补缺。

马融有一位祖上非常地有名,就是马援。马援为东汉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勋。特别是后来,又平定了边境的战乱,所以被封为伏波将军,人称“马伏波”。马援因为他卓越的功勋,而受到了时人的尊重。在咱们的成语当中,有一个词叫作“马革裹尸”,这个成语就是发生在马援的身上。

那么在儒家的思想观念当中,忠和孝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对国家忠诚、对父母孝顺,这是中国古代士人遵循的最基本的言行的原则。

习总书记曾经引用马融的《忠经》当中的另一句话,说“天下至德,莫大乎忠”。什么意思啊?这个道德最高的境界就是忠诚。我们只有将忠诚铭刻在心,融化于血液,牢牢地铭刻在我们的灵魂当中,我们才能将我们内心的所有的能量释放出来,才能真正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出我们所有的力量!

更多内容请阅读:

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客户端

© 2021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