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科技 文章内容

给中国智能电动车产业的战略建议

发布时间:2021-02-23 07:58:11来源:建约车评

中国智能电动产业崛起的战略意义,无论怎么强调都不为过。2021年,会是中国智能电动车产业崛起的关键一年。

智能电动车产业的兴起,一定程度上与中国的国运息息相关。

智能电动车产业的发展,将会是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的重要抓手。

智能电动车产业的发展,将会让循环能源的梦想照进现实,将会极大助力中国实现2060年碳中和的战略目标。

智能电动车产业的发展,将会是AI、5G、AR/VR等创新科技最重要的应用场景,将会重构芯片、通信、互联网的产业格局。

智能电动车产业的发展,将会重塑汽车制造、交通出行、物流、房地产等支柱产业的格局。

智能电动车产业的发展,将会重构未来的城市格局,并将会在根本上重塑人类的生活、工作、学习和娱乐的习惯和场景。

智能电动车产业的发展,将会引领人类社会进入到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进一步跨越到“智能时代”。

智能电动车产业的兴起,在此刻,对于我们这个国家而言,其战略意义将会超越过去的信息产业、互联网产业、房地产产业、交通产业兴起给国家所带来助力的总和。

对于中国的智能电动车产业而言,将会也必须要像曾经的智能手机产业一样,在全球范围之内取得巨大的成功。

中国本土的制造业,从轻工业产品到白电、到PC、到智能手机等产业逐步向上升级的过程中,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没有一场战役是打了败战的。

汽车制造业,位于全球制造业金字塔的最顶端,对于中国本土的企业而言,是最难突破的一个产业,已经到了突围的最关键的时刻。

智能电动化浪潮,将会大幅助力中国汽车自主品牌以更快的速度,成为全球市场重量级的玩家。

到2030年,由于数据和科技带来的巨大的“网络效应”和“头部效应”,全球大型汽车制造商的数量,如果集中到10家左右的话,来自中国的汽车制造商至少将会占据一半。

此时此刻,对于中国本土的智能电动车产业而言,是一个极度关键的时刻。

2021年,全球智能电动车产业的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在这一年,一些已经达成的共识以及正在达成的共识,正转化为行动,并给这个产业带来巨大的变化和深刻地影响着产业的竞争格局。

已经形成的共识包括:

1.智能电动化浪潮已不可阻挡。

在这个共识之下,带来了非常多的重要影响,包括:

1)全球传统汽车产业全部启动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并投入巨资进行布局。

2)智能电动化的标杆企业获得资本的疯狂追捧。

典型的现象是,特斯拉的市值达到了将近8000亿美元,为这家造车新势力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发展资金。

还是因为这样的共识,蔚来、小鹏和理想汽车的市值一飞冲天,在短期之内募集了数百亿元的发展资金。

2.汽车的产品定义变了,打造汽车产品的核心能力体系变了。

传统燃油车,主要是出行工具。

智能电动车,不仅仅是出行工具,还会是:

1)人类社会全新的智能移动空间。这个空间,在一定基础设施的配合下,在未来将会承载很多人生活、工作、娱乐、学习等职能,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对酒店、商铺、写字楼等职能形成替代。

形形色色的“智能移动空间”,将会是所有汽车制造商未来竞争的核心战场。

2)人类社会继PC、智能手机之后的第三代智能终端。在这个终端之上,基于5G通信、超级AI计算平台、新能源、私密的空间、丰富的传感器,必将会诞生人类全新一代的交互,基于这些,将会诞生全新的一代互联网。

这个魅力无限的互联网,将会极大提升人类工作的效率、娱乐的效率和学习的效率。人们更多的时间,将会被锁定在这个完美的智能移动个人空间之中。智能电动车,不仅在移动中使用,在静止中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增量场景。

3)人类社会的机器人、移动能源终端等一系列其他的东西……

这里还有无限的想象空间。

汽车产品属性和内涵的丰富,意味着将会给更多的产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和带来更多的商业模式。

凝结着新能源技术、AI算法、AI芯片、5G通信、AR/VR等创新科技的智能电动车,无疑是这个时代最大的“bigthing”。

对于任何一家科技公司而言,错过智能电动车产业就意味着错过这个时代。

在传统燃油车时代,汽车企业的核心能力是发动机、变速箱、底盘、四大工艺、安全、NVH、供应链等。

在智能电动车时代,上述能力变成基础能力,而核心能力变成了能源、通信、计算和软件能力,电动化、自动驾驶和数字化,成为智能电动车决战的关键。

在智能电动车时代,决定企业生死的核心能力是智能。

此外,由于电动车的结构更为简单、市场有比较多的开放平台的供应、代工商业模式的出现,使得传统车企的制造和供应链的护城河正在逐渐被攻陷。

这些共识的初步达成,使得更多的科技公司进入了智能电动车产业。

在百度宣布造车之后,小米也被曝将进入汽车制造行业。

在此之前,智能手机制造商苹果、华为已经为造车做了充分的准备,这些巨头推出自有品牌汽车只是时间的问题。

3.高级别自动驾驶技术量产时间提前。

一方面,蔚来ET7、理想X01这些具备支持L4级自动驾驶硬件深度的车型的上市时间定到了2022年;相应的,支持L4级的AI计算芯片、激光雷达、高精地图的量产计划在大幅提前。

此外,小鹏汽车、长城汽车也都已经制定了明确的自动驾驶演进计划。

在过去一年,有将近100万辆搭载Hardware3.0硬件的特斯拉车型已经在世界各地为这家公司贡献数十亿英里的驾驶里程。

在2021年,特斯拉的销量大概率将会超过100万辆,这将会带来数量庞大的里程数据积累,这些将会显著加快L4级自动驾驶落地的速度。

为了发展高级别自动驾驶技术,燃油车不得不“插上电”。

正在达成的共识包括:

4.智能电动车市场,将会是一个“头部聚集”的市场。

和传统燃油车不同,智能电动车竞争的核心是自动驾驶、芯片、操作系统。

这些东西都具有强烈的平台特性,这些平台最重要的护城河都是规模,本质是数据,而数据规模将会带来巨大的“网络效应”——数据越多,体验越好,竞争力越强。

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型车企的“头部效应”将会非常明显。

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判断。这个判断,将会决定很多市场参与者的竞争战略,也会决定上下游供应链的格局。

当这个共识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的时候,智能电动车的市场将会变得异常激烈。一方面,胜出者的收获会无比巨大;另一方面,将有更多的汽车制造商需要为生存而战。

5.智能电动车的普及速度正在迅猛提速。

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判断。

一个非常重要的衡量指标是,2025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的市场渗透率。此前,业界比较普遍的预测是25%,比较激进的预测是30%。

在此刻,2025年30%的渗透率预测已经显得保守,包括比亚迪以及一些新势力给出的预测指引为35%。

智能电动车的渗透率提升的另一面,是传统燃油车市占率的下挫,这意味着传统燃油车制造商转型的时间窗口在大幅缩短;也意味着那些尚未入场的科技巨头们进入产业的时间窗口在大幅缩短,这将会使巨头们一再提前将车型投入到市场的时间。

关于2025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的渗透率,《建约车评》的指引为40%。

我们认为,决策者的共识、特斯拉速度、激烈的竞争,都将会持续影响新能源汽车的普及速度,这些因素将会构成一个自我实现的“飞轮”,持续给智能电动车产业的增长带来势能。

这些因素,会带来资金、人才,通过向市场投入更好的技术、更好的产品、更多的渠道、更大的市场教育力度和更好的基础设施,进而提升新能源汽车的普及速度。

对市场的规模、发展的速度等领域的共识会让决策者加大资源投入力度,竞争会逼迫一家企业的股东及上下游不得不咬紧牙关加大投入,而特斯拉则是竞争中对格局影响最大的力量。

在此之前,曾经的“打车大战”、“百团大战”、“外卖大战”都曾迅速催熟市场,这样的效应在智能电动车市场同样奏效。

2021年,对于中国的智能电动车产业而言,是极具战略意义的一年。

由于汽车产业特殊的周期特性,这一年的工作,将会决定3年以后的竞争态势。

在2023年,华为、苹果、百度、小米等科技公司,都将会把车型推向市场;在2023年,特斯拉的年销量将会冲击300万辆。

智能电动车市场的竞争将会空前激烈,赛道上竞争者的实力空前强大。

这些企业,将会在电动化、数字化、自动驾驶等领域具有全栈的技术能力,庞大的人才储备、雄厚的资金储备,每一家汽车制造商,都需要考虑,如何与这些实力雄厚的“友商”进行竞争?

2021年,对于中国的智能电动车产业而言,除了市场会起飞之外,最重要的战略意义在于:这是为迎接下一场规模更大、竞争更激烈的“淘汰赛”的最后一个进行战略布局的时间窗口。

对于绝大多数智能电动车产业里的玩家而言,错过2021年,基本上相当于错过了进入“半决赛”的入场券。

鉴于此,在2021年的开春之际,给中国智能电动车产业上下游提一些涉及战略的问题或建议:

1.思考终局。

竭尽所能对未来的汽车产品定义进行研判、构成产品的核心部件进行研判、搞清楚谁会是真正的竞争对手。

本质上是要搞清楚需求、产品和竞争。

2.想清楚如何和苹果、华为、特斯拉们竞争。智能时代的游戏规则和工业时代不一样,在智能电动车时代没有“中间状态”,要么做大,要么逐步被淘汰。

舍弃幻想,基于此做出的战略,才会是务实的战略。

3.定期评估智能电动车普及的速度,根据产业的变化不断调整战略节奏,甚至是进行战略升级或者挑战。

没有时间节点的战略不叫战略,当最关键的外部环境在剧变的时候,还不对战略节奏进行调整是“刻舟求剑”。

传统零部件供应链这个时候更需要做这个工作。

4.打造核心技术能力。

尤其是要打造自动驾驶、数字化的全栈能力,这里没有什么可妥协的。

当然了,这个时候投入已经来不及了,收购也许是一个可选项。

在未来,一家不掌握自动驾驶和数字化能力的汽车制造商,基本上就是一家“代工厂”。

对于整个数字化供应链而言,则需要考虑如何应对这样的趋势?

5.打造定义产品能力。

如果说核心技术能力是智能电动车制造商的“硬实力”的话,产品定义能力则是最关键的“软实力”,这项技能将会决定一个企业的生死。

6.打造面向未来的组织。

任何事情的发生,都需要人才。

在未来,汽车企业需要更多的能源、电力、通信、计算、软件、互联网等各种不同类型的顶尖人才。

人才,需要事业、机制、文化相结合,才能被聚拢在一起。

在2021年,汽车企业的一把手,需要将更多的时间放在吸引人才上来。

在2021年,车企如果在吸引优秀人才的竞争汇总失败,基本上相当于在竞争中失败了。

对于任何一个组织而言,处于一个极度变幻莫测的环境中,如何更准确地对变化进行感知,是极端重要的事情,也是极端困难的事情。

在过去几年,《建约车评》一直在做这样的尝试,试图在这个领域发挥些许的作用。

在这里,真诚地向产业同仁推荐《中国汽车科技趋势报告(2021年)》。这份报告,希望能够成为智能电动车产业链上下游决策者的“望远镜”。

这份报告的核心内容包括:对智能电动车中期和短期销量进行预测,对电动化、自动驾驶、数字化3大核心供应链的现状进行梳理及发展节奏进行预测,对智能电动车最终的产品形态进行分析和划分,对智能电动车产业上下游的16家关键产业进行分析和预测,以及对不同类型企业的应对策略提出了建议。

这是《建约车评》连续第四年对中国智能电动车产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和对趋势进行预测,在这个关键的时刻,这份报告值得这个产业的每一位决策者一读。

《中国汽车科技趋势报告(2021年)》正式发布

《建约车评》出品

《中国汽车科技趋势报告(2021年)》产品权益包括:

1份中国汽车科技趋势报告年报(2021年)

3份中国汽车科技趋势报告季报(2021年Q1、Q2、Q3)

中国汽车科技趋势系列沙龙免费参加权益

【中国汽车科技趋势报告年报】

受众:汽车制造商、供应商、科技企业、投资公司等企业中高层决策者

定位:汽车科技产业“决策者的望远镜”

内容:2021-2030年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预测;汽车产品形态、自动驾驶、数字化的趋势预测;头部企业的战略研究,不同类型企业应对环境变化的建议

作用:为企业决策者在战略、定位、产品、投资等领域的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中国汽车科技趋势报告季报】

对每年Q1、Q2、Q3季度的汽车科技产业重大新闻事件进行梳理,并以季度为单位对科技趋势的预测进行动态更新。

【中国汽车科技趋势沙龙】

《建约车评》定期为产业中高端人群举办的系列汽车科技趋沙龙,每期沙龙参与人数为30人左右。

正式售价:¥8万元

购买报告联系或咨询:

蔚苗微信:13646207353

石颖微信:serashi

往期内容参考:

招聘

1.人品好,三观正;

2.极强的进取心;

3.文字好,以写作为信仰;

4.心态极度open;

5.英语好。

简历请发2691378@qq.com,附上任意自己满意的作品。

《建约车评》同时在招聘实习生

要求:有基本文字功底、一周至少四天在岗。

建约车评只做有价值的汽车科技报道

© 2021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