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2-24 18:57:35来源:健康报医生频道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一位“自作主张”的患者
几天前,笔者在骨科门诊遇到了一位左腕舟骨陈旧骨折的青年患者。
患者行带血管骨移植术后已有4周,但昨天,他突然感到伤侧腕部活动后疼痛,害怕骨折是否错位,于是赶忙到医院来检查。
出现这样的情况实在有些蹊跷,追问之下,患者才说出实情:原来他在家自行取下高分子石膏托洗澡,却不慎扭伤左腕关节。
经拍X线片复查,发现患者骨折处植入的小骨块轻度移位。真是“绳从细处断”,怎么办?我有点为患者担忧,如果骨折再不愈合,就意味着前期的手术失败了。
略微思考片刻,我与患者沟通:石膏还要固定,最好更换成石膏管型继续固定。患者很爽快地答应了。
术后第10周,患者又来到门诊找我复查,拍片显示骨折愈合,开始功能锻炼。术后16周复查腕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看到患者终于恢复,我才长长舒了一口气。
这些小细节忽视不得
腕舟骨骨折或陈旧骨折骨不连术后,按照治疗原则需予传统石膏管型固定8~12周,但随着轻便结实的高分子石膏托在临床的应用,过去普通笨重的石膏管型应用越来越少了。有时候我们也变通一下,把石膏管型改成石膏托,这样换药也方便。
石膏托与石膏管型,看似差不多,但作用及效果却明显不同。
普通石膏打起来比较麻烦,患者自己不容易取下,每月需要更换,但固定效果非常可靠。
高分子石膏托用绷带缠绕,患者容易自行取下,相对更灵活,但固定效果相比管型要差一些。
这位青年患者就是采用简化的方法固定,虽然叮嘱他及时复查,定期更换石膏,不能自行去除石膏托,但出院后患者并未遵从医嘱。
显然,是当初术后我们医生考虑不周,违背了术后处理原则。手术很成功,但因固定方式不恰当,患者过早活动,致使带血管骨块脱离骨折间隙,差点铸成差错,造成手术失败。
有道是细节决定成败。记得有人说过:“微小的过失,容易成为失败的缘由,因此我们不可疏忽细节。”
将严谨从“源头”抓起
笔者在36年的工作生涯里,曾遇到许多经验教训。回过来头来看,无不是细节方面的问题。
曾遇到一位胫骨平台骨折血糖控制不好的患者,因为着急手术,未及血糖控制妥当就先进行了手术,结果术后切口感染不愈。
有位跟骨粉碎骨折患者,术前局部肿胀未消退,已升高的白细胞还没有降下去,医生就着急为他做了内固定手术,结果术后切口感染裂开、钢板螺钉外露。
还有位肩锁关节分离的女患者,更是历经坎坷。
患者做了切开复位钩状钢板内固定,手术非常顺利,但由于没有放置引流管,术后切口内大量积血。
虽然患者诉说伤口疼痛剧烈,但主管医生换药时并没有留意,还以为她娇气、怕痛,术后4天就草率让患者出院了。1周后患者来院复查,伤口已经化脓感染,此后数月伤口裂开,换药经久不愈。
因为此前没有留意的疏漏,最终酿成了严重后果。不仅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痛苦,也严重打击了主刀医生的信心。
临床工作中容不得半点马虎,哪怕皮肤缝合、石膏固定、伤口包扎、换药等琐碎小事,主刀者也不能甩手而去,不屑一顾。而应该亲自指导监督下级年轻医师精心做好每一个步骤。这样做不仅对患者负责,也有助于年轻医生的成长,帮助年轻人在医学生涯的起点就养成严谨的工作习惯。
文:宁夏中医医院暨中医研究院骨科主任医师郭仲华
编辑:郑颖璠
审核:方彤
近期好文
关注
经验
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