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养生 文章内容

呼吸

发布时间:2021-02-26 17:57:36来源:勺布斯

当一个人心中杂念不断的时候,往往伴随着一些显而易见的困扰:

他会很难集中自己的精力。也会很难让自己彻底的放松休息。

而这两种困扰的不断积累,往往会发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比如:强烈的自责或自我厌恶。工作效率低下。以及无论身体还是心灵,都常常被疲惫或无力感笼罩。

也许你会使用一些方法来应对这些困扰。

最常见的是一些消费行为,比如和朋友一起去酒吧里喝上一杯,看场电影、聚餐、旅行、购物等等。

如果你足够勤奋,或许会放弃娱乐,转而努力提升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

所有方法都能看到一些效果。

但缺陷在于,他们往往只是暂时有效。

因为在短暂的舒适或者放松或者自我感觉良好之后,这个循环会再度启动。

原因并不是方法无效。

而是这些问题的根源一直没有消失——心中的杂念仍在。

这些杂念,如同噪音。无论你使用怎样优美的音乐,调整到怎样的音量,都只能够将噪音掩盖,不能够让其真正消失。

除非你将外界的声音一直开到最大,从不停顿——有些人的确就是这么做的,他们无法安静下来哪怕十几分钟。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们会选择夜店的震耳欲聋——可如此一来,你的心终有一天,会被这些音量震碎。

你无法再接受到任何信号,也无法再体会任何意义。像一台打开后,只有黑白斑点与噪音的电视机。这是灾难性的。

因为从那一天开始,生活对你来说,将会变成一些列的混乱经验,相互之间毫无关联。典型的征兆就是:

开始追求「过把瘾就死」的极度短暂快感。

就我自己的经验而言,呼吸是清扫杂念,解决这一根源问题的很好方式。

方法也并不复杂:

吸气的时候,默念「吸」。

想象吸是朝向内卷的一阵风,把你心中的杂念尘埃全部吹起翻涌。

呼气的时候,默念「呼」。

想象呼是向外鼓出的一阵风,把你心中的杂念尘埃全部吹出心外。

当急促的呼吸变得平缓,在这个过程里,瘀滞心中的杂念,就能够得以清扫,奔忙的思绪,也能够得以短暂休憩。

这看起来是件简单的事。

可越是简单的事,越容易被忽视其背后的价值。

因此,你需要在最深刻的层面,认识到专注呼吸这件简单小事的巨大价值。

因为呼吸之于心灵,如同饮食之于身体。

当然,这种类比,并不是在讲两件事对于存活的意义。而是讲它们对于一个人身心状态的影响。

心灵的状态很抽象,难以被理解。

但好在身心一体,只要讲清楚饮食对于身体状态的影响,你就会很容易理解呼吸对于心灵状态的影响。

让我们从「食困」这个大多数人都遭遇过的问题作为切入点好了。

一个人为什么会食困?

我指的是,当他获得了足够多的休息,晚上拥有超过6小时以上的睡眠之后,为什么会在吃完饭后,昏昏欲睡?

原因在于血液之中一个指标的变化:

血糖值。

当血糖值急剧上升后,你的身体会分泌血清素、多巴胺等神经递质。

在这些神经递质的影响下,一个人会变得情绪高涨、心情愉悦——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吃到甜品之后,会兴奋快乐的原因。

这本来是件好事。糟糕的是接下来的身体状况:

身体为了你的健康,会分泌大量胰岛素,降低血糖值(有些人因为大量摄取糖类,这一身体机制发生了紊乱,即被称之为「糖尿病」)。

而当血糖值大幅度下降之后,人的情绪状态就会急转直下。

起初的愉悦转瞬消散。接着人就会感到焦躁、困倦、疲惫,等等一些负面情绪。

于是,就会想「再回到刚才兴奋开心的状态」,想要摄取能够提升血糖值的糖类,如此循环往复。

事实上,这个过程,是很多「成瘾」行为的标准过程。

比如尼古丁上瘾:这种无色油状物质,是上瘾速度最快的毒品。每当一个吸烟者,吸进一口烟并经过肺部,就会有少量的尼古丁进入大脑,这种传导和作用速度要快过静脉注射一些毒品。并且,尼古丁代谢奇快。吸烟半个小时,血液中的尼古丁含量就会下降50%,再过半个小时,就会下降到25%。这个时候,烟瘾者就会有焦躁、无聊,或者单纯产生想要来一支烟的「戒断症状」。接着他们会找到能够吸烟的地方,点上一支烟。

当然,「血糖飙升上瘾」没有「尼古丁上瘾」对身体的伤害大,也不是每个人都需要苦行一般的生活。

但选择怎样的生活方式是一回事,是否了解这背后的原理,又是一回事。

血糖值高或者急剧升降,都会给我们的身体造成超乎想象的打击。

如果你想要保持健康——或者只是单纯想要减少「食困」,方法其实十分简单:

你不需要太控制蛋白质与脂肪的摄取,只需要让自己注意对于「碳水化合物」这一宏量营养素的摄取源。

能够剧烈冲击血糖值的食物,是一些升糖指数高的食物,也就是许多众所周知的垃圾食品,比如:

奶茶或各种含糖饮料。

米饭、馒头、面包类的精细主食,升糖指数同样很高。不过因为它们需要咀嚼与消化,对血糖的冲击,要远远小于各种直接饮用的糖类。如果你细嚼慢咽则更佳。当然,最好的方式是用蔬菜、粗粮、坚果类食物,代替米饭、馒头、面包,来大量摄取碳水化合物。

只要你的血糖值每天都处于一个平稳的波动状态,你就会很难感到食困——甚至你的负面情绪也会更少一些,没有被猛然拉高,自然也不会急剧下坠。心情的平和与宁静,会随着血糖值的稳定,伴随你整整一天。

寺庙中的饮食多以清淡为主,其实并不是仅有宗教因素。

专注「呼吸」之于心灵,很像「平缓血糖值波动」之于身体。

你为什么会进食?当然是因为感到饥饿。

你为什么会选择去酒吧里喝上一杯,看场电影,聚餐或者各种各样的热闹?因为你想要得到休息。

当然,人们也会因为无聊而做些事——事实上,人们会因为无聊做任何事。包括消费或吃东西。

为了避免要探讨的情况过于广泛以至于无法探讨的地步,让我们限定一下范围:

假设一个人各种各样的放松乃至放纵的行为,是为了得到「休息」。

可无论是喝酒,还是其他能够让心情愉悦的消费行为,都不算是休息的绝佳方式。因为他们都很容易构成一个轻微的「成瘾馈环」。

即:带给你短暂的愉悦,接着这种愉悦感不断趋于消失,你渴望得到更多愉悦,于是再度重复之前的行为。

在整个过程里,你的心灵其实并没有得到休息。因为许多精力都在这个馈环之中被消耗掉了。

你的确感到过轻松。

但只是片刻的感受。

在绝大部分时间里,你所经历的只是「渴望-追求-快乐-失落-再度渴望」的循环。

在佛理之中,将这一过程,称之为:

苦海。

「休息」所能够带来的真正状态,应当与睡足一觉很类似。

也就是说,任何一种休息行为之后,你都应当感到精力充沛,充满斗志,效率奇高,以及最重要的:

心灵如水一般清明。

造成娱乐后反而疲惫情况的原因在于,你选择的休息行为,让心灵的「血糖值」升得太高了。

如果你像审慎选择自己要吃的食物一样,选择娱乐活动,就能够很容易享受到「休息」所带给你的真正价值。

当然,不是说娱乐活动不好。

但如果你真的很累了,为什么不好好休息一下?为什么要把消耗精力的事,等同于休息?为什么不在自己最彻底的休息之后,再享受一次娱乐呢?

在我的生活里,专注呼吸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

这种重要程度,甚至超过了锻炼,冥想与读书。

因为我实在找不到比「专注呼吸」更好的休息方式。

每当感到心绪不宁,精神疲惫的时候,不一定有一张可以舒适躺下睡觉的床,手边也不一定有一本可以让内心得到充足宁静的书籍。更不一定有一个蒲团,可以盘起腿来打坐。

又或者时间实在紧迫不已,根本没有空档去做这些事。

但呼吸不同。

只要一个人活着,他就是在呼吸的。

只要他能够专注呼吸,那么他就可以感受到心灵之中,某种神秘,永恒,并且神圣的存在。

当他能够捕捉到这一感受,他会更清醒的把握住当下。

在专注的呼吸之间,心中的杂念就会像房间中的灰尘,被清出心外。

精力的过度消耗,也在心的彻底放松之中,得以最快速度的恢复。

接着,他会不知不觉,开始他接下来要做的事,要面对的人生挑战。

并且专心致志,一丝不苟。

当他在某一刻,从这种状态中离开,那么他也总是可以继续开始呼吸的练习。

直到再度沉浸。

其中微妙的界限,很难用言语形容。

但你的直觉,总是可以分得清楚——

如果直觉告诉你,此刻需要专注呼吸,那么就专注呼吸。

不需要太久。

无论你是否闭目冥思。

当你开始专注呼吸,世界就会重新变得明亮。

但世界本身并没有什么变化。

有所改变的,是你心中那盏明镜,在这短短几次深呼吸里,重新被擦净尘埃。

图文/勺布斯

微博:@勺布斯

© 2021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