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3-07 22:43:52来源:英语好教师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提出,“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等外语课程不再设为与语文和数学同等的主课,增加素质教育课程占比;不再将英语(或外语)设为高考必考的科目;禁止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参加非官方的各种外语考试。”许进说。
我对于这样的提案是持反对意见的,并不是说我是老师,才这样说,而是,从历史的角度去正视咱们国家所面临的问题,而不是单独从个人的角度。
建国初期,为什么要设立英语科目
实际上,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提出来取消英语的主科地位,不得不考量一下,当初为什么我们要把英语作为“三足鼎立”的其中一个学科的局面。
在上个世纪60年代,不知道你是否问过自己的父辈或长辈,那时候中国的外语不是英语,而是俄语,因为我们与前苏联联系和沟通密切。
对于饥贫弱的中国,非常希望与世界接轨,学习西方发展的先进经验,才把矛头指向了全世界公认的通用语言——英语进行学习和研究。
你会发现,以下我还会提到,这种英语的科目,不是一个你所谓有用没用的说话工具,也是连接世界的一条国际纽带。
英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如果你不是英语老师,可能不知道,甚至也是被一些英语老师所忽略。目前的英语教学,不单单具有工具性,就是指与人交流说话的工具,同时还有一些人文性。
人文性就意味着:
1.应该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作为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并以此来制定英语课程目标和选择整合和利用英语课程资源。
2.英语课程应凸显教师的人文关怀,使学生受到真善美的熏陶,自身的独特体验受到保护和尊重。
3.教师将在关注学生英语知识、能力发展的同时更加关心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注重人文关怀和英语教育的感染熏陶作用,实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再具体到课堂上,学生在英语课上收获的不只是英语单词的积累和罗列。还会了解英美文化,开拓国际视野,与汉语比较,英语语言的魅力,甚至对于真善美的语言塑造。
可能有的人说,这些都是高谈阔论,纸上谈兵。你具体到,一个初中生,初三有一篇课文,题目是“Couldyoutellmewheretherestroomis?”意思是,你能告诉我厕所在什么地方吗?
从人文性的角度考虑,是教给学生怎么有礼貌的去向别人提出请求,当然,这是所有科目都会具有的德育课程作用,但也不能忽视英语学科的作用。
什么时候,
我们学习都是从“有用没用”来衡量了?
法国教育家朗格朗在《终身教育》一书中提出了“终身学习”的学习理念。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变。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这个政协委员坚持的观点就是英语百分之一的人以后都用不到,所以就不学了,我觉得这是一个有文化有涵养的知识分子该持有的观点吗?
看看历史先哲说过的话,我们学习的目的,不光是为了以后能够掌握一门生存的技能,而是人类进步发展,超越前人的阶梯和素养。
尤其是在培养下一代的时候,更应该让他们对于“学习”这个事情,能够使自己感到富足和饱满,而不是感觉的英语“难”就不学了,或者取消主科地位。
数学的二次函数和微积分,以后生活中也用不到,那么在英语取消主科地位之后,是不是因为没有用,或者数学比较“难”,家长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习数学而取消数学的主科地位呢?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对于西方文化的厌弃和民族自豪感的升腾,充斥着网络,各种弘扬传统文化的理念和发扬华夏精神的想法,被个别人的狭隘观点不断左右摇摆着。
目前的中国,尤其是疫情后,中国的国际地位可以说达到了历史性的提升。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清朝末年,统治者就把国家提升到了天朝上国的地位,于是闭关锁国,不可一世,敝帚自珍,故步自封。
与世界脱轨,在世界进行工业革命的时候,中国还处在农耕文明的时代,最终导致的是一百年的屈辱史。
可能你觉得,只是一门语言,这没有必然的联系,确实没有必然的联系,少量的人去学习英语就可以了,其实,你自己心里也会清楚,弊端不光是一种语言的旁落,也是理念的丧失,社会的倒退。
终观世界,
还有多少不学习英语的国家
对于有多少国家是学习英语的我没有做过统计,但是,我知道的是想法国、德国等这样发达的欧洲国家,早已把英语不作为外语来学习了,而是第二语言。
不是英语的地位降低了,而是一个普通的德国人,他们的英语是信手拈来的,可以脱口而出,如果再掌握了第二语言之后,你想再进修一门语言,比如汉语、日语、葡萄牙语等,才作为外语。
所以,我们也要清楚的认识到,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是很大的。当然,像我们国家这样“全民强制”学习英语的估计是少有的,但是,这也更加印证了我们国家受教育人人平等的权利,而不是把这门外语“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特权。
性别的失衡,培养完整的人
多年教授英语的老师或者家里有高年级学生的家长会发现,英语这个科目,女孩子比较擅长,男孩子比较擅长工科或理科。
面对以后的中考和高考的竞争,如果取消英语的主科地位,女孩子以后再想和男孩子竞争,那只能是难上加难了,那么女性的受教育权利是不是就是相应的受到侵害呢。
而且我们的教育是一个培养人的过程,是培养完整的人,本身擅长理性和逻辑思维的男生,在人文和语言方面就有一定的弱势,导致的结果是增加了性别差距和失衡。
总而言之,立场决定观点,我们不能总是站在个人立场上去思考和考虑问题,应该从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要有理论依据,不能哗众取宠,人云亦云。
(关注回复数字10,获10个精品英语教学PPT课件)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