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科技 文章内容

全网最详细,5G的区别只有网速?频段也很重要

发布时间:2021-03-13 07:58:16来源:手机评测团

前言

最近一段时间,关于5G的争议格外多,大致的可以参考一下之前的文章:。所以今天来讲讲三大运营商在布局5G的种种无奈...

PS:今天本来是发广告,但是最近阅读量下滑比较多,所以被广告商鸽了。

中移动联手广电

近日,在《中国移动2021年终端产品策略发布暨中国广电中国移动共建700MHz终端生态启动仪式》上,中国移动表示,两家运营商(中移动和广电)计划到2021年底完成40万个700MHz5G基站建设。

中移动表示,2021年3月1日起,4000元及以上手机终端必须支持700MHz频段,。而2021年10月1日起,所有新手机终端必须支持该频段。

VoNR方面,2021年10月1日起,所有新增终端都必须支持,另外不允许在用户界面设置VoNR开关;此外还需支持按区域精准打开VoNR,中移动推荐采用中国移动智能终端能力配置技术。

其实早在今年1月26日,中国移动就与中国广电正式签订5G战共建共享具体略合作协议,正式启动700MHz5G网络共建共享。

(700MHz频段覆盖范围)

中移动技术部副总经理崔芳介绍,双方将全面落实政府对于700MHz频段的共建共享要求,计划到2021年底完成40万700MHz基站的建设,实现全国城区、县城和重点乡镇的全面覆盖。

PS:根据计算显示,如果使用700MHz频段建立全国的5G网络,只需40万基站即可全国覆盖。而使用其他频段则需要600万座基站才能全面覆盖。

(700MHz频段理论峰值速率)

通过上面的图表也能看到,700MHz频段的优势是具备更好的覆盖能力,因为通信原理就是频段越低,信号穿透能力越好。但缺点就是速率会略差一些,相比其他的频段低了很多。

PS:700MHz所在的频段是N28频段。

截止上个月,支持700MHz频段的手机入网型号已超过60款(N28频段手机),而支持700MHz2×30MHz大频宽的手机入网型号则是超过30款,。

根据3GPPR15标准,目前n28频段最大支持信道带宽仅为20MHz,相应的峰值速率较低,所以才有了700MHz2x30MHz大频宽。而在去年3月,中国广电的大带宽提案正式成为5G国际标准,所以中移动和广电合作后,很多人都说对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实现了碾压。

除此之外,中移动还表示,从3月1日起,终端需默认打开SA功能,不允许设置SA开关。

中移动就差明说了:“NSA制式要被淘汰了,5GSA才是最完整的5G网络。”

NSA、SA是5G网络中的两种网络制式标准,前者依然需要4G核心网,被视为过渡之选,但5GNSA不能连接到SA基站,会导致只支持NSA的5G单模手机不能通过5G上网,详细的区别可以查看之前的推送:

联通&电信抱团取暖

上周,工信部发布了《2100MHz频段5G移动通信系统基站射频技术要求(试行)》公告。公告指出,为满足5G应用需求,保障我国2100MHz频段5G移动通信系统与其他无线电业务的兼容共存,所以工信部研究制定了该公告(有点绕口,可以看图)。

此前,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制定了“3.5G+2.1G”双频5G战略,此条公告发布后,也意味着双方可以加速推进全球最宽的TDD(200M)和FDD(2x40M)频谱协同创新,最大程度发挥频谱效益。最高可实现上行4~5倍体验提升、7~9dB深度覆盖提升。

3.5G+2.1G双频协同的好处有很多,不仅可以实时依据4G和5G业务量的变化,将时频资源按照业务需求动态分配给4G或5G用户使用,实现频谱资源效率最大化。

而且2.1G相比5G首频3.5G(N78),在深度覆盖和室内覆盖能力更强。所以中国电信和联通选择使用3.5G+2.1G高低频搭配的方式也是为了更好的对抗中国移动。

其实中国联通和电信合作是有原因的,除了两者的5G频段是连续的之外(3400MHz-3600MHz),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中国移动领先太多。

而且移动还和中国广电宣布共享2.6GHz频段5G网络,并按1:1比例共同投资建设700MHz5G无线网络,这给到了联通和电信非常大的压力。

在最开始5G牌照发放的时候,中国移动获得2515-2675Mhz的160MHz带宽及4.8-4.9Ghz的100MHz带宽、中国电信获得3.5GHz频段(3400MHz-3500MHz)、中国联通获得3.5GHz频段(3500MHz-3600MHz)、中国广电获得4.9GHz频段(4900MHz-5000MHz)。

而在进入2021年后,5G的格局基本已经确定,所以小编也制作了一张图表。

可以看到,移动低中高频段都有。其中中高频段是最开始工信部发放的,低频段则是和广电共享。电信和联通都是中频,即使报团取暖也没啥太大作用...

高频段数据传输速率高,但覆盖半径小、信号穿透性不好;

低频段数据传输速率低,但覆盖半径大、信号穿透性好(不过容易被干扰,因为低频段其他信号太多)。

所以用低频段做覆盖层,中频段做容量层,毫米波高频段做高容量层(热点)是最合适的。

目前全球运营商的5G采用频率主要集中在中低频段,尤其是3.5GHz周边。

PS:前面已经说了,低频段建设成本低覆盖广,可以更快的普及5G。高频段速率快,可以用于室内和商场(电信联通全是中频,格外尴尬)。

所以联通和电信采用3.5G+2.1G双频协同也是无奈之举,因为不像中移动那样“家里有矿”,只能通过双频协同来增加5G频段的容量和覆盖。由于2.1GHz频段更低,覆盖范围更大,可以根据建设需求灵活组网。

如果电信和移动的室外全是3.5G频段,那成本要比移动高太多了。本来电信和联通就没移动赚钱,如果不弄双频协同只会雪上加霜。

另外,通过载波聚合也可以充分发挥2.1GHz上行覆盖优势和3.5GHz的下行容量优势,实现上下行覆盖能力的匹配。

目前来看,中国联通3G网络拥有2.1G频段15MHz带宽,4G网络拥有2.1G频段10MHz带宽;中国电信4G网络拥有2.1G频段20MHz带宽。所以中国联通和电信两家在2.1G频段拥有45MHz带宽。如果2G/3G在未来退网的话,还会释放一部分频谱资源用于5G网络覆盖。

按照之前双方的公告看,截至2020年10月份,联通和电信5G共享规模已达30余万站,覆盖全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

并且实现了3个“全球第一”:

全球第一张且规模最大的共建共享5G网络;

全球第一个200MHz大带宽高性能5G网络;

全球第一张TDD+FDD混合组网的5G网络。

5G发展每年都有新难题

其实对移动来说,也不是高枕无忧,因为这几年5G的发展每年都会遇到很多问题:

2018年是技术压力,还有基站供货压力;

2019年是商用放号压力;

2020年是5G设备价格过高压力;

而到了今年,很多人都说5G会遇到电费压力。因为今年三大运营商将建成100多万个基站,所以很多人都说电费都要不少。

拿2019年来看,我国5G基站耗电量在全社会用电量的占比仅为0.05%,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要知道,2019年的时候总共也只有15万个基站(三大运营商合计)。而今年预计将再建50万个5G基站,加起来的5G基站保有量将达到120多万个。根据三大运营商的规划,到了2023年,5G基站耗电量预计将占社会用电量的1.3%。

而且和4G基站不同,中国铁塔数据显示,一个5G室外基站单租户平均功耗在3.8KW左右,是4G基站的3倍以上,单个5G基站单租户年综合电费约2.3-3万元/年。考虑到目前5G基站大部分都是中高频,所以同等区域,5G基站的数量将是4G的3~4倍(才能保持相同的覆盖区域)。换句话说,同样面积,5G基站的整体能耗将是4G的9倍以上。

(来源:第一财经)

根据移动、电信、联通三家运营商在可持续发展报告中披露的最新数据,2019年全年三家运营商共耗电617.11亿度,耗费551亿电费。其中5G基站占用33亿电费左右,要知道那时候全国只有十几万5G基站,覆盖率远不如已经完全普及的4G基站。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所以,之前有新闻说运营商晚上关闭5G基站省电也就能理解了。主要还是电费太贵、而且5G基站建设太快,今年预计将会达到120多万个5G基站(修建的基站越来越多,但是5G用户的增长却没那么多,所以要尽量控制成本)。

所以华为、中兴、爱立信、诺基亚贝尔在国内外竞标时,都和对方比谁能省电、谁的节电率控制的最好。

总结

三大运营商中,联通应该是最惨的。因为直到昨天,联通才公布2020年业绩数据,这也是联通第一次公开5G套餐用户数(电信和移动都是每月公布一次):截止2020年底达到7083万,渗透率为23%。

相比之下,移动、电信的5G用户分别已达1.65亿、8650万。可以看到,移动5G规模最大,而电信5G的普及最快。

而财报发布后,联通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王晓初接受了记者的采访。王晓初表示,目前电信、联通共建共享5G基站累计已达38万座,到今年底预计可达70万站,明年有望超过100万座。

2G、3G方面,王晓初称,“我们的策略是2G加快退网,3G还需要保留一段时间。2G退网主要是去年、今年两年把网络退出。3G手机还需要保留一点时间,主要是5G覆盖不到的地区,还需要3G来保证部分用户对语音的需求。”

(官方也有换机活动)

同时,中国联通正在努力降低5G时代的电力费用,同时对2G等部分老旧设备机型退网,进一步降低能耗。

总的来说就是三点:2G网络/设备今年退网、3G继续保留一段时间、努力降低5G电费。

对运营商来说,5G确实是让人又爱又恨...

最后,红米高管在微博暗示,红米的电竞手机(天玑1200)将在月底发布,另一款超大杯旗舰则是4月上旬。

·END·

手机评测团

每日一篇深度好文

© 2021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