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5-27 11:04:23来源:全球医生组织
在过去一年多疫情期间,全社会处于“封闭”,或不得不选择出行。这也给医学界打开了一扇大门,在遵循伦理前提下,探讨几十年来一直困扰而又争议的问题“是否对病人过度治疗,或者不必要的检查?”
这场史无前例的全球疫情大爆发,一方面对那些非新冠患者带来了重大挫折,他们不得不做出选择,避免去医院做那些常规随访检查或择期治疗;另一方面,在延误或没有伤害情况下,医生们现在重新审视那些原来所谓必要的治疗流程或检查,是否真的有必要?
疫情前,已有很多研究报告,过度治疗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数百亿美元医药费用支出,可谓是“劳民伤财,还不救命”。
《健康事务》刊发评述,认为疫情期间从未有如此大的临床数据库,让医生们对比接受某些特定检查或治疗的病人,与不接受相同检查或延缓治疗的相同病人群体。
该研究课题核心是希望评估医疗保健的价值所在,探讨至关重要的精准医疗平衡标准。
通过研究医院因新冠疫情而取消治疗的病人,对比疫情前所接受的检查和疗效,从中找出哪些是过度检查或治疗或没必要的检查。
研究人员对比项目包括:85岁以上病人进行结肠镜检查;2型糖尿病患者血红蛋白检查;择期手术,如膝关节手术以及牙科X光年检随访等。
由于新冠疫情持续蔓延,所有这些检查项目和择期手术治疗都被取消或减少了。
对比研究结果提示,即使是尽责的医疗服务也存在正反两面。低价值服务或检查,与不及时检查或治疗都是麻烦事儿。这两类医疗服务在真实数据面前展示了最真实的证据——过度检查和非必要治疗已是普遍现象。
譬如,那些因疫情而取消的择期手术。研究发现与疫情前接受了同样手术的患者相比,取消或延迟手术的患者并没有因取消手术而急诊或出现健康问题。
哈佛大学医学专家认为“有些治疗和检查项目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拖延,例如癌症筛查、监测和积极治疗。对于其他可推迟或取消的检查和治疗,在无负面影响情况下,可以做出选择。
早在2017年,研究人员对2000多名医生做了一次调研,其中一半医生说不必要的医疗和检查占据了临床诊疗流程20.6%或更多。
调研结果还显示,非必要检查或过度治疗起源于三个因素,似乎与患者疗效无关紧要:
1)担心不做检查或不治疗,可能导致医生承担责任,有没有问题都做检查,以免漏掉问题;
2)医院或医生很难评估病人从前诊疗记录(不在同一家医院就诊),医生为了提高必要收入,或收回昂贵设备的投入,开出各种检查单;
3)先进医疗技术飞跃也是一个过度检查成因。
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放射科专家说,30年前,一次CT检查能提供30~40张图像,现在可以提供数千张高分辨率图像。高档医疗设备能让医生看到以前从未看到的病症,当然,也可能是一个永远不会变成医疗问题的“病变”。
一些病人和家属仍坚持认为,选择积极治疗那些有潜在问题的病变。病人和家属常常抵触医生'观察和等待'的建议。要求手术,即便手术本身可能带来可怕后果。
这些过度治疗后果不仅仅是更高额费用,还可能是多年的身体不适和疼痛康复,甚至身体功能从此一蹶不振。
波士顿学院护理学院院长说,新冠疫情不仅有机会研究不必要治疗项目,也提供了研究临床护理问题的机会。她列举了新冠肺炎患者缺乏心理健康护理,患者在艰难治疗中受尽折磨,甚至在没有家人陪伴下面临死亡。
总之,新冠疫情不仅验证了疫苗研发技术的成功,也让更多医疗服务者——医生"跳出格子,思考“我是否过度治疗或检查我的患者了?”
最近好友咨询几个病例,也引起了我对此问题的关注:过度检查和非必要治疗。
【病例一】90岁高龄老人,胃口不好,一般状况尚可。化验结果血色素偏低,胃镜检查发现疑似胃癌。家属请求会诊确定是否手术。
几位专家意见不一,有人建议手术;有人建议保守治疗,考虑患者年事已高,一般状况良好,建议家属选择保守治疗。究竟如何选择?
【病例二】76岁女性,最近出现疲劳乏力;化验显示血象稍有异常。家属希望服用抗菌素治疗,医生建议观察随访。是否恰当?
【病例三】2个月小宝宝,家长洗澡发现两腿皮肤皱褶不对称(2条和3条),去著名骨科医院找专家咨询问诊。专家建议再观察看看,不建议影像检查。是否应做影像检查?
周六晚8点,Zoom视频在线
系列讲座|研讨会:可穿戴设备与AI技术融合:十大争议问题和最新观点
主持:时占祥博士,全球医生组织
特邀嘉宾等
简介:将回顾系列讲座核心内容,提炼关注的科研问题、创业机遇和市场准入困境。
为什么可穿戴设备将是'健康标配'?保健级和医疗级可穿戴设备由谁买单?国际同行开发第二代医疗级可穿戴设备大趋势。目前国际同行十大争议问题和最新观点,对我们有哪些启发?
特邀知名康复医学院士;可穿戴设备领军企业参加研讨交流活动,分享他们的观点和建议。
周日晚8点,Zoom视频在线
互联网远程医疗|座谈交流会|
梅奥诊所和凯撒医疗投资“家庭医院或家庭病床”服务模式
主讲:时占祥博士,全球医生组织
回顾归纳远程医疗系列讲座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点
解析梅奥诊所和凯撒医疗集团打造“家庭医院或家庭病床”服务模式,从他们的管理模式中,汲取哪些可复制的经验?如何结合当前数字科技,包括可穿戴设备,数字疗法以及5G通信技术等,设想未来医院的模式和“主动健康干预技术”研发和扩展。
探讨互联网医院为什么“只有形式,没有模式”?互联网医院“不温不火”的关键原因所在,以及存在哪些障碍?如何破解难题?
家庭医院或家庭病床
关注我们,获取全球最新资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