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6-02 11:25:35来源:南周知道
今日话题
字数:1939阅读时间:4min
一两次的查重机会,对学生来说并不保险,为了稳妥,学子们会通过某宝等渠道购买查重服务。查重机制有它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但单一的算法,必然会有它简单粗暴的地方。
“知道”(nz_zhidao)跟你聊聊,论文查重为什么让学子们瑟瑟发抖。
▼
(ICphoto/图)
每到毕业时刻,熬夜写论文的学子们,都会把翟天临拉出来痛骂一遍。
2019年,翟天临在微博上公布自己成为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博士后,在一次直播中被网友问到论文能否在知网上搜索到时,翟天临疑问“知网是什么东西?”,从而引发关注。北京电影学院就此成立了专项调查组,翟天临被认定学术不端,北京大学也撤销了翟天临的博士学位。2019年也被学子们称之为“天临元年”,从此之后,各大高校缩紧了论文查重的比例。
论文查重制度以及对抄袭的打击,并非翟天临事件后才出现的。翟天临不过是学子们情绪的出口,以此宣泄的是对论文查重背后种种不合理现象的不满。5月26日,翟天临在微博上回应被骂:“被骂事小,通过被骂的现象,了解研究生为什么在程序中这么苦,是一件值得讨论的事。”
论文查重缘何惹人怨?
查个重太难
论文查重,是高校学子要顺利毕业必过的一道关。学生必须将论文跟以往的资源数据库进行比对,重复率超过学校所允许的比例,学生的论文就没办法通过审核,也就意味着没有办法顺利毕业。查重是国内外高校通行的做法,具备很高的权威性。
这两年来,高校的查重呈现愈发严苛的趋势。比如在翟天临事件之前,不少高校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所允许的重复比例分别为30%、20%、10%,一旦查重超过这个比例还会给出修改的机会。而今这个允许重复比例有所下滑,比如本科生允许20%,硕士论文允许10%,博士论文可能就下滑为5%,学生通过查重率的难度系数提升了。
查重率缩紧也就算了,现在难倒很多学子的是,他们无处可查。如果他们拥有比较多的查重机会,那么就可以在论文正式提交之前,对重复部分做必要的调整。但国内资料库最齐全、查重最权威的知网查重系统,并不向个人开放,只向学校等机构开放。有些学校会免费给学生提供两次查重机会,有的学校只免费提供一次。一两次的查重机会,对学生来说并不保险。为了稳妥一点,学子们只能通过某宝等渠道购买查重服务。
但某宝上提供这些服务的商家,其账号来源可能本身也不规范,此前媒体就有报道,不少账号是从高校学子那里窃取过来的,或者是一些机构内部有“内鬼”,将账号外售。而如果是知网以外的一些查重平台,也存在着论文信息泄露等隐患。有的商户集论文代写、查重、降重于一体,学子们查重的论文可能就成了他们洗稿的数据库。
查重不仅难,而且还贵。比如某网店查重的价格,从去年5月份的140元飙升至今年的1380元,如果是博士论文查重,价格可能突破2000元。当论文查重成了高校学子的一笔硬性支出后,一次动辄几百上千的查重收费,真的是他们的不可承受之重。面对不合理的现状,满怀怨气的学子们会把翟天临拉出来痛骂。
(ICphoto/图)
不该将查重率当唯一
毫无疑问,查重机制有它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但只要是单一的算法,必然会有它简单粗暴的地方,查重也不例外。
很多学子普遍反映的一个问题是,几乎所有平台对重复的判定,都有“一刀切”的嫌疑。只要有相似的地方,无论是约定俗成的普遍说法,广为人知的公式、理论、法律条文,甚至连学校、专业、人名等信息,也一并划定为相似,并计算在重复比例里。有教授自己做了实验,他一篇新的原创文章往查重系统里一查,也查出8%左右的重复率。查重系统只会简单比对字词,无法比对思想,它的查重率只能作为参考。
但当前高校的普遍做法是,将查重率作为一条最基本的合格线。不管你论文写得怎么样,核心观点是不是原创,你先通过查重率再说。因此,如何降重也几乎是每个毕业生都必须要面对的困扰。有时为了降低查重率,只能“见红就删,见黄就改”,刻意降低一些理论的引用,把好好的文字颠来倒去改得面目全非。
不少网店也提供降重服务,一次同样收费上千块钱,号称有专业的老师帮忙修改。本来查重是为了避免学术不端,当前降重服务反而在滋生新的学术不端。有学者就认为,查重更像是一种“防君子不防小人”的制度,其导致的“遵守规范者不敢引用,漠视规范者照抄不误”现象,甚至会造成“劣才驱逐良才”
被论文搞到头秃的学子们纷纷怒骂翟天临,但他们也知道,这个锅不应该全由翟天临背,他们不过是借此吐槽查重背后种种不合理。查重关系着每年近千万学子的毕业大事,相关问题亟需引起关注并得到解决。比如作为一家具有垄断性地位、提供公共服务的企业,知网的查重系统能否面向个人开放,并降低它的经济门槛,确保它的普惠性?
查重有它存在的价值,它是大数据的运用,可以有效提升论文审核的工作效率,一定程度上遏止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但论文查重应该是作为辅助性手段存在,以人为主、技术为辅,而不是反过来,技术为主,人为技术服务。
高校应该将查重率作为重要的参考,但最根本还是回到论文上面来,结合导师意见、专家评议和学生答辩,对论文作出判定。比如对于一些超过查重比例的论文,要允许学生有申辩的机会,看是否是查重系统造成“误伤”,让学生少一些不必要的折腾。
▼
相关文章推荐
高等教育从精英向大众的普及,为本科毕业论文的争议埋下了伏笔,本科毕业论文制度在实践中偏离了设立初衷,也失去了其原有价值。
↓点击阅读↓
·南周知道出品·
·未经授权不可转载·
·但是欢迎分享到朋友圈哦·
点一下,知识的储备又增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