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教育 文章内容

警惕!变异毒株首次出现社区传播……教育部发布重要通知

发布时间:2021-06-04 14:49:37来源:陕西都市快报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17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988人,重症病例较前一日增加1例。

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292例(其中重症病例2例),现有疑似病例2例。累计确诊病例6101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5809例,无死亡病例。

截至6月3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371例(其中重症病例8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86187例,累计死亡病例4636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91194例,现有疑似病例2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1027742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8286人。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21例,其中境外输入20例,本土1例(在广东);当日转为确诊病例3例(境外输入1例);当日解除医学观察16例(境外输入13例);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375例(境外输入341例)。

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21874例。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11849例(出院11577例,死亡210例),澳门特别行政区51例(出院49例),台湾地区9974例(出院1133例,死亡166例)。

变异毒株首次出现社区传播

潜伏期短、传播速度快、病毒载量高

截至目前,广州本轮疫情确认为感染的是在印度发现的变异病毒。这种变异病毒具有潜伏期短、传播速度快、病毒载量高的特点,而这种变异毒株也是首次在我国国内出现社区传播。

感染这种变异毒株的患者在感染症状、临床救治等方面有哪些特点?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病中心首席专家蔡卫平作出解答。

患者在感染症状上有哪些特点?

重症率如何?

蔡卫平介绍道:“这次的病毒株感染最大特点是患者鼻咽拭检测新冠病毒核酸载量特别高,平均值比去年的患者高出接近一倍。此外,病情进展更快,去年的潜伏期平均是5.9天,这次只有3.2天。”

本轮疫情患者轻症或无症状感染者居多。重症化率6.2%,比去年疫情的重症化比例要低。但去年的病人是有症状才去就医或发热后被检查出来,本轮疫情大部分患者是主动筛查发现。

治疗方式和以往有哪些不同?

蔡卫平表示:“印度发现的变异株潜伏期短、传播速度快、病毒载量高,因此早期需要密切监测病情变化。治疗上差别不大,以积极的氧疗、对症支持治疗和中药治疗为主。”

随着各地气温逐渐上升,天气日渐炎热,汛期即将来临,学生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教育部近日印发通知,要求做好预防学生溺水事故有关工作,保障广大中小学生生命安全。

1

紧盯中小学生上学、放学

等关键时间节点

教育部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紧盯中小学生上学、放学和周末、节假日等关键时间节点,强化防溺水安全教育;要加强家校沟通,督促家长加强对学生离校期间的监管,对孩子行踪要做到“知去向、知同伴、知内容、知归时”,严防溺水事故发生。

2

广泛开展防溺水“六不”宣传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广泛开展防溺水“六不”宣传,反复提醒学生不私自下水游泳,遇到他人溺水要积极主动呼唤周围成年人施救,防止盲目下水施救、手拉手施救,造成连带溺水身亡事故。要积极创造条件,在溺水事故高发地区学校开设游泳课,帮助学生掌握游泳技能和自救自护方法,有效减少溺水事件发生。学校要提醒学生放学后及时回家,不要在外逗留,并将离校时间告知家长,提醒家长掌握学生行踪。

3

及时对重点危险水域

进行排查整治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提请当地党委和政府,统筹协调水利、应急、公安等部门,及时对辖区内易发溺水事故的河、塘、沟、渠、坑和水库、湖泊等重点危险水域进行排查整治,完善安全警示标识,配置安全防护设施,认真组织巡查值守,妥善做好应急处置。

4

高度关注农村中小学生

特别是留守儿童等重点群体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高度关注农村中小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特殊家庭学生等重点群体,健全关爱措施,定期开展家访,督促家长切实加强监管。要根据学生家庭住址进行分组,成立学生防溺水“联防小组”,建立相互提醒机制,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防溺水知识,对同学私自下水和到危险水域玩耍行为,及时制止并向家长、老师报告。

5

将防溺水工作情况

作为评优评先先决条件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将防溺水工作情况纳入教育质量评价和教育行政、学校校长和教职工工作考评,作为评优评先先决条件。要加大防溺水工作责任追究力度,对履行预防溺水职责不认真、部署预防溺水工作不及时,造成重大溺水事故的相关单位和责任人,要依法依规严肃追责问责。

新闻来源:陕西二套融媒中心综合

本期编辑:魏尤佳

值班审核:张旭辉、徐娇

下载闪视频

看都市快报精彩视频

↓↓↓

大家都在看

严防严控莫大意

↓↓↓

© 2016-2017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