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教育 文章内容

衡水学子被“羞辱”:原来渴望改变的穷孩子,拼得还不够彻底

发布时间:2021-06-07 22:00:39来源:LinkedIn

最近很多小伙伴反映收不到领英的推送,为了不让大家错过我们的精彩文章,欢迎看完文章后点击【LinkedIn】将我们设置为星标,并多多【点赞、在看、转发】哦!

衡水中学的张锡峰,17岁,刷屏了。

在《超级演说家正青春》节目的一场演讲中,他的一句话,让众人坐不住了。

这话就是:我就是一只来自乡下的“土猪”,也要立志,去拱了大城市里的白菜…

用词直白,语态激昂、手势慷慨,简直可以说,是马景涛附身的咆!哮!体!

一时间,#高考改变命运是毒鸡汤吗被送上热搜。

城乡差异、贫富对比、阶级鸿沟、教育功利化,都是老生常谈的舆论漩涡——

有人说,他的格局是不是太小了?人的素质远比考试成绩重要;

有人说,全社会都想躺平的世界里,这人就是内卷世界里典型的“奋斗B”;

甚至有人说,这不过是一个作秀的少年开的一场玩笑。

这句话实在太过刺耳,刺痛了很多人的神经。

本文由LinkedIn原创,作者。

故事的开始

来自不能视而不见的差距

不知道批评张锡峰的人,有多少看过完整版视频。

他的第一句话是:我是一个普通人。

他来自河北省东部的乡村,就读的小学,不过只有两间屋子、三个年级。

语文老师要客串英语老师,甚至要向学生请教单词发音。

为了获得更好的教育,张锡峰来到城里。

还没熟悉环境,阶层对立的心酸,就让他陷入沉默:

每天挤公交、上辅导班,上课手抖不敢举;而人家,已经把一对一的家教请到了家里。

就连平日的娱乐,也有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明显区分:

农村娃看喜洋洋、灰太狼,集卡片、玩弹珠。有钱人,上的是钢琴辅导班、音乐辅导班…

你连火车票都没买过,其他人已经出国旅游,和外国人自由交谈。

于是,他默认了自己的出身,自暴自弃,觉得输在起跑线上,自己再也没有机会了。

但是,一个契机,让他见识到世界之大。以“上帝”视角度拍摄的纪录片《航拍中国》,让他大吃一惊。

张锡峰花一下午,看完了一季的节目,祖国的美好河山,让他整个人被点亮了。

走出去,用奋斗去改命,是他唯一的愿望。

故事到这里,还只是一个令人鼻子发酸的版本。这是理解张锡峰的前提。

渴望改变现状的穷孩子错了吗?

教育到底应该长什么样?

正是这个原因,让张锡峰说出了后边振聋发聩的一句话:

我就是一只来自乡下的“土猪”,也要立志,去拱了大城市里的白菜…

本质上,他只是想宣告:我不甘平庸,我想改变现状。

但也正因为这句话,引发留言区耻笑满堂。

“土猪”和“白菜”的比喻,实在太过刺耳和不体面,导致很多人还没看过完整版视频,就已经有了结论:

“一个奋力奔跑的少年,不过是带着恨意去城市里掠夺?这种教育不是教育,只是畸形的功利拉扯!”

有的“城里人”开始未雨绸缪:“以后我女儿一定要远离这样的人”;

教育应该长什么样?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你可以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

你也可以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不要去剥夺他人认知的自由,只能循循善诱)

有的孩子长在素质教育的蜜罐里,从小接触钢琴、编程与网球;

也有很多孩子,运气坏的早早被迫辍学打工,运气好的,就是被投入地狱模式,接受军事化训练、每天凌晨5点半起床、无限放大高考改命的力量……

在这种背景下,“功利”这个词,其实是中性的。

说白了,崇尚“躺平”的人,没什么资格指责别人“站着”。

希望教育更“躺平”一些的人,也不能随便污名化“掐尖”。

因为当你已经有了讨论哪种教育更好的特权,别人还在能不能接受基础教育的生存线上挣扎。

衡水中学的掐尖教育,说白了就是打鸡血。

用极致的欲望激励,让学生充满血性地努力读书。

接受这种选择的孩子,当下没有更好的选择,将来也只能自己承担可能带来的后果——或者是得偿所愿,或者是始终意难平。

把极致欲望写到人生信条,的确是现阶段一些穷孩子成为顶尖人才的唯一路径。

随手举一个例子,同样来自衡水中学。

10年前衡水中学393班班长李松,在采访的镜头前高喊:你多拿一分,就可以全省压倒千人,所以每一分钟,都对我们都很重要。

奋斗b吧?洗脑吧?同样带着“拱白菜”的尖锐和杀气吧?

10年后,他再次在镜头前发言,身份是国家外交部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外交官。

10年付出换理想成真,用吃苦来争取改变地位的机会,也许真的太功利了,但无可否认这也是另一种形态的公平。

成年人都懂的,这个社会,能用“竭尽全力”换来想要的人生,就已经是相当理想的状态。

指责功利教育的人,你看破红尘可以,但不要阻碍其他少年的奋进。

永远不能忘了《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开篇:

InmyyoungerandmorevulnerableyearsmyfathergavemesomeadvicethatI'vebeenturningoverinmymindeversince.

"Wheneveryoufeellikecriticizinganyone,"hetoldme,"justrememberthatallthepeopleinthisworldhaven'thadtheadvantagesthatyou'vehad."

我年纪还轻,阅历不深的时候,我父亲教导过我一句话,我至今还念念不忘。“每逢你想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

他对我说,“你就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

“成王败寇”不是内心匮乏

而是残酷的现实

除了那一句“拱白菜”的功利,更多的指责,来自张锡峰演讲时的情绪化。

谈及自己和他人比较时的落寞,以及凌晨5点半向天呼喊的决心时,他有一种撕心裂肺的挣扎,让人心疼。

整天活在胜过别人的优越感,以及输给别人的自卑中,人生多么的黯淡和虚妄!

的确,作为一个17岁的孩子,被驱赶在剑拔弩张的世界里,活得有点累。

但成王败寇,是一种无可奈何但必须接受的现实。

尽管它不是喜闻乐见值得拥抱的现实。

无可奈何在竞争是主流人生的常态,否则腾讯不会和360对簿公堂,阿里巴巴也不会因“二选一”被罚187亿。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已经逐渐扁平化底层和塔尖的距离。普通人可以做自媒体发声,素人通过直播也能一跃而红。

毒舌电影、黎贝卡10年前可能只是个普通记者,薇娅、李佳琦5年前还是默默无闻。

但是今天,媒体世界有了他们的一席之地。

今天他们能有所成就,很大部分因素是选对了红利赛道,跑在竞争者前面。

良性的竞争意识,本该列入教育的范畴。

我一直认为这世界上最美好的竞争场面,是球类运动员结束球赛之后,都会隔网握一握手,或者向对手鞠一个躬。

甚至,不少表面上战场厮杀的对手,场下是称兄道弟的好友。

的确,这个世界的第一名只有一个,很残酷很真实。

但是竞争却不是一件痛苦的事,眼看着连参与的机会都没有,才是。

多年前引起巨大争议的《我奋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的作者麦子曾经在文中提到(大意):

“这个世界上公平是相对的,不公平是绝对的;

辍学务工的穷孩子不一定是不爱学习所以困顿无依,也许只是,因为交不起学费。”

的确,衡水中学很苦,理念非常“不高级”,正常人没有人愿意做高考机器。

但是,在还有可能逆袭命运的今天,为什么,我们不鼓励孩子去努力一把,反而称之为“毒鸡汤”?

曾经,有一本讲述美国阶级固化的书《我们的孩子》,讲述的就是教育上的不平等,加大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差距;生活环境和社会关系网,让孩子阶层壁垒高高筑起,逆袭无从谈起。

我认为,这才是真正意义的死气沉沉。

因为,穷人连竞争的入场券都高攀不起。

希望我们不要连他们最后的入场券都剥夺了。

你如何看待张锡峰这段演讲?

本文由LinkedIn原创,作者,钱猫学堂创始人,曾任四大、宝洁、网易等名企管理层,10+年CFO及投资高管。新书《财商》新鲜上市,里面总结了28条关于财商赚钱的至简逻辑。

文中图片、封面图片来自作者和视觉中国。如因版权等有疑问,请于本文刊发30日内联系LinkedIn。LinkedIn欢迎各类广告品牌合作,发邮件至Imschina-sales@linkedin.com获取更多信息。

©2021领英保留所有权利

© 2016-2017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