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6-09 08:01:41来源:NOWRE
┌
┬
┐
#Vitra
#家具
#建筑
┼
设计能够改变世界吗?
当我们将这一设问的广度进行置换,从世界的形容来到生活的细微层面,看似宏大的问题旋即变得迎刃而解。设计能够改变生活吗,在绝大多数人的眼里,答案是肯定的。
美国记者WarrenBerger于2010年出版发行的书籍《Glimmer》微光,即探讨了上述这一设问,书籍的副标题「设计如何改变你的世界」更为明确了内文的方向。直观而言,人们对「设计」的典型理解是来源于某样东西的外观或感觉,诸如手机、电影海报、家具或日常用品的外观。而在WarrenBerger看来,设计是一种着眼于改变世界的观察方式。CNN新闻网曾于书籍出版后与WarrenBerger进行了对话,开篇的首个问题便是:「设计如何改变世界?」Warren说到:当人们在谈论设计改变世界的时候,往往听起来有些宏大。而设计实际上可以做到的是,它能够在全世界范围内逐一解决问题,当它这样做的时候,设计便改变了世界。
举凡设计领域,美感与实用性的参照和考量,像是两条并行的关键脉络,人们追求设计作品的初衷,均来自于这两点基本的需求。而往往那些能够真正改变世界的设计,实用性的意义多数要前置于美学的表达。解决问题的物品,正是这一设定的终极指代。
我们今天的主角,总部位于瑞士的家具制造商Vitra,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履历中,业已留存了太多设计行业的定番之作。美感与实用性的衡量,于Vitra的视角中,不再是传统观念下居于杠杆两端的存在,这并非是在单纯地形容它审美或设计能力上的突出,而是表现Vitra对设计理念接受度,以及前瞻性上的体现。「设计改变世界」的指代,其本质是作品所投注的影响,创作者与作品之间,有着承接作用的Vitra以「执行人」和「造梦者」的角色架起这层纽带,它提供了一种可能,提供了一处实现愿景的舞台。
SupremexVitra联名系列|ViaSupreme
继早先与VirgilAbloh带来多次合作企划后,Vitra在今年5月再度同街头领域的话题性品牌Supreme联系在了一起,基于经典家具作品PantonChair为设计蓝本,打造联名系列。这一契机,也让我们有机会进入到Vitra—这一个似乎自成立至今的半个多世纪里,始终常青的设计势力—的世界。家具方向的生活领域覆盖,到建筑层面的宏观空间创造,某些时刻,我们甚至可以将Vitra的故事,看作是设计改变世界的过程。
建筑空间
位于德国Weyer地区的VitraCampus|ViaChristianRichters
相比起更为业界熟知的家具设计,Vitra对于建筑空间的涉猎要显得稍为后置一些,然而这一前提却并不影响Vitra的建筑造诣和影响,跻身这一领域的前列位置。美国后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建筑评论家PhilipJohnson曾在到访VitraCampus园区之后感叹,这一空间呈现的当今伟大建筑师的集群作品,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存在。自1927年斯图加特的白院聚落(由德国现代主义建筑大师MiesvanderRohe领导,邀请了包括勒·柯布西耶在内的十余位建筑领域巨匠,在二十一周的时间内,构筑了约二十一栋建筑物)以来,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能够聚集起如此多的西方世界杰出建筑师,共同打造一个空间。
PhilipJohnson形容的VitraCampus,即为Vitra于建筑层面的集大成所在。正如他提到的,位于德国Weyer地区的VitraCampus园区,自1980年代起,与FrankGehry、ZahaHadid、NicholasGrimshaw、安藤忠雄、Herzog&deMeuron、SANAA等一批当代建筑大师和建筑事务所合作,构建起了集实验性、多元风格、空间精确感、实用为一体的恢弘空间。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寓意,完美贴合着VitraCampus诞生的契机。1981年的一场意外大火,使工业园区内部不得不进行全方位的重建,英国建筑师NicholasGrimshaw首先操刀了工厂大厅的空间,在大火发生的六个月后,一座以波纹铝板制成,水平条纹外墙并向伫立的建筑物宣告完工,它也成为了VitraCampus建筑集群内的首个作品。
NicholasGrimshaw操刀的工厂大厅,也是VitraCampus建筑群的首个作品|ViaVitra
1989年,西班牙建筑出版物《ArquitecturaViva》的笔触首次涉及VitraCampus空间,那一年也被称为是Vitra真正进入建筑史的节点,由美国建筑师FrankGehry操刀的设计博物馆的落成,是这一节点的标志事件。在一个白色石膏外墙、锌屋顶和一个由简单几何形状组成的立方体上,FrankGehry创造了一个动态雕塑,其空间的各个部分,似乎分解为了有着流动性质的碎片组织。建筑解构主义美学的手法,塑造了设计博物馆概念化的前卫轮廓,那些扭曲的、不规则的「血肉」与「骨架」,承托起一座700平方米的后现代感建筑巨兽。雕塑的立体轮廓与展厅功能性的组合,Vitra设计博物馆项目,令业界为之侧目,它提出了一种新的可能性与解决方式,进而也潜移默化影响着人们看待建筑空间的角度。
FrankGehry操刀的建成的Vitra设计博物馆|ViaVitra
随着VitraCampus重建项目的持续性推动,来自世界各地的建筑师,先后将自我的空间美学诉诸于这片现代工业园区的乌托邦之地,ÁlvaroSiza创造的单砖结构工厂大楼,ZahaHadid主导的尖角船板式消防站,安藤忠雄操刀的下沉式会议厅……涵盖于建筑语汇体系,或是完全脱离常规形态的空间想象,似乎都能够在Vitra所提供的舞台上得以落地,对设计理念的高接受度和实验性的精神,促成了这个家族式企业在设计领域的长盛不衰。
ÁlvaroSiza设计的工厂大楼|ViaVitra
ZahaHadid操刀的消防站|ViaVitra
安藤忠雄设计的下沉式会议厅|ViaVitra
Herzog&deMeuron操刀的VitraHaus|ViaVitra
日本建筑事务所SANAA设计的Vitrashop工厂大楼|ViaVitra
鳞次栉比的建筑屋宇,仿若工业化层面田园牧歌式的乌托邦世界,它们象征着砖石瓦砾的梦想,钢筋混凝土的艺术,围绕着VitraCampus逐渐延展、升起的一处处高楼穹宇,像极了一幅漫溢着厚重工业墨香的画卷。
家具设计
《ChairTimes:AHistoryofSeating》纪录片|ViaVitra
《ChairTimes:AHistoryofSeating》,一部关于当代座椅的长篇编年史纪录片,于2020年由Vitra官方正式发布,关于座椅,这样一个在现代生活中近乎使用率最高的日常产品,Vitra有着不容置疑的发言权。在Vitra第二代掌门人RolfFehlbaum的眼中,它的身份绝非工业流水线的平庸之物,座椅在很大程度上映衬着某个特定时期的时尚、风潮与技术特性,而在半个多世纪前,题为Vitra的传奇轶事便是从一把座椅产品开始的。
Charles&RayEames夫妇|ViaVitra
美国工业设计师夫妇Charles&RayEames在50年代初与Vitra创始人WilliFehlbaum的相遇,为这趟充满未知与探索的旅程按下了启动的旋钮。在那一年的赴美旅行途中,WilliFehlbaum接触到了Charles&RayEames夫妇创作的家具产品,受到极大触动的Willi联系了美国制造商HermanMiller,获得了Charles&RayEames家具产品欧洲市场的生产权。这一批作品便包括了家具设计史上经久不衰的常青之作—EamesPlasticChairs。
Charles&RayEames夫妇,其两侧为他们创作的EamesPlasticChairs|ViaVitra
今时今日,EamesPlasticChairs的身影出现在日常生活区域的各个角落,经历了技术、材质层面的迭代更新,其样式构造基本遵循着半个多世纪前的设计语言,这也直观应印证了EamesPlasticChairs的经典属性。
ViaVitra
让更多的人使用最少的钱,得到最好的东西,Charles&RayEames夫妇将此作为投注家具设计方向的主要愿景,而这把EamesPlasticChairs则帮助他们接近了这一目标。与WilliFehlbaum会面前的很长一段时间,Charles&RayEames就已经开始探索一体式座椅外壳的理念,以更适配人体的轮廓。20世纪40年代,在采用胶合板和金属板进行的实验设计后,仍然不满意效果的他们开始了替代材料的寻觅,而玻璃纤维增强的聚酯树脂适时进入视野。
1950年代ARMCHAIR和UPRIGHTCHAIR的记载|ViaMoMA、SoichiSunami.
在1948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Low-CostFurnitureDesign」低成本家具设计竞赛中,ARMChair和UPRIGHTchair(现在的SideChair)亮相,随后,这些椅子产品正式投放市场,并大受欢迎。
Charles&RayEames夫妇坐在由他们设计的LoungeChair交谈|ViaVitra
作为影响整个Vitra设计理念的重要角色,Charles&RayEames夫妇留存的家具设计遗产还包括了1956年推出的LoungeChairandOttoman。「我们为什么不创作一个英国俱乐部座椅的更新版本呢?」在这句自问之后,LoungeChair产品的创作基调,由此确立。CharlesEames的初衷是设计一把满足人们对座椅比例需求的产品,相较于稍显笨重的俱乐部座椅,LoungeChair优雅、舒适性的考量,更贴合现代人群的审美和实用需求。这款1950年代中期亮相,已被写入现代家具典范的作品,时至今日,仍活跃在消费群体室内软装选择的前列。
LoungeChairandOttoman|ViaVitra
与Charles&RayEames夫妇的合作后,步入1960年代,Vitra也进入了自主产品的设计研发阶段,著名的PantonChair便在这一时期诞生。由丹麦家具设计师VernerPanton最初构思于1960年的这款座椅产品,有着结构鲜明的S型轮廓,因此也被称为SChair。无可视化支撑的悬臂式特性,全塑料材质的实验,这款初次亮相于德国科隆家具展的作品,引起了一阵不小的轰动,然而在来到商业层面后,PantonChair却受到了不少家具制造商的冷遇,也许在当时的企业眼中,这样的前卫创作并不会赢得消费市场的青睐,更多是作为概念艺术品的形象出现。
PantonChair|ViaVitra
1962年,Panton与丹麦塑料制造商DanskAkrylteknik合作,制造出了PantonChair的初版原型。带着这款实验性创新座椅的图纸,设计师去到戛纳寻找欧洲生产商,兜兜转转一圈,遭遇多次闭门羹后,他在瑞士巴塞尔遇到了WilliFehlbaum,Vitra的创始人最终做出了将PantonChair投产的决定。Panton本人也搬到了巴塞尔,协助Vitra团队进行开发工作。直到1971年,热塑性聚苯乙烯,也被称为LuranS的材料,才被正式敲定为产品的理想材质。
ConeChair|ViaVitra
HeartConeChair|ViaVitra
而在PantonChair之前,VernerPanton操刀的ConeChair以及后续演化的HeartConeChair同样是这位丹麦设计师生涯的经典创作。其中被称为心型椅的HeartConeChair由圆锥形的主体构成,一个半圆形的软垫外壳向上延伸,形成背部和扶手,以不锈钢制成的扁平四星底座支撑,从而创造了一个非常舒适的扶手椅。
「不那么成功的实验胜过美丽的陈词滥调」,VernerPanton拒绝同质化的创作诉求,在战后设计语言的变革时代与Vitra不期而遇,他们的结合与PantonChair的成功投产,就像是Vitra精神的缩影。美感与实用性,在Vitra视角下,不再是居于杠杆两端的存在,建筑领域如是,家具层面亦然。
StandardChair|ViaVitra
Charles&RayEames夫妇和VernerPanton的合作模式之外,Vitra在2002年与Prouvé家族的联手,可视为这家瑞士制造商的第三类设计模式—对经典作品的带回。从2002年开始,Vitra开始陆续带回法国设计师、工程师JeanProuvé在家具领域的创作,1934年诞生的StandardChair,便是其中的典范。这一作品体现了Prouvé在众多家具设计和建筑作品中的共同诉求:坚定不移地关注结构的要求。
StandardChair的设计草图|ViaArchivesdépartementalesdeMeurthe-et-Moselle
StandardChair的后腿部分支撑着人们上半身的重量,这并不是一个在座椅品类中前瞻性的发现,但在此之前的座椅单品,没能像StandardChair这般清楚地证明这一原则:前腿用管状钢打造,承受的负荷相对较轻,而后腿则由大量的空心部分组成,将主要的压力转移到地板上。Vitra对StandardChair的带回,悉数遵循了原作的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加入了不同的材质,诸如由塑料构成的座椅表面和靠背,与粉末涂层的亚光底座相匹配。
设计能够改变世界吗?
在过去的悠长岁月里,Vitra诉诸自身的使命感,或许并没有着力在如此宏大的层面,它始终在扮演的,更准确来说是解决问题的角色,那一长串合作的设计者名单,推动着Vitra实现了对这一角色的定义。就像那一句出现在官网页面的描述,Vitra产品开发的核心是与来自世界各地设计师的联合,这些设计师被称为作者。在他们各自独立的笔触下,Vitra追逐着艺术感性与实用诉求相结合的愿景。
而这一段不设终章的故事,某些时刻,也可以看作是设计改变世界的过程。
WRITERXue
热门内容
换个工作不?NOWRE需要你
蹦足三天三夜的「招待会音乐节」,大家觉得如何?
Rapper们喜爱的轩尼诗是如何成功「出圈」的?
商务合作:info@now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