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体育 文章内容

林书豪:两种声音左右中的33岁

发布时间:2021-06-12 16:42:38来源:诚言SIR

今天早上,也就是6月12日,当大家还在端午假期第一个懒觉美梦中时,林书豪“官宣”了:

时间大概在我们早上7点左右,这个时间点,美国那边算是刚吃完晚饭。时间点微妙,不太像一个很商业性质的官宣时间(商业官宣一般会放在大家醒来的时间,比如9-10点)。但是,仔细观察你会发现,球衣上的logo都被抹去了,也看得出是一个综合考量下的推文。

总之,时隔一年,书豪,回到CBA。

我第一时间联系到几个接近书豪的朋友,他们告诉我:

——书豪的回归,大概是在NBA临近季后赛时决定的。

——美国的追梦之旅,并不顺利,他挺失望又难过。

——北京队一直和林书豪保持联系,主要是几个球员和秦晓雯(俱乐部董事长),消息保密性高,很多工作人员也是今天才知道书豪要回CBA。

从一个球迷的角度看,我当然是高兴的,他的回归,让收视率低迷的CBA有了起色,更是让北京队有望再次回到两年前4强的水平。一个33岁球员的“再就业”,本身就让篮球故事结合着个人命运,变得无比曲折,又充满争议。

书豪在33岁,再次回到大众的视野,我对他的篮球生涯充满了感慨。

一直围绕着他的,有两种声音——两种声音交错、矛盾,有时候让你很难分辨,到底哪个是真正的林书豪,他又在追求什么。

比如,我试着用两种方式来描述球员:

球员A,NBA生涯9年,巅峰时场均接近14.5分4板5助,常规赛生涯首发221场,拿过总冠军;也在CBA将球队带进过四强,差点将冠军广东队击败;后来在NBDL联赛打球时,高手如林,依旧得分榜第7。

球员B,生涯中有过重伤、有过赛季报销,如今已经告别NBA两个赛季;在CBA打球时,三分命中率不到34%,防守被针对;后来在NBDL打球时,得分榜前11个球员,唯独他没有进入NBA球探的选择范围。

当然,两个球员都是林书豪,前者追梦,带队成绩和个人数据优异,舍弃大合同,只为再次登上NBA的舞台;后者坎坷,江河日下,似乎表现不再被重视。

这次回到CBA,大家又都怎么认知林书豪这个球员呢?

一种声音是——他不应该回来。

从他在圣克鲁兹勇士队的表现来看,场均接近20分3板6.5助,三分达到42.6%,已经是“一个非常顶尖的篮球运动员”了,他依然有实力在世界上的任何联赛打球,他为什么要回来呢?

没有人会认为CBA的水平好于NBDL,他如果一直在美国打下去,说不定有机会再次进入NBA,他不应该回来,应该去追梦。

纵使他已经33岁,在NBDL得分榜前11位里面,年纪最大。

另一种声音是——他应该回来。

我听到过一些说法“林书豪代表中国篮球的实力”“林书豪无球可打才回来”充斥在网络上,有争议,有祝福,也有谩骂。

从我所知道的信息来看,首先书豪确实是“美国国籍”,但曾经也试图成为中国队的归化球员(碍于一些因素没成行),他在CBA无法做到像大众认知的“小外援打法”,但有他在的北京队,你能明显感受到更上一个层次的化学反应。

所以,与其讨论”他应不应该回来“,我更想说的是,期待他的下一个赛季。

是啊,33岁,如果一个在职场已经这个岁数的“中年人”,恐怕面临择业时不会像他这么纠结,哪里钱多就去哪里,为了工作,也为了生活。

在NBA度过一个“角色重要程度不高”的赛季,来到CBA,又在CBA势头最好的时候,远赴NBDL,从新开始。

你仿佛能在他身上看到命运的拧巴,以及他坦言的“心理障碍”,他热爱篮球,渴望保持在高水平的平台,但现实又是无奈的,刻板印象、偏见和行业内对年龄的天然抵触,让他在NBA无球可打。

他逐渐开始认命,自己可能无法再打NBA。在NBDL,他尝试过,蛰伏过,结果跟他期望的差距很远,那个梦想终究只是梦,虽然他曾经梦想照进现实。

——认命,但还是相信自己。

回到CBA,你可以理解为林书豪“向现实妥协”,谁又不是呢,活到三十多岁,许多人已经看开,自己该怎么选择。相信自己还能为球队带来好的表现,相信自己还是最好的球员之一。

多一个CBA冠军,少一个CBA冠军,不影响林书豪在我心目中的评价,那个隐忍、倔强、不屈、拿起又放下的球员。

如果,林书豪最终在中国退役他的篮球生涯,我依然认为,他的篮球生涯足够圆满。

不需要向任何人证明,管他们怎么说。

思考题:你怎么看林书豪重返CBA?

© 2016-2017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