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旅游 文章内容

丙察察进藏路书,曾经的越野圣经路线还难不难?

发布时间:2021-06-23 14:06:29来源:徒步中国

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自驾四川”(ID:zijiasc)

怒江和江边的G219。摄影/老蒋

这次旅行的主题是“边疆和新国道219线”。计划从云南开始,沿着规划中的国道219线,从云南进入西藏,穿行边境线,一直到达拉萨,最后从国道317线回到成都。

新G219线示意图

国道219线原是新藏公路,北起新疆叶城县,南至西藏拉孜县,全程2140公里,曾经是世界上海拔最高、条件最艰险的公路。前几年,我曾两次自驾国道219线。

新国道219线,又称喀东线。2018年3月5日,交通运输部印发通知,将原国道219北端延伸至新疆北部喀纳斯,南端改线延伸至广西(中越边境)东兴市,经过新疆、西藏、云南、广西4省区,全程10860公里,是我国西北、西南的边境公路,也是目前中国里程最长的国道。

行前准备——

车辆:SUV或越野车。

装备:加气泵、拖绳、接火线、地图。

边防证:在户口所在地公安机关办理,当天即可取到。此行所到地应登记为:云南怒江,西藏林芝、山南。

秋天,沿着美丽公路去怒江

秋天来了,层林尽染,天高云淡,正是新国道219线滇藏段的最美时节。

秋到丙中洛。摄影/徐霞客

D1:成都-雅安-西昌-德昌

住宿:德昌马可旅行南山印象酒店。

D2:德昌-攀枝花-元谋-楚雄

途中游元谋浪巴铺土林。元谋石林有浪巴铺、物茂两处。物茂土林开发较早,游客较多;浪巴铺土林更具原生态,游客也较少。

浪巴铺土林。摄影/老蒋

元谋土林有世界自然奇观之说,但与西藏阿里的札达土林相比,至少差三个等级,更信扎达归来不看土林之说。如果不去元谋土林,可以将D1、D2合并为一天。

住宿:楚雄无声小筑客栈。

在六库望怒江。摄影/老蒋

D3:楚雄-大理-永平-泸水(六库镇)

午餐下高速,去永平县品尝正宗黄焖鸡。今天进入怒江州,泸水市是怒江州府所在地,六库是泸水市政府所在地。

楚雄至六库,见到第一个边境检查站(不准拍照),见到峡谷中奔流的怒江。从六库沿怒江北上,正是国道219线的一部分。

住宿:怒江外滩假日酒店(六库镇雪山路186号)。

怒江大桥。摄影/老蒋

景点推荐——

怒江大桥:

打卡地,位于泸水县六库镇。

向阳桥:

六库镇上的一架铁索桥,建于1970年。

登埂澡塘(正在改造):

六库镇郊外,国道219线路边,露天免费的野温泉,每年正月初二开始,傈僳族全家老少不分男女,都会到此共浴。

D4:六库-片马-六库-老虎嘴-老姆登村

(六库-片马,95公里)

片马与缅甸相邻,六库至片马,要离开国道219线,翻过高黎贡山。一早从六库出发,穿林海,破晨雾,翻上片马丫口,寒气袭人。

高黎贡山。摄影/老蒋

因疫情原因,进出片马有三个检查点。外地人进需要健康码,出需要在片马乡卫生院测体温,再在乡政府盖章。

从片马折回六库,从六库沿怒江北上,进入通车不久的怒江大峡谷公路,这是新国道219的一段,也是一条通往仙境的美丽公路。

新国道219线在云南段沿着「丙中洛-贡山-福贡-泸水-腾冲-龙陵-永德-镇康-沧源-西盟-孟连-澜沧-勐海-景洪-江城-绿春-金平-屏边-马关-西畴」的走向,进入广西境内。

片马丫口。摄影/老蒋

住宿:福贡云禾客栈(老姆登村基督教堂旁边)。

景点推荐——

片马丫口:

进出片马,必经此丫口,这里常年被高黎贡山的浓雾笼罩,半年大雪封山,过去长期不通车不通电,驻扎在此的解放军哨所曾是全军四大艰苦边防哨所之一。丫口建有纪念室。

老虎跳。摄影/老蒋

老虎跳:

怒江中的一个峡谷,距六库50公里,峡长10公里,最窄处为10米,落差为20米。

老姆登基督教堂:

原为法国传教士建造,怒江峡谷里最大的一座教堂,青砖墙,红漆木窗,白铁皮屋顶。疫情前每周日,周边基督徒会集中教堂做礼拜。在老姆登村委会前有停车场,下坡就到教堂。

皇冠山:

因形似王冠而得名,老姆登村是观赏皇冠山的绝佳最佳位置。

老姆登教堂。摄影/老蒋

D5:老姆登-知子罗-福贡-石月亮-贡山

(166公里,柏油路)

从老姆登村往上几公里是知子罗。三十多年前,随着县城搬迁,它的脚步戛然而止,留下一幢幢六七十年代的建筑,一段段上个世纪的记忆。这里曾是怒江州府、碧江县城,现在是知子罗村:废城、记忆之城。

离开知子罗,原路返回国道219线,继续沿怒江北上,路程不长,边走边游。

住宿:贡山云途酒店(贡山茨开镇)。

知子罗。摄影/老蒋

景点推荐——

知子罗:

知子罗曾是怒江州府所在地,1974年州府迁往六库镇,知子罗降格为碧江县政府所在地。1986年,碧江县因为“地质灾害”被撤消。知子罗从州府、县府降为福贡县匹河怒族乡下辖的一个村。八角亭是知子罗的标志性建筑。

飞来石:

在福贡民族实验中学,路边。1983年3月19日凌晨3点,因连续大雨,怒江东岸山体滑坡,重千吨的石头重重砸在公路上,又从公路上弹到学校院里。

知子罗。摄影/老蒋

石月亮:

在高黎贡山山脉中段3300米的峰巅,一大理岩溶蚀而成的穿洞,洞深百米,洞宽约40余米,高约60米。沿着怒江北上,百里之外,就可看到透着白云蓝天的石洞。

丙中洛:人神共居的世外桃源

此次滇藏旅行,原计划去独龙江。国庆前夕,当地宣布独龙江仍不对外开放,原定行程只好调整,在丙中洛停留了两天。

有人说,丙中洛是离天堂最近的地方。还有人说,丙中洛,此生必去一次。不管怎么说,这里肯定是一个隐藏于深山、人神共居的世外桃源,值得慢慢停下来。

摄影/老蒋

D6:贡山-丙中洛

(120公里,柏油路)

贡山今年雨水特别多。晨起,雾中雨中沿怒江河谷北上,一路慢游。快到丙中洛时,路边有怒江第一弯观景台——丙中洛观景台。

下午,去贡当神山观景台,俯瞰人间仙境丙中洛和第一弯,只想搬把椅子泡杯茶坐半天。下山后去重丁村,重丁教堂暂不对外开放,转去坎桶村(桃花岛),沿茶马古道徒步往怒江第一弯。

住宿:贡山怒峡大酒店。

丙中洛。摄影/老蒋

景点推荐——

怒江第一弯观景台:

在贡山往丙中洛镇前。怒江在此形成一个U形大弯,江湾环绕的半岛形似马蹄状,百度地图标示为麻风村。冬天,怒江之水变绿时,第一弯尤美。

第一弯。摄影/老蒋

丙中洛观景台(第二弯):

在怒江第一弯观景台附近,可看到怒江又一个大拐弯。为与第一弯区别,姑且称之为怒江第二弯,它与第一弯最明显区别是江上有吊桥。

第二弯。摄影/老蒋

坎桶村(又称扎那桶、扎拉桶):

第二弯处的江中半岛,因村中种满桃树,人称桃花岛。江上有两个吊桥,一新一旧,新桥可行车。过桥有左右两条路,左边大路去坎桶村里,右边有茶马古道步道去第一弯。在怒江地带,名字中有“桶”的地方,一般是怒族、傈僳族聚居地。

怒江第一弯茶马古道步道:

从扎拉桶吊桥起,途经斯妮当,到达第一弯,近3公里。沿怒江而行,怒江峡谷田园风光尽收眼底。斯妮当为怒语,斯妮指马尾,当指平地,意为狭窄的平地。

茶马古道步道。摄影/老蒋

贡当神山观景台:

登高望远,观怒江第一弯全貌。从丙中洛观景台往丙中洛街方向,快到丙中洛加油站(已关闭)时,左有一条水泥路上山,车行6公里;再经约900米土路,路左有养鸡场,穿过养鸡场,往上爬一个山坡,即是贡当神山观景台。听养鸡场工人说,养鸡场不久会被折除,在此建一个酒店。

重丁天主教堂:

在重丁村,1996年重建。因疫情原因,目前暂未开放。

提示:丙中洛无加油站,需在贡山县城加满油。

怒江峡谷。摄影/老蒋

D7:丙中洛-石门关-四季桶-雾里村-秋那桶

上午去雾里村、秋那桶,下午去秋科当看稻田。

景点推荐——

石门关:

怒江通往西藏的北大门。石门关摩岩壁上刻有藏文,侧面有两个石坠,形状似伞,称为石伞。

石门关。摄影/老蒋

秋到丙中洛。摄影/老蒋

雾里村:

过石门关不久,路之右,江对面。雾里村最美的季节是三四月份,桃花盛开时。早晨的村子云遮雾绕,在公路边远观尤为特别。村中有一家客栈,名为火塘磨坊人家,老板姓陈。

进出村有两条路,一是在过四季桶后的219国道6753里程碑附近停车,过吊桥,走栈道到雾里村;二是沿219国道继续往前,在朝红桥附近停车,过新索桥,沿峭壁上的古道进村。可在第一个吊桥过江,沿栈道进村,穿过雾里村后走古道到朝红桥,过江,沿公路返回停车处。

雾里桥。摄影/老蒋

雾里村客栈。摄影/老蒋

秋那桶村:

怒江大峡谷北端的最后一个村子,有多家客栈。被浙江电视台誉为“从天上落入凡间的如画小寨”。

秋科当:

在丙中洛街外,有成片稻田,10月稻谷还未收割,穿行乡间小道,田野金黄,抖出一道道金波。

秋科当。摄影/老蒋

丙察察,还难不难、美不美?

从丙中洛开始,继续沿怒江往北,进入越野圈里大名鼎鼎的“丙察察”线。

丙察察起点为云南丙中洛,途经察瓦龙,终点为西藏察隅。全长约270公里,被人们称为第七条进藏公路,也是7条进藏路线中最艰险、风景最优美的路线。

丙察察线分为两段,一是丙察,丙中洛至察瓦龙;二是察察,察瓦龙至察隅。相比于第一段,察察线风景更多样,有雪山、森林、牧场,在《发现西藏:100个最美观景拍摄地》中,将察察线中的让舍曲河谷走廊列入其中。

那恰洛峡谷。摄影/老蒋

小流沙。摄影/老蒋

丙察察过去只是连接乡与乡的简易公路,前半段从丙中洛到察瓦龙,沿怒江峡谷而行,半为悬崖,半为峭壁;后半段从察瓦龙到察隅县城,前28公里沿怒江而行,其后上山,穿过原始森林、翻过高原牧场,途中还有几座海拔4000多米的雪山。

过去,因为沙砾、坑洼、乱石、塌方、流沙、滚石,路程艰难,丙察察成为越野圣地,有“跑过丙察察,从此心中无烂路”之说。

摄影/老蒋

在规划为国道219线后,丙察察全线已完成了路基改造、路面加宽、加装护栏等工程。目前,丙中洛至滇藏界,已铺为油路;滇藏界至察隅虽然还是碎石路,虽然还有大大小小的坑洼,但路况大大好于以前。

总之,我们今天去自驾丙察察,除开冬季、夏季外,SUV、越野车无任何压力,高底盘轿车也可择路而行。

察瓦龙乡。摄影/老蒋

D8:丙中洛-秋那桶-那恰洛峡谷-滇藏界-老虎嘴-鸡爪骨隧道-松塔村-扎恩村-V字峡谷观景台-小流沙-大流沙(6675KM)-察瓦龙

一天跑完丙察察是赶路,最好在察瓦龙住宿一晚,或去甲应村住宿。

住宿:老陈四川饭店(察瓦龙)、甲应达瓦观景驿栈(甲应村)。

景点推荐——

那恰洛峡谷:

怒江大峡谷的上段,位于秋那桶村附近。

摄影/老蒋

滇藏交界处:

丙察察线云南、西藏交界处,曾是茶马古道滇藏马帮的必经点。距察瓦龙乡政府54公里,丙中洛乡政府32公里。

摄影/老蒋

老虎嘴:

一块突出的巨大山崖悬在路上,形似老虎嘴。

摄影/老蒋

V字峡谷:

位于察瓦龙乡扎恩村,怒江在此形成谷深水急的V字形锐角大拐弯,如缩小版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设有观景台。

摄影/老蒋

大流沙:

在G219的6675里程碑附近,距察瓦龙9公里,丙察察线上最著名的死亡路段。一堵巨大的滚石流,犹如瀑布一泻而下,直插江底,常年有流沙、碎石从山坡滑落,砸中过往车辆。

田壮壮拍摄的纪录片《德拉姆》中这样描述:“碎石坡,茶马古道上的死谷,山顶飞石山坡流沙,马帮只能在无风的上午快速通过。”

大流沙。摄影/老蒋

甲应村:

甲应村,当地人叫甲西村、甲兴村,是丙察察线上的新景点。严格地说,甲应村并不完全在丙察察线上。

察瓦龙到甲应村的线路:察瓦龙-扎那村-则拉村-龙普村-龙布村-堂堆腊卡(H3352)-崩功腊卡垭口(H4600)-扎得通-甲应村(H3720)。

从察瓦龙出发,沿察左公路一路爬坡至崩功腊卡垭口(H4528),然后下行才到得了甲应村(H3777)。察瓦龙至甲应村49公里,开车需2-3个小时。

供图/汪彬

沿着左贡方向往山上走,约1小时后,会到看到一个牌坊,挂着经幡,有个路牌标记下山方向是左贡,这时要穿过牌坊,往山上走才。以后便是一条路直达甲应村。

到达甲应村后,继续徒步2公里,来到高山草甸平台。

这里在梅里雪山的背面,与梅里雪山的卡瓦博格主峰(H6740)直线距离10公里,与梅里雪山二峰(H6509)相距5公里,是观看卡瓦博格和二峰的最佳观景点。

提示:察瓦龙现在已有1家中石油加油站、1家民营加油站。

怒江与扎玉曲汇合处。摄影/老蒋

摄影/老蒋

D9:察瓦龙-6666公里里程碑-去左贡分路处-让舍曲1号中桥-木孔村-梦扎村-雄珠拉垭口-目若村-昌拉垭口-嘎达村-益秀拉垭口-岔路口-桑久-空档村-察隅

从察瓦龙开始,继续沿怒江而行。

怒江与扎玉曲在目巴村附近汇合,两江汇合处有怒江大桥,过桥后,丙察察线脱离怒江开始上山,海拔渐渐升高,手机信号时有时无。

雄珠拉垭口前的盘山路。摄影/老蒋

雄珠拉垭口。摄影/老蒋

从梦扎村开始直到目若村,再无村庄。穿行让舍曲河谷景观走廊,峡谷陡峭,林木葱茏。一抬头,透过山林之间的缺口,就能看上一眼雪山。

翻过雄珠拉垭口,下山到达目若村。在一片河谷平缓地带,三三两两的藏族小木屋依山而建。这里有目若商务宾馆、牧人宾馆,虽然条件不算好,但总算有了食宿点。如果不赶时间,可住宿一晚,看看早晚的目若村。

目若村。摄影/老蒋

过目若村后又开始翻山,一是昌拉垭口,二是益秀拉垭口,海拔都在4000多米。一路碎石,一路弹坑,跑不快,直到去察隅的岔路时才为油路。路上的通乡路都是水泥路,比丙察察路况好上天。记住!在岔道口千万别走好路。

住宿:察隅隆聚大酒店,在出察隅城后,停车场超级大,性价比高。

景点推荐——

怒江大桥:

目巴村附近。

让舍曲景观走廊:

从木孔村至雄珠拉垭口前,这里有藏地深处的青山绿水。

雄珠拉垭口(H4636)

昌拉垭口。摄影/老蒋

目若村(H3750):

属察隅县竹瓦根镇,一个可以媲美白哈巴的村庄,村中有住宿。

昌拉垭口(H4498)

益秀拉垭口(H4706)

益秀拉垭口。摄影/老蒋

察隅到然乌,穿行在风光大片中

穿完丙察察,我们到达察隅县城。

察隅有“西藏小江南”之称,县城竹瓦根镇海拔仅2360米。察隅雨水多、森林多,气候四季温和。到了察隅就像回到四川。

察隅清水河。摄影/老蒋

层林尽染。摄影/老蒋

从察隅县城往南,是下察隅、沙马和上察隅,这里已靠近中印边境控制线。再往前,就是著名的麦克马洪线。

从察隅县城往北,是八宿县的然乌,中间要经过德姆拉雪山,从海拔2000多米爬到海拔近5000米。到了然乌镇,就与川藏南线(318国道)汇合。

下察隅路上。摄影/老蒋

察隅县城到然乌镇,短短160公里,风景越走越美,有如穿行在风光大片中,我们走了整整一天。

这是一条壮观的冰川之路。从东南到西北,有贡扎冰川、不冻冰冰川、打弄冰川、日弄巴冰川、作求普冰川、塔罗冰川、来古冰川等等。

察隅之晨。摄影/老蒋

这是一条美丽惊艳的天路。除去冰川外,一路还有湖泊、雪山、牧场相伴。秋天,层林尽染,让眼睛和心灵享受天堂级的待遇。

这是一条重要的国防公路。它是察隅与外界联系的主要道路,是察隅与各地联系的咽喉。在丙察察未通车前,是进出察隅唯一的通道。

察隅大峡谷。摄影/老蒋

察隅位置示意图

D10:察隅-清水河观景台-下察隅-僜人部落-上察隅,返回

(单程110公里,柏油路)

察隅至下察隅,66公里,双车道;下察隅至上察隅,44公里,路面窄,个别路段仅容一车通行。察隅至上察隅这段路现已编入国道219线中。

上察隅镇。摄影/老蒋

上、下察隅自然生态好,镇上有中国邮政营业所,可买明信片盖邮戳。在下察隅大桥有一个边检站,持有边境通行证即可通行。

住宿:当天可返回县城住宿。上、下察隅镇也有住宿。

下察隅镇。摄影/老蒋

景点推荐——

清水河观景台:

从察隅到上下察隅,都是沿江而行,水质极好,流向印度。在察隅至下察隅路边,设有一个清水河观景台。

慈巴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察隅县中部,是藏东南峡谷最后的秘境。因时间原因未去,具体情况不清楚。

从这里通向阿扎村。摄影/老蒋

下察隅镇:

位于察隅县南部,距察隅县城66公里。邻近边境,东南与缅甸相接,西南与印度控制线接壤。有人说,到了察隅,不去上下察隅是傻蛋。除了天蓝水绿、空气超好外,风光并无特别亮点,打卡地而已。

下察隅沙琼村:

中国僜人主要居住地,村中有一农家乐,有当地特色鸡肉烂饭。

僜人是我国56个民族之外、身份未获得正式认可的少数民族,不称“某族”,只称“某人”。在新版身份证上,民族成分一栏里写的是:其他。僜人信鬼不信神,有自己的语言,但是没有文字。

沙琼村。摄影/老蒋

阿扎冰川:

在上察隅镇阿扎村境内,西藏海拔最低的冰川。公路只能通到阿扎村,阿扎村到冰川的路很烂,很险,普通人要走一整天。

上察隅镇:

镇不大,一条街。镇头有一个刻着米古二字的石碑,附近有一个军营。从此往前路更窄,通往阿扎村。

察隅之山。摄影/老蒋

D11:察隅-丙察察岔路口-察隅大峡谷观景台-古玉乡-德姆拉山口-来古冰川分路口-来古冰川-然乌

(160公里)

察隅至德姆拉山下,基本是在峡谷中穿行。秋天,彩林唱起主角,美得惊艳。翻过德姆拉山后,冰川唱起主角。

有两个地方特别要留意,一是在察隅与来古冰川的分路口,向上往察隅方向行驶一小段,找一高处拍雪山倒影和湖边的雅卡村。二是从来古冰川分路口至来古村,一路美景。

住宿:八宿铭景酒店(然乌湖边)。

摄影/老蒋

景点推荐——

德姆拉山口:

察隅、八宿的界山,海拔4900米。

仁龙巴冰川:

又称为日隆巴冰川,位于来古冰川以南,冰舌末端海拔4560米,延绵数公里,是世界上少有的中低纬度海洋性现代冰川,骑马或徒步才能到冰川脚。

德姆拉垭口。摄影/老蒋

仁龙巴冰川。摄影/老蒋

来古冰川:

不在来古村住宿,车辆只能开到停车场,骑马或徒步进去。去来古冰川脚下,路还远。去贡措冰湖,比较近,过停车场后的一个大拐弯处进小路,只有这大拐弯能看到停车场。小路进去走20分钟左右。

然乌湖:

高原堰塞湖,国道318线上著名的湖泊。湖面波平如镜,雪山倒影入湖来。

贡措冰湖。摄影/老蒋

来古冰川。摄影/老蒋

墨脱,请你一定慢慢走慢慢看

从然乌出发到达墨脱,在朋友圈中发了这样一段话:

放了一次最长的下坡(嗄隆拉隧道口到墨脱80多公里,一路下坡),交了一次最贵的门票(进墨脱门票210元),吸了一口最纯的空气,看了一次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到了中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城。

雅鲁藏布江峡谷。摄影/老蒋

墨脱,中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单凭这一点,就能吸引人。其实,作为“佛之至净土、圣地最殊胜”,墨脱还有很多神秘与神圣。

墨脱海拔落差巨大。最北海拔7000多米,南边雅鲁藏布江河谷地段却只有几百米。它的平均海拔1200米,称得上“世界屋脊”的低谷,绝对不会缺氧的西藏旅行目的地。

摄影/老蒋

热带、亚热带、温带及寒带并存,一天经四季、十里不同天。我们10月中旬去墨脱时,上午翻越嘎隆拉山时,穿着毛衣、抓绒、冲锋衣,下午到达县城,骄阳似火,脱得只剩一件衬衣。

身在藏地,却有热带雨林。世界最北的热带雨林在这里,中国最大、也是最后的完整森林在这里。

图源:墨脱县政府官网

这里是门巴人、珞巴人的聚居地。门巴人、珞巴人与藏族迥异,他们生活在热带雨林中,有语言无文字,充满了神秘。

因为最后才通公路,工业的侵扰少之又少,纯洁的空气,宁静的环境,才是墨脱最吸引人的地方。

墨脱,隐秘的莲花,需要你慢慢走,需要你慢慢看。

摄影/老蒋

D12:然乌-波密-嘎隆拉隧道-游客中心(52K)-亲水叠瀑-喜荣沟-80K旅游小镇-乌当瀑布-加隆瀑布-林多大拐弯-墨脱县城

(全程243公里,波密-嘎隆拉隧道24公里,嘎隆拉隧道-墨脱93公里)

全程是柏油路和水泥路,隧道口前后有水毁路、积水路。沿线多泥石流、塌方、雪崩路段,夏、冬季慎行。

摄影/老蒋

扎墨公路道路狭窄,弯多,路上大多数地方可以错车,最窄的地方只能一辆车单向通行。目前,从游客中心开始至县城单边放行,单进双出,或双进单出。

扎墨公路沿途有很多地名带有“K”,它是“Kilometer”(公里)的首字母。例如,“24K”表示的就是“从波密县扎木镇开始计算,扎墨公路24公里处”。

摄影/老蒋

从波密到墨脱,正常情况下四五个小时。下午抵达县城后,可去果果塘大拐弯。

住宿:格拉丹东精品酒店

景点推荐——

嘎隆拉山:

进出墨脱,嘎隆拉山最难,既有冰川雪崩路段,也有泥石流塌方地。在垭口隧道前左拐,有嘎隆拉冰川、嘎隆拉天池、嘎隆拉寺。嘎隆拉隧道长3310米,海拔3700米,因地形复杂,有“隧道地质病害百科全书”之称。

嘎隆拉山。摄影/老蒋

瀑布。摄影/老蒋

52K:

从波密往墨脱,出嘎隆拉隧道后,有墨脱游客中心、检查站。

墨脱原始森林:

从52K到喜荣沟,是墨脱原始森林景观带,海拔一路下降,松萝挂满巨树。

喜荣沟:

墨脱公路上少有的宽阔地域,有门巴族民居。可以停车去东面的森林中走走。

喜荣沟。摄影/老蒋

80K:

曾经的墨脱物资转运站,嘎隆曲在一侧的山谷中冲下。80K已变成旅游小镇。

林多大拐弯:

站在观景台,林多大拐弯的壮阔之势尽收眼中。

摄影/老蒋

加隆瀑布:

位于墨脱公路约99K处,是扎墨公路沿线几个大型瀑布之一,加隆瀑布在密林中蜿蜒穿梭,沿着峭壁倾泻而下。

加隆瀑布。摄影/老蒋

果果塘大拐弯:

距墨脱县城12公里,雅鲁藏布江在墨脱境内的一个大拐弯,有观景台。

果果塘大拐弯。摄影/老蒋

莲花阁:

又名墨脱门珞历史文化遗产博物馆,在墨脱县城最高处,是俯瞰县城、观看日出的最佳位置。县城旁边墨脱村有机茶园后的小山坡也是观景好地方。

莲花圣地公园:

位于墨脱县城中心,公园集莲花湖、休闲凉亭、步行栈道、健身广场、商业古街为一体。

提示:

墨脱对进入墨脱景区的游客收取门票,价格为210元/人次,在过隧道后的游客中心处收取。从11月1日至次年4月30日,墨脱也开始实行淡季价格,为105元/人次。

因道路较窄,进出墨脱实行单进双出,或双进单出。

摄影/老蒋

D13:墨脱-背崩乡-墨脱-波密

上午去边境背崩乡,不准拍照。返程。告别墨脱,告别莲花秘景。

住宿:波密格致酒店

云雾。摄影/老蒋

走过墨脱路,不怕人间苦。

墨脱是中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出入之难,可以想像。

现在进出墨脱的唯一公路是扎墨公路,又称波墨公路,起于波密县扎木镇,止于墨脱县城,全长117公里。

以前,进出墨脱主要靠米林县派镇至墨脱的骡马驿道。上世纪70年代起,国家修通了一条80公里的简易公路,但距离墨脱县城还有62公里。

摄影/老蒋

上世纪90年代,这条简易公路修到县城。1994年公路通车,第一辆车披红戴花开进墨脱。不久,刚修好的路被冲毁。

上世纪90年代末,“分季分段初通”的墨脱公路建成,大约夏秋季节有5个月可通行。

“十一五”期间,国家投入巨资修建,2013年10月31日上午11时,扎墨公路举行通车仪式,墨脱正式结束“全国唯一不通公路县”的历史。

摄影/老蒋

连接林芝派镇到墨脱的新公路——派墨公路,计划将于2021年7月1日全线贯通(编注:实际于2021年5月16日全线联通)。

派墨公路修通之后,从林芝前往墨脱,将从346公里缩短为180公里,行车时间也将从11小时缩短为4.5小时。

同时,进出墨脱将形成环线旅游。川藏线上进来的游客,可经现在的扎墨公路,从波密进入墨脱,再沿派墨公路,经派镇到达林芝,曾今被奉为“中国十大徒步路线”之首的墨脱徒步线,以后可以全程自驾了。

注:文中行程发生于2020年10月上旬,路况、防疫政策、景点开放情况等仅作参考,最新实际情况还请自甄。

欢迎关注《徒步中国》

《徒步中国》活动商城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徒步中国》活动

↓↓

© 2016-2017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