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历史 文章内容

人物 | 吕其明:我自豪,我是中国共产党员

发布时间:2021-06-29 20:14:50来源:夜光杯

今日,人民大会堂,91岁的吕其明收获了国家颁予的“七一勋章”,他的一生,始终在践行自己的入党誓言。

1945年8月,15岁的吕其明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继承父亲遗志,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人民,献给祖国,对老共产党员吕其明不是口号,是崇高天职,神圣使命。

吕其明寄语新民晚报读者吴南瑶摄

新民晚报刊登的吕其明整版专访

父亲是明灯,照我前行

10岁参军,15岁入党,35岁写《红旗颂》,90岁写《白求恩在晋察冀》,91岁写《祭》……作为烈士子女,吕其明说,父亲吕惠生就是他的一面镜子,也是一盏不灭的明灯。

吕惠生是安徽无为很有威望的教育界人士,抗战时期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曾担任新四军第七师皖江抗日根据地行政公署主任。10岁的吕其明随父从军,成了抗敌剧团的小演员,跟着剧团下乡巡演,唱歌、演戏、教歌、宣传鼓动。1942年春夏之交,团里来了一位中等身材的、瘦弱的、穿着蓝布衣服的先生,先生牵着一匹枣红马,马上挂着一个小提琴盒子,他正是音乐家、教育家贺绿汀。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一老一少,音乐的火种就这样播下了。那段岁月,是吕其明童年时代难得的温馨的记忆,期待战争早日结束,期待能拥有自己的一把小提琴……但残酷的现实是,1945年,在随七师北上时,父亲吕惠生身患重病不得不从长江秘密撤退,遭叛徒告密被捕。

吕其明的父亲吕惠生

吕惠生在酷刑下忠贞不屈,43岁写下《绝命诗》:忍看山河碎?愿将赤血流。烟尘开敌后,扰攘展民猷。八载坚心志,忠贞为国酬。且喜天破晓,竟死我何求!父亲的慷慨就义对吕其明产生了一生不可磨灭的影响。当年8月,小新四军吕其明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老乡家里,油灯照耀15岁的他向党宣誓: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以至献出生命。继承父亲的遗志,永远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把自己的一切献给祖国,从那时起,吕其明心中树立了坚定的人生信条。

在部队,吕其明坚持着对音乐的追求

1949年5月,上海解放,身为一名文艺兵,吕其明跟随华东军区文工团进入上海。部队整齐地行进在上海的马路上,同样是黄布军装、粗白布袜子、千层底布鞋,战士们背的是枪,吕其明背的是小提琴。新中国,成就了无数人的梦想,吕其明是其中之一,他成为了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交响乐曲作家。

1997年,离休后的吕其明受邀为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谱写背景音乐。不取分文报酬,吕其明将自己对父亲的思念全部倾注在这部作品中。实地考察回到上海,他每天伏案十几个小时,历时半年,写下了长达60分钟,分为15个乐章的管弦乐组曲《雨花祭》。何为初心,吕其明回答了。

音乐是心声,愿与写下的旋律融为一体

6月29日-30日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上海爱乐乐团将献演两场“红色情怀”音乐会,作为老团长,吕其明的经典之作《红旗颂》,以及两部原创新作——随想曲《白求恩在晋察冀》、弦乐合奏《祭》,都在演出之列。如同一台走时精准的座钟,吕其明一辈子高效地运作,“我是一张白纸,所有美丽的图画都是党和人民画上去的。”

1956年,26岁的吕其明应导演赵明之邀为电影《铁道游击队》作曲,少时的记忆仿佛都化作画面在吕其明的眼前。1943年,一次行军路上,抗战剧团遇到了日本敌军,命悬一线。在老百姓的掩护下,吕其明和几位战友蜗居山洞,用茶缸子接雨水喝。敌军逼问老乡山上有没有新四军,老乡们坚称没有。难捱的七天七夜后,吕其明他们获救了,什么是“军民鱼水情”,他没齿难忘。“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用山东南部地区的民间音乐素材,只用一天时间,吕其明写出了这首日后传遍了大江南北的歌曲,没有用任何技巧,靠的是作曲家的一颗拳拳之心。

大型交响乐之外,在数十年的电影、电视音乐、器乐作品和声乐作品创作中,他陆续为《铁道游击队》《白求恩大夫》《庐山恋》《城南旧事》《雷雨》《焦裕禄》等200多部(集)影视剧作曲,这些作品,如翱翔的雄鹰,飞遍了祖国每一个角落。吕其明说,他将自己的人生与共和国这七十年一起写进了其中,“听得懂、传得开、留得下,是我对音乐的最高追求。”

为国骄傲,我是幸福的当代老人

去年,就在吕其明90岁生日前几天,他收到了最新出版的《红旗颂》的定稿本,老人分外高兴。西贝柳斯写下《芬兰颂》,史美塔那用《我的祖国》赞美捷克,每一个国家,都需要有对自己的祖国和民族怀有胸襟博大的爱国情怀、人文情怀的艺术家来记录时代,讴歌英雄。能为祖国写下心中的赞美诗,吕其明尤为自豪。

90岁的共产党员什么样?吕其明再一次用行动践行了“永远跟党走”的誓言。新作随想曲《白求恩在晋察冀》创作于2020年新冠疫情最严重时。日日感佩于电视新闻里的白衣天使不畏艰险、救死扶伤精神的吕其明以电影《白求恩大夫》的音乐为素材,半年时间打磨和提升,创作出一部17分钟的单乐章随想曲。

2021年春节,当看到中国战胜疫情、脱贫攻坚的报道,老人的心激动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父亲牺牲了,多少人倒下了,没有千百万革命先烈,就没有新中国的诞生。如今,盛世如他们所愿,“在所有人都庆祝胜利时,我们绝对不能忘记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老人写下了弦乐合奏《祭》。

他是一名真正意义上的红色音乐家,一生须对一事深情,他用一生践行了自己最初的誓言:“我是中国共产党员,我愿把我的一生奉献给祖国和人民”。

关于我们: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点亮“在看”,给我们留言,把它分享到朋友圈。

本公众号乃上海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新民晚报》副刊《夜光杯》的官方微信,《夜光杯》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报纸副刊,在微信平台,我们将以全新的面貌继续陪伴您。欢迎免费订阅,我们将每日精选两篇新鲜出炉的佳作推送到您的手机。所有文章皆为《夜光杯》作者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点击下面的篇目链接,可重读夜光杯微信公众号5月高点击率美文:

© 2016-2017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