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7-01 19:02:01来源:培训杂志
文|张苏君《培训》杂志融媒体特约作者
来源|培训杂志(ID:trainingmagazine)
1921年~2021年,
从石库门到天安门,
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
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
今天,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回首百年光辉之历程,
“筚路蓝缕,苦难辉煌”,道尽其中百味。
7月1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图片来源于新华网,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今天的推文来源于《培训》杂志融媒体特约作者张苏君,他将和我们一起遥望百年峥嵘岁月……
中国共产党自1921始,从一个58人的党支部,发展到今天成为拥有95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一大批老一辈革命家为国家为民族,抛头颅洒热血,推动历史洪流向前。他们经历不同,性格迥异,却有共同的特质:信念坚定、勇担使命、善于领导、成就团队。
缅怀他们,是不忘初心的追忆,又是对照标杆的学习。十大元帅无疑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他们的革命生涯,有太多可借鉴之处。
图片来源于中国政府网
信念坚定,顾全大局
因为相信,所以看见。人与人之间的差别,首先是信念和价值观的不同,这个差别,让人能看见不同的东西。
朱德总司令曾为川滇名将,陆军中将军衔。然而就在功成名就,前途一片大好之时,辞去令人艳羡的职务,谢绝孙中山10万元军饷的相许,毅然决然地奔走于北京、上海,寻找中国共产党,几经波折,终于入党。
贺龙入党前是国民革命军的军长,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断然拒绝蒋介石许以中央委员、江西省主席等一系列诱惑,毫不动摇地与共产党站在一起。1927年8月1日担任总指挥,发动南昌起义。9月初,他率部到达瑞金,光荣入党。
因为有信仰,所以能牺牲。牺牲小我,成就大我,个别服从整体、局部服从全局。正如毛主席在《为人民服务》中所说:
“
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
1929年1月,蒋介石调动3万人会剿,来势汹汹。会议决议由朱德、毛泽东率红四军主力突围,彭德怀指挥刚到井冈山的红五军,担负守卫根据地的重任。
面对红五军军官的不解,彭德怀神情严肃地说道:“四军、五军一盘棋,怎么能老是看着自己的脚趾头呢?井冈山是革命的根据地,丢掉它,就像母亲抛弃自己的婴儿!”
1934年10月,红军被迫长征。陈毅因伤奉命留下,担负起领导游击战争的重任。1936年冬在梅岭被围困,虽身处危难,陈毅献身革命的决心,对革命必胜的信念毫不动摇,他绝笔性质的诗作如是记录: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启示
信念是人生的火把,赋予人们追求理想的强大动力。面对挫折与打击,能百折不挠,愈挫而愈勇。
信念往根子上说是愿景、使命,属于企业文化的范畴。一个组织要蓬勃发展,基业长青,必须打造属于自己的文化,这是组织的灵魂所在,发展的不竭动力。
愿景是组织的最高目标,告诉组织所有人:未来我们将走向哪里。每个人都有了这种强烈的意愿——一定非如此不可。长期坚持,就会渗透到潜意识中,就会自然地变成每个个体的行动。
率先垂范,作风优良
德鲁克认为,极成功的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一直进行自我管理。领导者的本质在于管理自己,影响别人。
1928年11月,由于敌人的严密封锁,井冈山根据地军民生活十分困难,为了解决吃饭和粮食问题,司令部发起下山挑粮运动。朱德也常随着队伍去挑粮,一天往返50公里。
战士们既敬佩又心疼,大家一商量,就把他的扁担藏了起来。结果他自己买了一根毛竹,自己动手,连夜做了扁担,并刻了“朱德记”3个大字。第二天,又跟着挑粮队伍出发了。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质疑老师柏拉图的观点时,说道: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实事求是、坚持真理,更是共产党人世界观、方法论的基石。
1943年7月,延安整风后期,康生夸大敌情,提出开展“抢救失足者运动”。罗荣桓结合山东实际,认为潜伏在党内的坏分子只是个别的,对康生那本抢救失足者的小册子,罗荣桓直接要求“不要下发”。
这就避免了肃反扩大化,保证了山东分局整风运动的健康开展。抗战胜利时,山东超越晋察冀,成为我党最大最强的敌后根据地。毛泽东说:换了一个罗荣桓,山东全局的棋就下活了。
1980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纠正“两个凡是”等“左”的错误。叶剑英先作自我批评,推功而揽过,把责任归到自己,他的高风亮节,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时刻联系群众,坚持实事求是、善于自我批评,这些优良作风成为共产党人共同的行为准则,这也是赢得胜利的重要因素。
■启示
组织氛围,类似于组织的土壤,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上承价值观,下接领导者特质,是组织运作过程中的一种导向。看不见摸不着,但确实存在并激发行为,或正向支持,或反向阻碍。
领导者要营造良好的组织氛围,确保组织生机勃勃,员工激情工作。个体相互作用能被发酵或放大,产生“涌现”效应。
在这种积极的气氛中,每位成员都力争上游,有效连接,个体会被群体带动着向前。不会原地不动,更不会逆向而行,这就是组织氛围的力量。
善于领导,成就团队
从南昌起义的第一枪,到共和国成立,共产党人进行了22年的武装斗争。这期间始终处于相对弱势,却保持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传统。
徐向前,原名徐象谦,加入共产党后,由“象谦”改成“向前”,表明自己对革命忠贞不二、永不回头的决心。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陈谢兵团挺进豫西,徐向前手里就没留下多少部队了。
但让谁都没有想到的是,徐向前拖着一副病躯,硬是靠3万地方武装,消灭了山西的30万晋绥军。攻打运城时,他口述给全体参战部队的电报,便是最好的答案:
“当你最严重、最困难的时候,也是敌人最严重、最困难的时候,常常是当你因困难而决心发生动摇的时候,而恰恰是敌人对胜利已感到绝望的时候。这种时候是最要紧的关头,这种时机决定于何方能取得胜利。因此,我们要坚持最后五分钟!”
聂荣臻在50年代中期具体领导新中国科技工作。他尊重人才,知人善任,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被称为中国科学技术的“黄金时代”。
他认为,科技人才是具备专业技能和科研能力的特殊群体,科研工作有自身的规律性,“不能把科技人才当战士管”。
要在科研工作上实现突破,必须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而一些技术骨干总是被行政事务缠身,为此,他下大力气解决这一问题,明确提出“六分之五的研究工作时间必须确保,不得占作他用。”
“科学试验允许失败,自行设计迈出的第一步就像小孩学走路所迈出的第一步跌了跤一样,要从所付的学费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正是在他的带领下,科研人员的工作热情高涨,原子弹爆炸成功、氢弹研制成功、卫星发射成功……构筑了共和国最强大的国防。
■启示
领导行为,无时无刻不在发生,恰如组织的磁场,所有成员如同小磁铁,按照既定的方向运转,保持方向一致。领导力,即领导对组织所产生的感召力和凝聚力,让全员共同朝一个方向努力,促进组织卓越成长。
领导力的来源,源头大体有三:
一是领导业务,能带领大家完成超越,有业绩有成果;
二是领导他人,建立良好关系,大家在团队中有归属感;
三是领导价值观,有价值观的共鸣,大家共同为有意义的事打拼。
团队造就个人,个人成就团队。
统帅有方,人才辈出
杰克·韦尔奇说:CEO的任务,就是一只手抓一把种子,另一只手拿一杯水和化肥,让这些种子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让你周围的人不断地成长、发展。
十大元帅无疑个个都是这样的CEO,统帅有方,麾下人才辈出。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际,国共两党紧密携手、共御外敌。为配合第二战区友军作战,阻止日军的攻势,八路军进军平型关。115师师长林彪,亲自三次到平型关侦察地形。
面对战斗力极强的敌人,115师集中优势兵力,有效的战术指挥,无畏的战斗精神,取得平型关大捷。此战后,他作了十二条的战斗总结:“一到山地战,敌人的战斗力与特长均要大大降低”“夜袭是战胜日寇的重要作战手段”……
由己及人,林彪行军要求部队到达指定地点,20分钟内汇报敌情,仗打完,6小时出简报,24小时要详报,逼着手下指战员复盘,不断总结经验教训。1955年授衔时,四野将帅最多,并非幸致。
刘伯承在其辉煌的戎马生涯中,反对一枝独秀,注重在战争中培养优秀将领,八年抗战的每个阶段,解放战争的每场战役,他都会留下一篇有血有肉的总结文章,启发将领,教育全军。
“军官的培养,是最艰巨的战争准备。”他用将不拘一格,主张培养将领的独立思考能力和作战能力。《亮剑》中李云龙的原型——王近山,作战舍生忘死,骁勇顽强,被赠“王疯子”雅号。
经刘帅调教,集勇猛与智谋于一身。襄樊战役中,王近山打破攻取襄阳必先夺占南山的惯例,大胆采用“猛虎掏心”战术,全歼守军2万余,被朱德称为“小型模范战役”。
成为领导者之前,成功的全部就是自我成长;成为领导者之后,成功的全部是帮助他人成长。
■启示
培养下属是每个领导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组织要取得持续成功,保持基业长青,最核心的关键就是,有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没有人才,一切归零。
而人才主要的来源,就是组织内的自我育成。恰如德鲁克所说:“管理者不同于技术和资本,不可能依赖进口。”
约翰﹒麦克斯韦尔,将领导力分为5个层次,依次是职位、认同、生产、立人、巅峰特质。“立人”是促进员工成长,通过对人才的培养,复制并升华自己的领导模式,使得组织健康裂变,经营管理在裂变中壮大。
20年前,《向解放军学管理》出版,一石激起千层浪,风靡管理界,诸多优秀企业纷纷效仿学习。
100周年之际,总结我党成功经验,越发觉得赢得胜利的内核——系统的组织文化建设、科学的组织领导能力、完善的人才队伍建设——在岁月长河中,鲜活依旧,历久弥新。
我们的学习,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不是结束,才刚开始。
一百年前,
一批批新青年勇担改造中国的重任,
加入中国共产党,为革命事业奋斗终生;
一百年后,
又有一批批新青年紧跟前辈步伐,
朝着同一个中国梦奋斗。
人人皆是奋斗者,
个个都是追梦人。
今天,你想对党说什么?
欢迎点击上方视频留言
或在本文评论区留言
1~7楼、17楼、27楼……
以此类推所有逢“7的楼层”,
即可获得《培训》杂志7月刊一本。
本文来源于培训杂志微信公众号(ID:trainingmagazine)。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培训杂志”立场。
投稿请联系:editor@trainingmag.com.cn
往期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