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7-05 15:31:53来源:世界音乐
最近,讨论热度最高的电影,应该是《1921》和《革命者》。
虽然时间远去,但当人物角色和热血情景再度重现,依旧如此鲜活。
而其中一位演员的表演,也再度引起了瞩目。
张颂文。
他在《革命者》中出演了李大钊,而这段视频中,他为了扮演好先烈,而完全复刻了当初绞刑的场景:没有替身,而是一遍又一遍地昏迷,直到死去。
张颂文其实是这几年来的讨论热点,这个在广东省韶关市一个小村庄出生的演员,总是因为他的演技而一次次被注意到,最初应该是在娄烨的《风中有朵雨做的云》里;
最近可能是在去年大热的悬疑剧《隐秘的角落》里。
他被人注意到的那些时刻,大多不是作为绝对主角——但谁说主角只由出演篇幅的长短来决定。
在张颂文的表演里,你总能看到很多复杂的细节,张颂文说:
“复杂就是为了真实,
我要跟这份共情能力死磕下去,
和焦灼感并存。“
看着云淡风轻,但是比谁都有信念感。
//“我要跟这份共情能力死磕。“
张颂文说他在演李大钊的时候,曾经一遍遍去揣摩的李大钊的语气;
“我怎么能让大家相信李大钊他是一个人,
而不仅仅是课本里的一个名字,
这是个前提。”
他注意到李大钊在刑场上的那张照片是没有戴眼镜的,于是特意设置了摘下眼镜这个环节。
他去读李大钊写过的作品,去翻阅他曾经经历的事件,直到那一刻,他去体会他的死亡。
很难想象,他已经作为一个演员指导老师,跑了将近40年的龙套。
《风中有朵雨做的云》是他在片场周转之后的一缕曙光,他为了那个开发主任,增重了30斤,甚至去城建局上了一个月的班。
在娄烨的镜头下,他的世俗野心,和那一点柔情,都被悉数呈现。
而在随后《隐秘的角落》里,他在痛失爱女后吃的那一碗馄饨,落魄、隐忍和绝望随时随地都要溢出屏幕。
为了这个角色,他连女儿去世到吃中间,一共隔了几天这种细节,都去了解。
张颂文经常演一些普通人,甚至是让人有一些厌恶的普通人:但观众本来会产生的微妙的厌恶感,总会因为他在表演中呈现的细节,而分化出更多情绪:比如同情,比如共悯。
而张颂文最近和一起做了《我就是演员》的导师,他曾经有过一场教科书级别的示范表演:一名试戏失败的演员。
徨迫,忐忑,但又因为在亲人面前而必须佯装的淡然,此刻他是这个角色,但好像又是之前很多时刻的张颂文。
之前很多个辛苦生活的瞬间,就是为了成就这感人的一刻。
//我见到一个角色,
马上就会想生活中有这样的人吗?
印象最深刻的有关于张颂文的一个短片是《我和另一个我》;他在里面买菜,择菜,和商贩认真地讨论菜的品种。
这时候他已经在中国“成名了”——但又在大部分时间里,尽可能要把自己“隐没”到人群里。
他是中国“最穷的影帝”。
他认识一个卖炸鸡翅的老板,当对方知道他是演员时,第一句话是:
“原来你是演员啊?你都能当演员啊?”
张颂文调侃自己心里“很悲伤”,但好像再选一次,他还是会这样。
他对演技的理解,来自于对最平常生活的观察。
在机场看到一个等待的人,他去揣摩对方的心意,发现对方是在等一件行李:“谢谢她让我知道等待一件行李是什么样子的。那比方说你要演一个等待爱情的人,那种感觉就肯定不是这样。”
//“我是有很强中年危机的人,
我焦灼,但又坦然。”
张颂文这种有些游然于演艺圈外的“接地气”,却也并不代表他真的“不问世事”。
红了之后有人采访他,他说他40多岁,还在租房子住,43岁了还买不起房,这是很丢人的事儿——但事实是,他代表的是全中国百分之99.5的演员,那些还在等待一个机会的人,在辛苦磨练的人,还在为了一部演一部只能给到一部打包价的戏而焦头烂额。
他说他是一个有强烈“中年危机“的人。
在他身上就是有这样一种很真实的矛盾感:
有人坦然面临中年危机,觉得热爱不能当饭吃,遗憾退出了行业;
有人觉得中年危机有了解决的时机,找到了一个红的契机以后,拼命接很多部戏;
但张颂文都不是,他一边焦虑又自若地,处在两种境况之间,处在红与不红之间,这好像对他来说,是个最自然舒服的位置。
张颂文说他已经能跟这种焦虑很好地相处:其实这好像也是一种信念感。
“相逢,相知,相爱。”
张颂文说演戏就是这样,生活也是这样。
在脱离角色的时候,他总是给人一种温润的儒意之感:知理,接地气,和周围那种淡淡的人间烟火气融合在一起。
红了之后,也是在菜市场,看看花鸟,和邻居唠嗑。
这似乎和他戏里那些性格分明,辨识度极高的角色形成了反差。
有人总是用“温柔”来评价张颂文,不是那种忍辱负重之后的爆发,也不是中年人被时间冲得式微的激情,而就是一直真诚的,勇敢的,笃定地做一个“普通人”。
演戏,演的也就是“人”。
小小茶叶罐的器美匠心
来源于生活的本心
点击视频号更多精彩内容
更多美好制造优选好物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