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7-07 07:41:57来源:欧时大参
法国7月6日疫情数据
法国新增3585例,累计确诊5831311例,新增死亡35例,累计死亡111232例;
更多欧洲疫情数据,请浏览文末疫情图。
今年是法国改革后的第一次高中毕业会考(Bac),70.4万名学生参加考试,成绩于周二(6日)公布。据法国教育部的数据,今年补考前的通过率为90.5%,较去年略有下降(-1.6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普通类(bacgénéral)通过率高达95.2%,较去年增加了0.4%,技术类(bactechnologique)通过率为89%(-1.2%),职业(bacprofessionnel)高中会考通过率82%(-5.9%)。
补考于周三(7日)和周四(8日)两天举行。
改革后的高中毕业会考有了很大变化:平时测验占普通类(bacgénéral)、技术类(bactechnologique)考生最后总成绩的82%;很多门课程都取消了最后的考试,仅保留了哲学笔试和大型口试(grandoral),这两门测试分数占最终分数的12%。
法国《西南报》(Sud-Ouest)报道,今年15岁的MariusMoisan是布列塔尼大区史上最年轻的高考生,他获得了“优秀”评语(mentiontrèsbien)。
▲MariusMoisan。
其实,法国每年都有一些这样的“小高考生”,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智力早熟儿童”(enfantintellectuellementprécoce,EIP),又称“神童”、“智商资优”(hautpotentielintellectuel,HPI)。世界卫生组织估计,6岁~16岁群体中的智商早熟儿童比例为2.3%,相当于每个班有1~2名“神童”。
▲法媒7月6日报道,智商145的比利时“神童”洛朗·西蒙斯(LaurentSimons)11岁取得安特卫普大学物理学学士学位,仅用1年时间完成通常需要3年的课程,接下来他将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西蒙斯向媒体表示,自己的志向是研发人工器官。
“神童”长大之后都怎么样了?
那么,这些15、16岁就通过高考的“神童们”长大后都在做什么呢?
“因为不够努力而有负罪感”
今年31岁的劳拉(Laura)在16岁那年顺利通过高中毕业会考,目前在留尼旺岛做政治学博士后。
8岁那年,劳拉被测出是高智商儿童。在正常上完小学后,升入初中的劳拉明显感到自己和其他小伙伴的不同:她在课堂上感到十分无聊,老师们也觉得劳拉上课精力不集中,躁动不安,似乎有“多动症”。劳拉的儿科医生母亲随即将她转学至尼斯米什莱(Michelet)高中。
▲尼斯米什莱高中法国最早开设专门接收高智商儿童的初中课程的中学之一。(France3报道截图)
进入大学后,劳拉成绩一般,表现并不是“特别抢眼”,“不努力能拿12分,就不会去争取18分”。直到研二时,劳拉对政治学和社会建设产生巨大兴趣后,才开始认真学习:“为了硕士和博士文凭,我第一次全身心投入,这让我感到很自豪。长期以来,我一直因为觉得自己不够努力而有种负罪感。”发奋的劳拉很快脱颖而出:在申请11份博士生工作合同的800名竞争者里,劳拉勇夺第一名。
▲劳拉。(图片来源:France3)
法国资优人士(HPI)心理学专家阿斯托尔菲(FrançoiseAstolfi)指出,高智商并不意味着“更聪明”,而是与其他人“不同”,比如与同龄儿童的兴趣爱好不一样,因而往往会显得格格不入。
这一点劳拉深有感触。“小时候我总是感觉自己与其他孩子不同,又因为我超级敏感,这让我常常觉得他们不够友善。时至今日,想到过去的种种我还是能感受到深深的哀伤。那时候,很多事情我都需要自己一个人消化,因为我知道,没人能理解我。”
“38岁换了30多个不同职业”
38岁的奥利弗也有同样经历:“小时候,我就发现自己比同龄人更成熟,我的朋友都比我大至少15岁。总是不被人理解,这让我感到心累。”
▲奥利弗。(图片来源:France3)
16岁那年,“叛逆不服管”的奥利弗面临着两种选择:上技校或者彻底离开校园。想到自己在14岁那年就通过高中毕业会考,奥利弗的母亲也让儿子做了智商测试,结果显示,差点被迫辍学的奥利弗属于高智商资优人士。
虽然只有38岁,但奥利弗已经做了30多份不同职业:“我一看没有上升的空间,就会换工作。”国际贸易大专文凭、4个月完成高数自学,用2年成为客机机长,到洛杉矶做演员培训,演了几个小角色,再回到巴黎学习宝石学成为珠宝商,后来又开了一家公司,为在国外开公司的人员提供服务……有了孩子后,奥利弗主动选择晚上工作,以便在白天妻子上班期间照顾儿子。在体验过酒店季节工后,奥利弗又有了新的目标:接受短期培训,成为酒店经理。目前,奥利弗在马赛一家五星级酒店做实习,并已收到来自巴厘岛和泰国的工作邀请。
“成年生活比童年快乐100倍”
36岁的萨洛美(Salomé)也在16岁那年通过高中毕业会考,现在与丈夫共同经营一家葡萄酒厂。
▲萨洛美与三个孩子。萨洛美的大儿子Lucien表现出和父母一样的“神童”潜质,却拒绝做智商测试,这让萨洛美感到很担心。(France3报道截图)
与上文的劳拉一样,萨洛美也是在进入初中后发现自己与其他同学“格格不入”,甚至因为校园霸凌得了抑郁症,靠药物治疗。虽然被允许不用去学校上课,但萨洛美的成绩依然是年级第一。
为女儿担忧的父母带着13岁的萨洛美从奥布省(Aube)老家前往巴黎看过心理医生之后才知道,原来萨洛美属于高智商儿童。在心理医生的建议下,萨洛美也转学到尼斯米什莱中学,并在那里认识了未来的丈夫(15岁通过高中毕业会考)。
16岁通过高考后,萨洛美学了两年医学,随后又因为对医学缺乏兴趣,而转到社会学系,但密友的自杀给敏感的萨洛美带来巨大打击,导致她在大三那年退学回家。本想成为社会-心理-犯罪学者的萨洛美最终成为了葡萄酒酿造者。
“我成年之后的生活要比童年快乐、充实100倍。小时候,我是别人口中的“神童”,但却什么也做不好。这种惭愧羞耻感挥之不去,给我带来巨大压力。如今,我过得很好,和我丈夫一起,我们拥有自己的葡萄酒厂和自己的员工。”
对此,心理学专家阿斯托尔菲强调:“人们往往将高智商和优秀混为一谈,误以为孩子不优秀,是因为他不够聪明。但实际上,钻石原石也需要经过专业打磨才能闪闪发光。”
(欧洲时报/原野编译报道)
编辑:伦琴、豆
向上滑动查看疫情图表
精彩回顾
点按以下二维码,更多精彩资讯尽在掌握
点“在看”把好文章分享给小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