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7-07 14:41:36来源:掌阅读书
作者:我是王耳朵
来源:王耳朵先生(ID:huangezishiba)
2014年,一个同样闷热的夏天。
江西宜春市人民医院的一间病房里,每天都挤满不同的人。
走廊两边的鲜花,从病房一直摆到楼梯口。
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澳门大学、南昌大学等十几所高校的电话,也接踵而来。
大家所关心的,是两个原本平凡的高三少年:
易政勇和柳艳兵。
几天前,在一辆满载着三十五名乘客的中巴车上,面对手持菜刀的歹徒,他们做出了一个改写人生轨迹的举动。
而躺在病床上的那些天,看着突如其来的关注和金光闪闪的机会,他们又必须做出一个决定未来的选择......
如果不是因为那场意外,七年前的那个下午,易政勇和柳艳兵会像所有高三学子一样,紧张又憧憬地等待即将到来的人生大考。
他们都是农村的孩子,在宜春市三中读书。
2014年5月31日,离高考仅剩一个礼拜。
两人如常结伴乘中巴公交从学校回家过周末。踏进车厢,寻位坐下,他们兴奋地聊着学业和考试后的计划。
但一场有预谋的凶案,正在少年身后悄然酝酿。
二十六岁的男子邱干华,此时坐在最后一排左边第二个座位上。
因为对自身状况不满,邱干华打算“报复社会”。
他揣着两把水果刀、一把菜刀,暗中等待机会。
那天上午,他也坐上了一班公交,但见车内男性乘客偏多,没有动手。
而下午的这班车,乘客多为女性,又有很多像易政勇、柳艳兵这样的学生。
他再也按捺不住了。
汽车开出五十分钟,到了一条郊外公路。
邱干华突然抽出菜刀,发了疯一样对着身边的乘客砍下去。
随后他沿着车厢通道,一路朝前面的乘客挥砍。
仅十几秒,六人被砍伤。
惨叫声,瞬间响彻整辆公交车。
当惊叫声划破平静,两个少年不是不害怕的。
车厢里的乘客,惊慌、四散、尖叫,无人敢制止那个穷凶极恶的歹徒。
混乱之中,易政勇最先反应过来。
他背部被砍了一刀,回过头,迅速用手反挡,与邱干华撕扯。
没想到,一刀又砍到手臂。
柳艳兵也冲上去,拼命抓住邱干华的手,使出全身力气,把歹徒按在了地上。
易政勇失血过多,气息奄奄,只能瘫在一旁绝望地对车厢大喊:“快去帮柳艳兵,快去帮他!”
而柳艳兵担心易政勇休克,一边高呼他的名字让他保持清醒,一边终于把菜刀从邱干华手中夺下。
只是,孤军奋战的他没能抓住歹徒,眼睁睁看着他从车门逃出。
一场惨剧,因为两个挺身而出的少年而终止。
救护车到达时,易政勇已重伤昏迷,柳艳兵哀求医务人员:“救救我同学,他流了好多血,晚了他会死掉!”
而顺着医务人员讶异的视线,他才发现,自己的头顶也早已被砍出一条深长的伤口,流出的血染红了身上的牛仔裤。
他伸手触摸右边肩膀,手指一下子摸到一道又深又长的伤口……
两个高三的少年,本以为一周后的高考是人生的转折点。
可公交上短短几十秒时间,将他们的生活提前撕开一条巨大的裂痕。
柳艳兵的后脑勺,被砍出一条长达十几公分的裂口。
连医生看了都胆寒:已伤到颅骨,倘若当时再深一点,就有生命危险。
而易政勇,左边肋骨被砍断,手筋也断裂,送到医院时,已陷入失血性休克。
身上那件白T恤,被浸染成深深的红褐色。
媒体得知两位少年的壮举,第一时间赶到了医院。
《新闻联播》做了重点报道。
教育部和当地政府也送来慰问,授予他们“希望之星”见义勇为好青年的称号。
鲜花和掌声,纷至沓来。
可看着这些荣誉,两个平凡的家庭都陷入了沉默。
于父母而言,心暖的是,自己的孩子勇敢且无畏,挽救了一车人的性命。
而心碎的是,刀刀伤在儿身,痛在自己心。
于易政勇、柳艳兵自己,慰藉的是,以命相搏终究没有白费——邱干华在行凶第三天,被抓获归案。
但更痛苦的,是他们意识到一个事实:
寒窗苦读十几年,可即将到来的高考,注定要被错过了。
因为两人伤势很重,手术后都处于昏迷状态,清醒过来时,离高考只剩三天时间。
三天,如何从重症迅速恢复,挺到考场上?
如何从心有余悸的状态中调整过来,从容补上被耽误的复习时光?
两个少年这才发现,原来一次义无反顾,会给自己的人生造成这样大的影响。
出事前一天,柳艳兵曾在QQ空间写下一句话:
“考完后,12号就走,去深圳。”
他本想趁暑假打份工,攒点生活费。
为的,是替那个家,减轻点经济负担。
柳艳兵是个留守儿童。
他3岁时,父母去浙江打工,几年才能回家一次。
他们省吃俭用攒下来的钱,都用来给孩子读书。
柳艳兵也争气。
他从不跟别的同学攀比,烟酒不沾,不玩游戏,一心念书。
到宜春上高中后,母亲就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小屋陪读。
小屋三十多平,每月租金四百左右,靠墙的天花板下挂着柳艳兵所有的衣服,一共五件,其中两件是校服。
他早就想过,万一高考失利,就去打工。
“我多复读一年,父母就要多劳累一年。”
可这次,他伤在头部。
别说复读,连完全恢复的时间都是未知。
再看易政勇那边。他的父母文化水平不高,四处打工,收入微薄。
他的伤势比柳艳兵还严重,光手术就花了四个多小时,主治医生表示,手部的筋骨想完全康复,至少要两年时间。
失去了这次高考机会,他宁愿早早工作,也不忍父母再苦熬。
两个少年,唯有抱憾。
2014年6月7日,全国高考如期展开。
医院墙外,昔日同窗纷纷自信轻快地奔赴考场,在油墨香味中奋笔疾书人生的答卷。
墙内,两个男孩向窗外投去渴望目光,却只能在消毒水味和药水味中遗憾惆怅。
但这世界,不会让勇敢的少年绝望。
2014年6月8日,《人民日报》头版发布报道,让这两个见义勇为却错过高考的孩子,成为了公众的焦点。
南昌大学,最先抛来橄榄枝:愿意破格录取,帮助柳艳兵和易政勇同学,早日实现大学梦。
清华大学也向他们发出邀请。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许诺招他们进国际教育学院,本硕连读,还承包他们在国内外五年的全部学费。
澳门大学直接敞开大门,校长亲自签发录取通知书,提前寄了过来,并承诺免收所有费用,还给予生活补贴。
更激动人心的是,国家民政部紧急救援促进中心向他们提供公派赴美留学、参加直升机培训的机会。如果考核合格,毕业后就能成为飞行员。
为众人抱薪者,绝不能让其冻毙于风雪。
献善意于世界的少年,世界也报之以温柔。
但两个男孩,面对这些曾经想都不敢想的机会,做出了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决定:
他们婉拒了所有学校的破格录取,在受伤32天后,坚持走进了补考考场。
柳艳兵说,自己挺身而出,不是为了回报。
一切,只为问心无愧。
而易政勇也只淡淡地说:“我只不过是去挡了一刀。”
“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高,那些荣誉,就把它遗忘了吧。做一个平凡人,回报社会,就好了。”
在他们眼里,能有补考机会,已是最好的结局。
凭自己的真实能力,在高考备用卷上写下答卷,才是用自己的正直,回报和守护这个温暖世界应有的公平。
那场特别的高考结束后,易政勇成功被江西财经大学录取,柳艳兵则考入了南昌大学。
而之所以选择南昌大学,是出于柳艳兵的“报恩”之心:
在他最绝望的时候,始终铭记着第一个对他伸出援手的人。
尘埃落定,两个家庭的遗憾,终得圆满。
人潮汹涌,两个少年也转身回归于人海,在世人眼前默默隐去了身影。
但这个动人的故事,还在续写。
柳艳兵上大学时,每到放暑假,听闻有支教活动,就立马报名。
在乡村,他接送孩子上下学,照看留守儿童。
他说:“我得到了社会的帮助,所以也想尽微薄之力,去帮助一些我能帮助的人。”
如今,他已毕业,入职中铁集团。
和当年读书时一样,努力认真,每天都跟随项目在全国各地奔波。
易政勇毕业工作后,见公司有驻村扶贫工作,第一个主动请缨。
从2019年起,他就在村庄里当起了扶贫干部。
他上户交流、和贫困户一起劳作,皮肤晒得黝黑。
他带着全村人随手捡垃圾,给家里条件差的孩子补课,还帮残疾贫困户开店致富。
这个27岁的男人,分明还是7年前的那个少年:
“曾经的我一腔热血,现在的我将继续饱含热情,循着初心前进。”
这就是整个“夺刀少年”的故事中,最打动我的地方:
当世界堕入黑暗,总有人用勇敢,撕开一道光亮;
当好人遇到困难,总有人用温暖,去守护他们的正义;
当善意得到了同样珍贵的回馈,他们又努力点亮自己,延续那份光芒。
比如两年前,河北保定居民楼大火,那6个提着水桶,挨家挨户敲门,提醒大家撤离的初中生;
也如去年,那些冲在抗疫一线的90后、00后医护人员;
更如一个多月前,南京私家车撞人行凶事件中,骑着共享单车拦住歹徒的小哥,不见惧色大喊“报警”的女生……
他们有着一张张如“夺刀少年”一样年轻的面孔,他们共同构成了这个国家的未来。
我们总习惯给当代年轻人打上各种标签,但让人怒其不争的,终究是少数。
万里山河皆热血,神州遍地好儿郎。
这是当代年轻人最好的模样,我相信,这世间有了他们,定当无虞。
参考资料:
新华社:“夺刀少年”:我们做得并不多,大家却给了我们很多
南方都市报:“夺刀少年”:突然出现这么多机会像做梦一样
信息日报:6年前的夺刀斗歹徒少年如今成了驻村扶贫干部
-END-
作者:王耳朵,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中间略懂点人生歪理。关注【王耳朵先生】(ID:huangezishiba),一个路见不平,就忍不住一声吼的中年boy。掌阅读书经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遇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点“在看”,让我知道你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