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历史 文章内容

为什么说富人不可穷埋?

发布时间:2021-07-09 12:26:37来源:历史教师王汉周

⬆️点我⬆️

你准备先看哪篇热文:明朝那些事儿讲的历史是真的吗|慕容复要恢复的大燕国有多奇葩|极简中国游牧民族史|古代一两银子值多少钱|国外历史书吹水的现象很严重|我们为什么要放弃永生

授权自

zhihu.com/question/286630660/answer/46057772601

昭烈用兵,颇有高祖之风。

借用大宅门里二老太太评价白敬业那句,就是:

不能让他管钱!

换言之可以带十万人出去浪,然后在彭城被打崩,在荥阳被打崩,在成皋被打崩,在白登被包围。

从这点来看,昭烈真是高皇帝亲生的灰孙子,在军事这方面有着诡异的天赋。

有些人是遇敌强行五五开,昭烈和高皇帝是敌少我弱,敌多我强,敌退我崩,敌进我浪。

一辈子打不得顺风仗。

手底下小猫两三只时,反而能展现强大的生命力和作战能力,遇强更强。

劣势作战,博望火烧盲夏侯,赤壁退曹公,入蜀夺益州,汉中绝地大翻盘。

手下兵力一占优势心态马上开始飘,于是广陵断粮,汝南血崩,夷陵大火烧连营,遇弱更弱。

老刘被蔑称为老革,讲道理说,真是一点都不冤。

刘大耳从知道在战场上装死开始,摸爬滚打,尸山血海,大多数时候都是亲临一线作战。

所以在排武力值的时候,绝对低于孙策,但至少应该和曹操持平,大比分强于开坦克打虎的柯基。

这直接造就了老兵刘备军事上的长处与致命的短板。

他并非军事科班生,跟卢植滥竽充数念的书也只可能是经学,卢先生不是将种,恐怕不齿讲兵法。

于是少长河朔的刘大耳,到青年时期为止,耳濡目染的很多都是边地武人走马斗剑的匹夫之勇。

到他开始上战场,大量的一线作战经验,使得他成为了一个很有战场智慧的老兵。

士兵76说「老兵不死。」知道为啥吗?

因为老兵最熟悉战场形势,精擅装死与逃跑。

于是乎,刘备的战术充满了一种逆境智慧,那就是老兵不死的真谛,既是强大的生存能力。

大耳的前半生大部分在逃亡,徐州城破后要逃亡,广陵断粮时要逃亡,携民渡江更是绝地求生。

居于劣势时,他懂得把握战场上的时机,以小博大,像个赌徒一样干一本万利的买卖。

而投机一旦失败,就是输的裤子都当掉,抱头鼠窜,逃到安全地带收敛败兵,积攒实力。

刘备的在战场上充满了骚操作的走位,但意识极差。

在局部永远都是极其的能打,却没有大局观。不给他配一个好辅助,冲动之下就送人头。

虽然是个坑,但依靠多年磨练的实战能力,纵横南北积攒下的赳赳武夫,是不可多得的精锐。

关二爷,和张三爷,这两位按照当时的公认,都属于万人敌。

02

从南到北,但凡是讨论到关张的,没有人不忌惮,没有人不想为己所用。

当年刘备拿张飞带一千人抵押跟周瑜借两千人,周瑜怎么说的?划算啊!换了!

在对二爷的评价里,有个很不同于大众印象的概念经常出现。

归根到底可以总结为裴潜给出的两个字,就是骁猾。骁勇,且狡猾。

望文生义的话可以理解为,二爷的战术风格就是喜欢耍诈,难以预料,一旦中招就会被狠狠咬上。

这一点从他的个人战绩就能看出来。

白马之战,曹操抄小路背刺颜良,颜良后阵变前阵迎击。

这时曹操命令张辽和关羽带兵冲阵,增加颜良军变阵时的混乱程度,延迟颜良技能冷却时间。

这时二爷出现在两万人堆里,一刀把颜良捅死了,然后割了脑袋迅速跑路,两万人居然抓不住他。

突袭颜良一击成功,可谓之骁勇。神出鬼没,滑不留手,可谓狡猾。

战士点盗贼技能,你想干啥?

后来在绝北道时期,和北伐襄樊时期,二爷简直就是曹魏将士的梦魇。

突然跑出来烧了文聘的船,文聘哄苍蝇一样把他赶跑,又跑去袭扰乐进。

鬼故事里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突然跳出来搞你的鬼不就是这样吗…

温恢评价他:

关羽骁锐,乘利而进,必将为患。

这个乘利而进,可见他在战场上很不讲理。

二爷这种又勇猛,又很不要脸的打法到底是怎么来的?

其实这是我汉军将士的优良传统。

二爷老家河东解良。

是不是很好理解?

二爷老家门口,就是汉匈交界处,属于边疆。

当时长城内还是有广袤草原的,司隶境内就有大量匈奴游牧散居。

匈奴自古以来就是汉朝的老朋友,当年高皇帝和冒顿大单于在白登就进行过友好亲切的交流。

关云长,一个标准的汉朝边地武人,擅长骑术。

自从汉武帝在上林苑搞培训班开始,汉朝人就在孜孜不倦地向匈奴学习骑兵战术。

到了霍去病时期,汉军骑兵战术终于臻于大成。

简单概括,就是闪击突袭,神出鬼没,阴险毒辣,骁勇凶猛。

出现在敌人想不到的地方,用最猛烈的攻势将其一招打残。

二爷的履历很清白,是一个单纯的杀人逃犯。

杀了谁,为什么杀人,怎么杀的,为什么要逃,一概不知道。

不过嘛,二爷那个性格,如陈寿所言,刚而自矜。

一个傲上不凌下的人,要是犯了人命官司,常理推论会是什么情况?

十有八九,干了和刘备鞭打督邮一样的事儿。

清朝时有人考证二爷祖宗八辈,翻出来他爹和他爷是教书先生。觉得二爷父祖是读书人比较符合身份。

这是要给二爷贴金。

事实上二爷的父辈要真是当地读书人,他犯了事儿就不至于逃到幽州跟当地黑社会勾结了。

合理推论,二爷恐怕是个边境的大头兵,一言不合捅了上级,连夜跑路。

到了幽州后,成为了流氓头子的打手。

事实是怎样的,也只能个人脑补了。

但二爷的战术风格,有着强烈的边军特色。

或者来源于耳濡目染,或者来源于边疆生活的烙印,二爷的战术,很像西汉骑兵的打法。

不得不多说的是,这家伙是个天才。

二爷和大耳朵、张三爷一样,都是寒门草根出身,没什么机会受高等教育。

对他们这种人来说,往往都是实践出真知,自己的摸索比理论的掌握更重要。

二爷先是摸索成了一个打游击和骑兵突袭的高手,又摸索出了对谁都不怂的水军战术。

他这种复合型人才非常的神奇,自古北人乘马,南人驾舟。

北方将领擅长陆战,南方将领擅长水战,似乎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但是二爷因地制宜,来了个融会贯通。

在襄樊打出了野战攻城忽然放水,变成水军包围的操作。

曹操打吕布,王贲攻大梁,都是引水灌城。平地上大水淹兵营的,实在是前所未有。

03

至于说到张三爷。

自古以来,关张并提,都是万人敌的代表人物。

但是三爷这个家伙,其实,和大多数人想的也不太一样。

他用兵也非常的狡猾。

张郃之巧变碰上张飞之奸诈,就只剩下拙劣了。

三爷最有代表性的战斗,就是宕渠山调教张巧变。

此战是张飞攻,张郃守,此时汉中的控制权还在曹操手里。

三爷先跟张郃大眼瞪小眼尬了俩月,然后带着一万人猪突,被张巧变赶走。

张巧变追打落水狗,追到瓦口关,忽然被夹击了。翻山越岭狼狈逃窜,险些被活捉。

三爷用兵的狡猾,颇有二爷的风范。

到了和马超带兵猪突武都的时候,大兵压境,马超又加了主场buff。

结果被曹洪、曹真、徐晃联手击破,吴兰、雷同战死,果断龟缩回汉中。

这种骚操作神走位,却忽然血崩的迷之意识,又颇有大耳朵之神采。

整本三国志,对刘备、关羽、张飞战绩的记载,其实着墨不多,下笔可以用吝啬来形容。

但是从三人少数具有代表性的事迹中,我们看出其大概。

张三爷这种忽强忽弱的迷之水准,根源究竟在哪呢?

其实特别好理解…

张飞字益德,涿郡人也,少与关羽俱事先主。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

三爷年青时就跟着大耳朵和二爷混,根本就是那俩耳提面命带出来的。

所以关羽擅长的那套边军狡诈凶猛的手段,和刘备骚操作神走位的老兵信条,兼而有之。

三爷这辈子没少跟着老刘鞍前马后,老刘和二爷的长处跟短板,他是一样没落,好坏通吃了。

刘备之续航,关羽之骁猾,张飞之狡诈,这是三个人明显的战术风格。

和他们的成长经历,生活环境,个人经验密不可分。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决定性原因。

就是,穷。

这三个人的打法,都是穷鬼的打法。

因为穷,输不起,所以特别能活。

因为穷,输不起,所以特别奸滑。

神出鬼没,小心翼翼,咬一口赶紧跑,这种游击风格,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人再熟悉不过了。

家底太薄,只能精打细算的过日子,所以他们老哥仨擅长在劣势打逆风仗。

关羽威震华夏时,手底下兵力最多的时候也才三万人,略等于被他淹水里的七军。

从来没操过太大的盘子,导致刘备和张飞在本钱太多的时候,都会陷入不知道怎么花钱的状况。

搞出来一堆骚操作,大踏步的嘚瑟,最后扯到蛋。

三爷还好说,毕竟猛。

老刘实在不能管钱。

所以说穷人不可富葬,包子不可皮太厚,刘备不可兵太多。

是之谓也。

同理,富人不可穷埋,你给韩信一个连去突击,没准就送了。

关羽是标准的西汉武将,擅长汉朝凶狠的战法,自己还开发了水军天赋。绝对属于军事天才。

三爷掌握了不俗的战术素养,可以吊打同时代的大多数人。偶尔意识感人,但万人敌实至名归。

老刘有着最顽强的老兵智慧,能够在战场上各种打滚,使劲嘬死而不死,可谓老兵典范。

按照形容拳王阿里的,关羽如蜜蜂般蜇人,张飞如蝴蝶般闪避,刘备如蟑螂般逃走。

© 2016-2017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