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旅游 文章内容

看山、看水,看我们的新家园丨影像志

发布时间:2021-07-09 08:27:26来源:广电时评

以生态文明为主题,这些纪录片定格下社会变迁、绿色转型中的鲜活故事。

作者:西亚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当下,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也交出一份优异答卷。

山清了,水秀了,家园更美了。从有“中华水塔”之称的三江源,到唱响新时代长江之恋的一湾碧水,在近期的纪实影像里,展现了一幅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图景。

这里,有我们的国家公园

“水是万物之源,数千年来,人类和众多生命依赖着水源,繁衍生息,建立家园;文明也在一次次交汇中,冲破藩篱、生生不息。”

水的汇聚,带来生机。纪录片《三江源》的开篇,介绍了被誉为“中华水塔”的三江源——该地区出境水量占长江总水量的2%,黄河总水量的49%,澜沧江总水量的17%,维系着中国乃至亚洲水生态安全的命脉。

《三江源》

三江源的重要性还不止如此,这里有着国内第一批国家公园。2016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拉开了中国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实践探索的序幕。2016年4月13日,青海省委省政府正式启动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目前,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任务已全面完成。

用镜头呈现青海壮美风景的同时,《三江源》更展现出国家公园顶层设计在三江源的生动实践,讲述三江源国家公园的“中国故事”与“青海经验”,传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型发展模式。片中,世代生活于此的人们,用漫长的时间耐心修复脆弱的生态链,他们与土地的故事,也在勾画出一张生态文明建设的蓝图——一个生机勃勃的新家园正在建成,而这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践行样本。

《三江源》

探头探脑的动物有着它们的个人“史诗”故事,每一株植物都有独特的隐秘生存法则,山与水的交响孕育着芸芸众生……

纪录片《青海·我们的国家公园》不仅真实再现了三江源国家公园、祁连山国家公园保持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和完整性的风貌,还揭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安全屏障的重大意义,将山川、动物、荒野置于前景,人与自然的故事内植其中,在真实而质朴的纪实影像中,颇为抽象的文明被放置在天地万物之间,国家公园的意义也得到了诗意的延展,揭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更深层次含义。

《青海·我们的国家公园》

蔚蓝之境的宏伟蓝图

海上,有超级工程——宁波舟山港坐拥19个港区、170多座万吨级以上大型深水泊位,年货物吞吐量超10亿吨,连续11年货物吞吐量全球第一;

海上,有生生不息——因无序捕捞而难觅踪迹的东海大黄鱼,在科技人员的培育下改变了这一现状,拯救了东海最大的鱼类族群;

海上,有乘风破浪——浙江玉环坎门镇的渔民们创造性地打造了一艘巨型海上加工船,渔民们在深海中捕获的甜虾,可以直接在海上加工,既保证了新鲜度又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东海有77万平方公里海域,6000多公里的大陆海岸线,由这里望向远方,是一片碧蓝的中国海。纪录片《东向大海》以东海地区经济发展为典型样本,描绘了浙江人民依海而生、向海而兴的壮丽图卷,为建设海洋强国的国家战略做出生动注解。

海洋,又连接着外面的世界。我国是海洋大国,拥有广阔的海洋活动空间和丰富的海洋资源,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大陆的海岸线延绵一万八千多公里,三百多万的主张管辖海域上,星罗棋布着一万一千多座海岛。从北到南,从海岸到海底,辽阔且多变。”

纪录片《蔚蓝之境》拍摄了约120个物种,巨鲸坠入深海、幼鲎重返海滩、珊瑚繁衍生息、斑尾塍鹬赶路不停,从千里冰封的极寒地带,到热带海域的酷热之地,从碱蓬湿地、红树林到珊瑚礁、海草床,用生动的影像勾画了一幅中国海洋图鉴。该片以中国近海为舞台,着眼海洋生态和资源,用影像为观众打开一片神秘、壮阔、活力的蔚蓝之境。

长江,一曲时代恋歌

从三江源、入海口到三星堆、河姆渡,长江穿越山河、辗转万里,汇聚一江清水向东流。

历时五年,从三江源沿金沙江、大渡河、雅砻江、嘉陵江、岷江等长江干支流而下,纪录片《长江之歌》用真实的镜头生动地记录了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以来,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发生的崭新变化和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片中,云南丽江市玉龙县村民从砍伐到种植中草药,四川米易县马鹿寨人从网箱养殖转为种植800棵芒果树,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不仅了唱响了新时代的长江之歌,更深刻诠释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意义。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江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5年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许多鲜为人知的转折性变化。

长江翻天覆地的新图景,也出现在纪录片《长江之恋》中。牧区的第一个大学生,吐旦旦巴选择重返家园保护生态,担起了长江源水生态环境保护站的站长;四川攀枝花的赶漂人严梁,为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在干热河谷植树造林;在江西湖口,摄制组遇到了来自威尔士的探险家、90后的阿什·戴克斯,他用365天的时间徒步6380公里长江,将长江的故事讲给世界听。

值得一提的是,纪录片采取了超高清4K拍摄手法,不仅记录下长江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也将长江之美、长江之变展现得更为细腻鲜活。

编辑|宁雅虹随芳芳

>>

© 2016-2017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