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7-12 20:55:05来源:团结报文史e家
眼高四海送飞鸿
1950年,毛泽东与司徒美堂(左二)在一起。
作为著名华侨领袖,司徒美堂终生以“忠诚爱国”自誓。虽然长期身居海外,但却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着祖国的发展。从抗日战争爆发时起,司徒美堂开始了与中共领导人毛泽东的交往,他们从起初素未谋面的函电往来,到后来的相互了解、互相支持和亲密合作,先后历经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建立和土地改革等,彼此之间结下了弥足珍贵的深厚友谊。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磨擦”的消息不断传来,司徒美堂非常担忧,特致电国共两党,主张召集各党各派领袖组织特别委员会,改善国共两党关系,实行民主政治。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后,司徒美堂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强烈愤慨,美洲致公堂办的《五洲公报》等10家侨报共同发表宣言,反对国民党搞分裂,自毁长城,要求团结一致,坚持抗战。司徒美堂坚持团结抗战,反对内战分裂,维护国共合作的义举,得到了中共的肯定。3月14日,毛泽东复电司徒美堂,对其“关怀祖国,呼吁团结,敬佩无已”,痛陈国民党袭击新四军等一系列倒行逆施的行为,使国共合作遇到严重危机,指出:“中国今日决不能同时进行既对外又对内之两个战争,必须完全取消国民党当局的反共计划,并驱逐亲日派,团结全力,以与日寇相搏斗,抗战始有胜利可期。”
这是司徒美堂与毛泽东的第一次函电往来,由此也揭开了两人之间交往的序幕。
1948年5月,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号召召开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新的政治协商会议,讨论成立民主联合政府问题。号召得到全国人民、各民主党派和国外华侨的热烈响应和拥护。10月中旬,司徒美堂从香港返美前夕,中共中央华南分局设宴为之饯行。席间,司徒美堂亲书“上毛主席致敬书”,向“出斯民于水火”的毛润之先生致敬,表示衷心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新政协召开,并郑重表示:“新政协何时开幕,接到电召,当即回国参加。”因交通受阻,投递费时,司徒美堂的信直到1949年1月20日才由毛泽东作复。复信中说,“中国人民解放斗争日益接近全国胜利,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团结全国人民及海外侨胞的力量,完全实现中国人民的独立解放事业,实为当务之急”,并热诚邀请司徒美堂“摒挡公务早日回国,莅临解放区参加会议”。
1950年2月,广州《华侨新闻》月刊创刊,司徒美堂函请毛泽东为之题词。毛泽东欣然应允,于1950年3月亲书“共同奋斗”四字题赠《华侨新闻》。
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全体委员合影,前排左二是司徒美堂。
1950年6月,第一届全国政协二次会议后,司徒美堂写成《关于华侨土地问题的几点意见》,由中央侨委会转呈毛泽东。意见书中,司徒美堂就在侨乡如何进行土地改革,以保护广大华侨的利益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建议。毛泽东批示:将此文在政协文件中刊登。当年11月,政务院颁布的《土地改革中对华侨土地财产的处理办法》,基本上吸收了司徒美堂的正确意见。
1951年3月,司徒美堂南下视察土改,以其所见所闻,在《光明日报》发表了《粤中侨乡的土改》专栏文章。途中,司徒美堂于4月致函毛泽东,报告所了解的土改情况,并转去农民献给毛泽东的礼物。4月底,毛泽东亲自复函司徒美堂,请他向鹤山农民转达自己的谢意,并“希望先生于6月上旬返京,面聆益教”。
毛泽东经常把各族人民送给他的名贵礼物中的补品,如鹿茸、人参、麝香、川贝、枸杞、田七之类的东西转赠给政协老人。80多岁的司徒美堂所获尤多。毛泽东的亲切关怀,使司徒美堂联系到1949年毛泽东赠他皮大衣御寒和特制座椅代步的事,内心深为感动,1952年,司徒美堂特致信毛泽东,表示感谢。
友朋情比未为深
1942年,司徒美堂与周恩来、邓颖超等人合影。
1942年1月,司徒美堂到达重庆后的第二天,周恩来和邓颖超就到其下榻的中央饭店看望,还特意为他带去几份《新华日报》。周恩来向司徒美堂详细介绍了国内时局和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通过交谈,司徒美堂了解了抗战的许多真相,明白了八路军和新四军以及他们领导的游击队,虽处境十分困难,但却坚持抗战,反对投降,抗击了60%以上的日军和90%以上的伪军。几天后,周恩来、董必武等人在中共驻重庆办事处为司徒美堂举行欢迎会。会上,周恩来高度评价了司徒美堂的爱国热情及其在美洲华侨中所做的贡献,介绍了中共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军民坚持抗战、坚持团结进步的情况。会后,他们在一起合影留念。周恩来还口头转达了毛泽东欢迎司徒美堂访问延安的邀请,并赠送了礼物。
1946年6月,回国的司徒美堂受到周恩来邀请,在南京梅园新村与中共代表会晤。周恩来、董必武向他介绍了抗战后祖国的形势、解放区的民主氛围和大生产运动的辉煌成果。7月,周恩来代表中共两次亲赴司徒美堂寓所回访,向他介绍解放区的情况,揭露国民党为争夺抗战胜利果实而制造磨擦、挑起事端,准备发动内战的本质所在。
新中国成立后,司徒美堂萌发了“功成身退”的想法,打算回美国去。他说:“现在政协大会已经开完,我的任务完成了。”得知他的想法后,周恩来极力加以挽留。他恳切地对司徒美堂说:“现在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要把我们年轻的共和国建设得繁荣、富强,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请您留下来,我们共同建设新中国,好吗?”在周恩来的恳切挽留下,司徒美堂欣然留居北京,在北池子83号的一座四合院里度过了他生命的最后6个年头。
毛泽东提议将自己的藤椅作为滑竿为司徒美堂代步。
在京居留其间,司徒美堂与周恩来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两件小事足资证明。第一件是政协开会时,由于司徒美堂年老足跛,不良于行,而中南海里的大殿堂,汽车又不能开到门口,周恩来指示大会秘书处为司徒美堂特制藤椅,由工作人员抬着走。司徒美堂表示心中受之有愧,但深为感激。第二件,天气转寒,司徒美堂匆忙自美归来,衣服不足。周恩来又派人带司徒美堂到前门大栅栏瑞蚨祥,特制水獭领子狍毛大衣一件相赠(现藏于开平司徒美堂纪念馆),司徒美堂深感殊荣。
1955年5月8日,司徒美堂因病离世,恰逢周恩来从印尼万隆会议归来,刚下飞机即赶往寓所与司徒美堂作最后的告别。5月10日,首都各界人民在中山堂公祭司徒美堂先生,周恩来主持公祭大会。公祭毕,起灵,周恩来为其执绋。
相关阅读
编辑:鲍家树孙靖琪
团结报文史e家原创内容,如需转载,请联络我们获取版权。
除了带给您优质黔货
更希望我们能带您
去了解贵州深山里的故事
敬请关注
博爱扶贫云商城
那家网/苏宁易购
黔货出山,我们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