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教育 文章内容

13年如一日的坚守,她只为让数以千计的女孩走出大山改变命运 |【经纬低调分享】

发布时间:2021-07-13 13:08:35来源:经纬创投

前几天,当云南华坪女高校长张桂梅被搀扶着进入人民大会堂、获颁“七一勋章”时,她那双布满膏药的手,让无数人瞬间泪目。

她在一次次的家访中,看到山区女孩因贫困失学,倍感心痛,由此下定决心要创办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长达5年的时间,她靠着苦行僧般的节约与“化缘”,东拼西凑了1万块;又在崇山峻岭间奔波,挨家挨户地做思想工作……

她建起的华坪女高,从2008年成立到现在,有近两千名女孩考上大学,走向外面的世界。这些女孩们,用3年的奋斗,换来了逆天改命的人生;张桂梅,则用13年如一日的坚守,耗尽了自己的全部。

学生一届届地毕业,而张桂梅急剧衰老了。肺气肿,肾囊肿,颅骨骨瘤等23种疾病,折磨着这位64岁的老人。但她依然天天陪伴着这群女孩,督促着她们学习。

她说,希望女孩们在成为一个母亲之前,还可以读书,高考,离开这里,给下一代一个好的环境。她说:“为了能让她们走出大山,我做了一点小事,我感到快乐。”以下,Enjoy:

作者:水木君

来源:水木君说(ID:shuimujunshuo)

6月29日,双手贴满膏药的张桂梅校长,在人民大会堂接过“七一勋章”。

一晃13年,她将数以千计的山区女孩儿送进大学,真实地改变了她们的一生。

1

6月9号那天,高考刚刚结束,记者的镜头跟随着张桂梅,一起回到了华坪女中的校园。

镜头里,常常上一秒还欢声笑语,下一秒就泣不成声。

校车驶回校园,从车里鱼贯而出的女孩们欢呼着冲回校舍,嘴里高喊着“谢谢老师”。

可下一秒,她们就跟相处3年的任课老师,紧紧相拥在一起,哭成泪人。

“我在这里搏命了3年,就为了走出这片大山。”

“但我不会忘记,在背后为我披荆斩棘、筑成下山之路的你。”

一位学生的母亲来到学校,被镜头捕捉到。

孩子考完了,结果是可以预见的喜人。

面对镜头,这位母亲带着情难自已的笑容:

“我家住得比较偏远,如果没有女高,就没有我孩子的今天。”

想到孩子生在了贫穷的山里,却能拥有走出大山、走进大学的机会。

哪位父母能不为之兴奋呢?

但下一秒,当记者提到张桂梅校长时,

这位母亲似乎想到什么一般,突然开始抽泣,哽咽不能语:

“希望张老师……她能保重身体。”

记者采访了一位名叫米兰的毕业生,她回忆起了在读期间,与张桂梅校长的生活碎片:

“那一次考试不理想,我去找她(张校长),她就给我看了一下她的手。她说,她每天早上起来,都很痛,每天都要贴膏药……”

断断续续,说不下去了。

米兰别过脸,背着镜头开始抹眼泪。

那个3年与孩子们形影不离的张桂梅,让太多的学生和家长感激不尽,

但他们的那份恩与情,那份感激与歉疚,却都没有机会,当面向张桂梅表达。

因为一回到学校,张桂梅就躲进办公室里不肯出来,她既不让记者采访她,也不肯让学生们来跟她告别。

平日里,她是个暴脾气、嗓门大、事必躬亲、天天逼着女孩们拼死读书的“暴君”,但在此时,这个不怕天不怕地,不信命运的犟女子,却只能一个人躲在房间,无法面对这群哭着想要跟她告别的孩子。

她会哭吗?会不舍吗?

没人知道。

但她曾说过,与毕业生分别,是她一年中最伤感的时刻。

她不敢面对。

2

这世上,鲜少会有教育工作者像她一样,把生命耗到油尽灯枯,供养着一批又一批的女孩走出大山。

可她却从不允许,这群承载着她希冀的女孩子,向她回头。

她说,我对孩子们有一个规矩:走出这个学校以后,不要老回头看这个学校,你要往前走。

在这所升学率高达100%的女子高中里,今年又将有150名“大山里的女孩”,走进校园,走近你我的身边。

留下的,只有张桂梅孤单的背影,和下一批等待被送出山的孩子。

女孩们,用3年的奋斗,换来了逆天改命的人生;而张桂梅,则用13年如一日的坚守,耗尽了自己的全部。

为了能让山里的女孩们有学上,张桂梅从2002年就踏上了“乞讨”的征途。

拿着当老师所得的奖状、证书,她在丽江的街头对来来往往的行人不住哀求:

“我想办一所女子高中,帮帮忙吧,一块两块都可以。”

长达5年的时间,她靠着苦行僧般的节约与“化缘”,东拼西凑了1万块。

杯水车薪。

直到2007年,当选为人大代表的她,把办免费女子高中的这一构想,带到了北京。

一名记者为她写了一篇报道,名为:《我有一个梦想》。

报道一出,引起了广泛关注。

丽江市政府和华坪县政府,对她的想法高度重视,各出一百万,解决了建校的资金问题。

从那时起,这个弱女子又开始在崇山峻岭间奔波,挨家挨户地做思想工作。

一个贫困户,家里三个女娃,全部在家务农。

她找到娃娃的父亲,斩钉截铁地说:

“你没有文化不要紧,要让女娃们读书,3个都读!”

一个失去了父亲的女孩,放弃学业回到家里务农。

张桂梅找到她的家门,女孩钻她怀里哇哇地哭,她抱着女孩说:

“高中上我那去读,我来负责,全部我都负责。没了爸爸,还有我们呢,没事的。”

有些人家穷,家里负担不起上高中、上大学的费用。

她一边给人塞钱,一边拍着胸脯保证:

“高中我们不收一分钱。上大学,我们也能帮忙。她想念啥,我们都帮。”

靠着磨嘴皮子,张桂梅把4个少数民族的100名贫困女生拉到了华坪女高。

全中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级中学,在这个女人的执拗下,轰轰烈烈地建立起来了。

弹指一挥间,恍如一梦中。

自2008年9月建校以来,张桂梅已经累计把10届高三应届毕业生,送进了高考的考场,送出了大山。

13年的岁月,1804名“大山里的女孩”的命运,被张桂梅改写了。

一名毕业生在临走之前对记者说:

“我们村里面,很多像我这样的同龄人,已经结婚了。如果不是因为张老师,可能我现在孩子都已经3岁了。”

可因为张桂梅的存在,这批原本只能嫁人、生子、务农的女娃,如今已经走到了全国各个地方,散布在各行各业。

她们当中,有医生;

还有教师;

她们成了那片贫困山区的种子,被张桂梅播撒在另一片肥沃的土壤上,生根发芽。

作为校长,作为教师,她可供人们诟病的地方太多。

每天凌晨天不亮她就起床,在操场上举着灯,冲着睡眼惺忪的学生们吼:

“快点快点,你迟到了哎,我还在这呢!”

中午,学生们去食堂吃饭,仅仅因为排队时说几句闲话,都要被旁边的她给数落一顿;晚上回宿舍了,在她的照看下,学生们还得在走廊里挑灯夜读。

她不光偏执,火性还大,面对毕业后回学校捐款的女学生,她直接黑着脸给人轰出去,就因为这个女孩选择了回归家庭、做了一名全职太太。

然而,不管是被她骂过的,还是被她的填鸭式教育折磨过的学生,没有一个埋怨她的。

因为只有她们自己知道,华坪女高的生源,学习基础有多差。

她们中有些女孩,甚至连小学都没读完。要把这样一群孩子送进大学,与登天何异?

所以张桂梅说:“人家说拼命刷题不好,但我们没办法,我们只有这个办法。”

路就在前方,别的千军万马过的是独木桥,但对这群女孩来说,她们过的是铁索。

除了拼命,别无选择。

正如储殷所说:

“不要去苛求那些处于困境当中、拼命向上的人们的执拗、偏激,甚至是狭隘。因为他们没有条件,没有资源去文明与优雅。”

执掌华坪女高的13年里,张桂梅带出来的大学生越来越多,身体却在一天天地被透支。

肺气肿,肾囊肿,颅骨骨瘤等23种疾病,折磨着这位64岁的老人。

关节炎和风湿病让她步履蹒跚,连上下台阶都需要外人搀扶。

她说:“我好怕晚上睡一觉,第二天人没了。那这群孩子们该怎么办呢?”

即便如此,一年365天,除了寒暑假,张桂梅依然天天陪伴着这群女娃,督促着她们。

无论严寒与酷暑,白昼或黑夜。

她永远是学校里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那个。

黎明前的黑夜里,她站在教学楼前,擎着灯,催促着学生们争分夺秒。

娃娃们给她取了个外号,叫“擎灯校长”。

她们心里比谁都清楚,那个擎灯的人,虽然每天的陪伴总是凶巴巴的。

但为她们照亮的,却是通往未来的光明之路。

6月29日,“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镜头里,张桂梅手上布满膏药,被人搀扶着上台领奖。

这一幕看哭了无数人:

“她走路都需要人搭把手了,却撑起了这么多女孩子的命运!”

如果世间有菩萨的话。菩萨的化名,一定是叫张桂梅。

希望每一个华坪女高的孩子,都能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题图来自人民网

作者:水木君。

来源:水木君说(ID:shuimujunshuo),我是水木君。剖析社会,分享教育观,与500万读者一起成长。有温度,有深度,有态度。每晚21:21,与你不见不散。让我们的呼声,成为推动世界改变的音浪。

也许你还想看:

© 2016-2017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