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美食 文章内容

气人!那么冰凉诱人的食物,南北方也要为它吵架 :(

发布时间:2021-07-14 07:58:01来源:艾格吃饱了

冰冰凉凉一碗粉

没有广告软文的公众号

以下是没事干研究院的最新研究成果

请放心食用

转眼就入了伏。炎炎夏日,食欲难开时,就喜欢吃一些冰冰凉凉的东西。

像是一碗碎冰,衬上软软滑滑的凉粉,

浇上蜂蜜,或淋上炼奶,再加上自己喜欢的配料,

空调房里,抱着一碗凉爽滑嫩的冰粉,此乐何及!

不过,说到凉粉,大江南北的人想的东西可能都不一样。

北方人说的凉粉,通常由各种谷物、豆类的淀粉凝固,加上咸味儿的卤,比如这样:

云南的豌豆粉、新疆凉粉、川北凉粉等,都是淀粉做成的凉粉。

而南方人的凉粉,多是冰粉、烧仙草一类,靠植物或海藻中的植物胶凝固,加上甜味的配料,像是这样:

虽然大多数南方的凉粉都像果冻一样,Q弹滑嫩,冰凉爽滑。

但其实原材料大有不同,结树上的、长海里的、爬地上的……

赞叹老祖宗们为了吃,什么化学实验都敢做。

今天来研究五湖四海的冰凉果冻,上一堂降温8度的好吃化学课~

都叫凉粉

但你吃的凉粉

是怎么做的?

原材料一:假酸浆籽

代表食物:冰粉、木瓜水

代表地区:川渝云贵

起于云贵、传至川渝的冰粉,和云南的木瓜水,都是假酸浆籽做成的“凉粉”。

木瓜水跟市面常见的水果木瓜没有关系,云南一带把假酸浆称为「草本酸木瓜」,故而得名木瓜水。

假酸浆形似酸浆,但果实不像其他酸浆属的植物一样可以食用,所以叫假酸浆。

图片来源:NeyeronFoter

虽然果实无用,但干枯后的籽可以用来做冰粉。

假酸浆籽含有水溶性果胶,这种果胶溶于水之后形成凝胶,所以能做成冰粉。

不足一捧的冰粉籽,在水里用力搓洗,释放其中的胶质。

终于知道为什么成都街头那么多店都叫——手搓冰粉了。

再加上一些石灰水,就能把一盆水变成果冻一般的冰粉。

石灰水中的钙离子可以吸引游离的羧基,让果胶分子构成更稳定的固态结构

静置一会儿,就会获得带着满满气泡、滑滑嫩嫩的冰粉:

浇上碎冰和糖水,再添上喜欢的配料,

就可以获得这样的冰粉:

舀一勺带着气泡的冰粉,咕噜下肚,身边的温度都降了三分。

划重点:

假酸浆籽含有水溶性果胶。

这种果胶溶于水之后形成凝胶,所以能做成冰粉。

石灰水提供的钙离子缔合果胶中的羧酸根离子,让果胶分子间构成相互交联的凝胶结构。

手搓冰粉为什么会有小气泡呢?大力揉搓和搅拌时,很多空气进入液体,而冰粉(水凝胶)有致密网状结构,可以包裹进去的空气,形成一个个小气泡。

原材料二:薜荔籽

代表食物:木莲豆腐、薜荔冻

代表地区:江浙地区

在鲁迅的老家,绍兴,人们常吃一种叫木莲豆腐的甜品。

虽然叫做木莲豆腐,但只是像豆腐一样软嫩,其形反而像玉石般晶莹。

制作木莲豆腐的,就是木莲,也叫薜荔。

鲁迅这样形容它:“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

薜荔和无花果同属于桑科榕属,长得也很相像。

图片来源:kaiyanwong223onFoter

掰开薜荔果实,里面有密密麻麻的种子。

薜荔籽和假酸浆籽一样含有果胶,取出晒干后可以用来做凝胶类物质。

同样是在水中搓洗薜荔籽,释放种子中的果胶。不过和假酸浆籽不同,搓洗薜荔籽的手法要更温柔。

卖家的解释是:植物和人一样,有不同的脾气‍♀️。

等到搓洗的手感变涩,水逐渐变成淡黄色,就可以静置等待薜荔冻成型了。

水润的薜荔冻中加点糖水,放在冰箱里镇一下,就是清甜解暑的夏日甜品。

滑溜溜的薜荔冻透着玉石一样的光泽,伴着糖水入口,凉爽宜人。

划重点:

木莲豆腐没有豆腐,是用木莲/薜荔做的。

薜荔籽和冰粉籽相似,都含有可溶性果胶。

但薜荔籽不需要用石灰水,且揉搓手法要轻柔。

爱玉冻由爱玉籽做成。爱玉是薜荔的一种变种,所以爱玉籽和薜荔籽很相似,但爱玉籽的果胶含量比薜荔籽更多。

揉搓同样质量的爱玉籽,可以让更多水凝结成冻。(真的专门有论文研究这个)

相比薜荔冻,爱玉冻的更加娇嫩,用勺子舀都要轻轻柔柔地。

阳光下的爱玉冻,像一汪水,晶莹剔透。

台湾夜市中的爱玉冻多加黑糖水和柠檬汁,但换个思路,加上百香果、柠檬和蜂蜜,也有另一番滋味。

冰箱里冰一下,一勺软嫩的爱玉冻,配上酸甜的百香果蜂蜜水,是让人瞬间凉8度的夏日甜品啊。

划重点:

爱玉是薜荔的变种,多长于台湾,但果实比薜荔大,爱玉籽也比薜荔籽含胶多。

纪录片《水果传》的第一集介绍了获得爱玉籽的方法:善攀爬的邹族小伙子,徒手爬上阿里山中十几层楼高的爱玉树,将果实打下来。收集起地上的爱玉果实后,经过削皮、刨开、烘干、回潮、翻开、晾晒等一系列步骤后,才能取籽。

图片来源:《水果传》第一集

代表地区:沿海地区

石花菜听起来或许陌生,但是它还有几个小名:琼脂、寒天、洋菜、海石花……都是它。

之前风靡小红书的和菓子,比如水信玄饼、锦玉羹,其实都是石花菜中提纯出的寒天粉做的菓子。

而石花菜本菜藻,长这样

和植物籽类不同,石花菜中的多糖物质溶于热水。

所以要想提取多糖物质使水凝结成冻,需要把洗干净的石花菜用布袋装好,放在水中煮沸。

水烧开后加一些白醋可以去腥,并且帮助胶质形成。

煮近一个半小时后,把粘稠的液体倒进容器里,耐心两三个小时,就形成了石花膏。

相比冰粉,石花膏更结实、有弹性,还有一丝海洋的咸腥味。

山东人民把石花膏切成块,淋上醋,浇上蒜泥、海米、榨菜碎、萝卜碎,做成了海菜凉粉,用天然的咸鲜遮盖石花膏的咸腥。

闽南人民把它刨成丝,

淋上糖水,码上喜欢的配料,做成一碗冰凉沁心的四果汤。

四果汤通常是四种配料,但在家做就可以加自己喜欢的料,无限量啦!

划重点:

寒天粉是从石花菜和其他藻类中提取的多糖物质。

新鲜的石花菜是红褐色的,晾晒后会褪成浅黄色。

煮石花菜时加一些白醋有助于去腥、形成胶质。

不同地区的四果汤有不同的配料,一般是三种配料+石花膏,但漳州的四果汤可以加十几种料,有了更多选择的空间。

泉州吃到的四果汤,研究员选了石花膏+芋泥、地瓜圆、绿豆,刚好四种。

代表地区:岭南地区

靠海的人发现了石花菜,而居住在温暖潮湿的岭南的人,发现了仙草,用仙草茎叶里的胶质,做出黑曜石一般的烧仙草。

仙草的胶质藏在茎叶里,和石花菜相似,也要煮过后才能释放出来。

沸水煮过仙草后,再加水揉搓仙草叶。

把两次得到的液体分别过滤,搅拌均匀,就有了煮出胶质的仙草汁。

单靠仙草中的胶质,还是较难形成冻状。要再煮沸加入粘米粉水,快速搅拌均匀。

放置冷却、凝结后,就有了这样一盒烧仙草冻。

切的时候,真的好~满~足~

阳光下的烧仙草,透着清亮的橄榄绿,吃起来有清新的草木香气。

鲜仙草煮久了,或者汁放凉了,成品会偏黑。

划重点:

仙草的胶质在茎叶里,但制作时还是需要淀粉辅助凝结成型。

鲜仙草和仙草干都可以做出烧仙草,但鲜仙草做出来的烧仙草偏绿,有一丝草木清香。

代表地区:两广地区

龟苓膏和烧仙草看着相似,但其实矜贵许多。

龟苓膏起源于广西梧州,传统龟苓膏以龟板和土茯苓为主料,两味原料各取一字,就有了龟苓膏这个名字。

以前推荐的网购龟苓膏就是梧州当地的老字号。

龟板中的胶原蛋白可以帮助龟苓膏凝固成形,现在的龟苓膏通常还会加入仙草或者淀粉帮助凝固。

龟:乖乖龟龟又做错了什么?

图片来源:RichardRicciardionFoter

将龟板、土茯苓,和地黄、金银花等中草药处理、熬煮后,就有了龟苓膏。

图片来源:《非遗美食:药膳》广西非遗·梧州龟苓膏

相比烧仙草软滑的质地,龟苓膏较硬,吃起来更Q弹。

加了这么多药材的龟苓膏,听起来很两广,很下火,很祛湿,很补……但也很苦:),即使浇了蜂蜜也掩不住甜蜜后透心的苦味。

划重点:

龟苓膏名字来源于原材料中的龟板+土茯苓,起源于广西梧州。

龟苓膏凝结主要靠龟板中的胶原蛋白,但现在的龟苓膏通常还会加入仙草或者淀粉帮助凝固。

龟苓膏原本用作药膳,还会加很多中草药一同熬制。

今天的化学课到此结束

请同学们认真整理笔记

明天闭卷考

题外

研究员努力搓冰粉的时候,总在想是谁第一个发现了这些植物的籽?

又为什么大江南北的人们,不约而同地做出这些凉凉冰冰的果冻?

它们又是如何从奇技淫巧的“炼金术”,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了街头巷尾的小吃美食?

(嗯,可能能写出三篇论文发核心期刊吧。)

想和更多小伙伴切磋「厨房化学课」?欢迎私聊研究员发送暗号做饭来分享美味~

(所有研究员都已同步信息,之前加过其他研究员好友的小伙伴无需重复添加哦~)

炎炎夏日,桃桃清爽浓郁好甜蜜!

作为糖份积累冠军,晚熟的无锡阳山湖景桃,已经上架。湖景是阳山桃中晚熟的品种,桃香格外浓郁,软糯多汁。

果型虽不如白凤,果皮呈乳白色,桃缝红润。果肉香软的湖景,甜度却更高,口感更佳。七八分熟度,收到后放上3天,熟果果皮易剥开。

轻轻吸允满满鲜美桃汁,是正宗无锡阳山桃的滋味。戳图购买了解更多

戳图购买

参考资料:

[1]吴文珊,林玮,林原,郑翠芳,陈友铃,刘亮.爱玉子瘦果的营养成分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4(6):84-88.

[2]颜文斌,姚茂君,彭清静.薜荔果胶的胶凝特性[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第23卷(第1期).

[3]谌国莲,孙远明,黄晓钰,吴青.中国凉粉草资源的研究与利用[J].农牧产品开发,2000.(05)

[4]朱向秋.假酸浆胶质胶凝特性研究[J].食品科学:1995.16(12)

[5]曾欣,苏蕾.水果传第一季第一集:变身[EB/OL].2018.

[6]江西卫视.非遗美食:药膳[EB/OL].2018.

本文的研究员

A

和一只小羊吃遍世界。

无法抗拒脂肪碳水的组合。

阿兔

是不吃兔兔的阿兔。

拿铁与啤酒爱好者。

摄影风格在浓油赤酱与清新爽口间徘徊。

更多好吃的研究成果

祖国各地好风物

文章转载请加微信「baojiclub」

© 2016-2017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