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军事 文章内容

川藏线上山河壮丽,这些人不能忘!

发布时间:2021-07-26 01:06:29来源:光明日报

近日,一则怒江大桥上摆满鲜花水果的视频火遍全网,网友们纷纷表示“破防”了。视频中可以看到,西藏昌都的怒江大桥上,密密麻麻摆满了鲜花、水果,路过的车辆鸣笛致敬。这些举动,都是为了致敬当年修建大桥牺牲的人民子弟兵。

怒江大桥,是川藏公路上的重要交通要塞,最早由奉命进军西藏的十八军承建。1950年初,解放军奉命进军西藏,因为西藏的路况实在太差,毛泽东同志指示进藏部队“一面进军,一面修路”。

像怒江大桥这样横跨在两座高山悬崖之间的大桥,川藏线上不止一座。记者驱车通过通麦大桥一带,深刻体会了为何这短短的一段路程,被称为“死亡天险”“通麦坟场”。

地处亚洲第二大泥石流群,通麦大桥一带降水丰富、土质疏松,修路尤为艰难。上世纪50年代,筑路大军历经千难万险才修通了该段公路,“让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的英雄口号就诞生于此。

筑路部队利用圆木铺排闯过水流湍急的险难

原十八军老战士路晨同志这样回忆1954年修筑通麦迫龙一带公路的往事。当时某工程部队负责修筑通麦大桥,筑路官兵持续作战,历经艰辛,克服重重困难,眼看着通麦大桥就要修好了,突发山洪泥石流灾害,大桥瞬间被冲走,桥毁路断!面对奔腾的江水、冲毁的桥梁,负责该桥设计的工程师两眼通红,忽然嚎啕大哭,张开双臂想要跳入江中与大桥共存亡,在战友们的劝导下才作罢。

据《中共西藏林芝地区党史大事记》记载,就在这一路段近二十天的施工中,由于洪水、塌方、飞石的袭击,梁兴邦、吴才滨等52位解放军指战员牺牲。再大的困难都没有难倒英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筑路官兵向自然灾害宣战,向困难挑战!终于在悬崖峭壁上修出了一条汽车的“栈道”,实现了通车拉萨。但由于自然条件太恶劣,栈道修通后,这条路上依然经常发生车毁人亡的事件。据不完全统计,仅1956年一年就有70人在这里丧生。

修路部队在江边崖壁上施工

对运输部队来说,走通麦段执行任务就是做好了随时牺牲的准备。那时川藏线汽车兵所在的营区有一座望夫桥,军嫂们常常站在桥上等待出任务的丈夫归来,如果按照约定时间没等来,基本上就是牺牲了。

通麦段上的“川藏线上十英雄”纪念碑,就印刻了通麦作为“死亡天险”的无情。1967年8月,某汽车团三营副教导员李显文奉命带领11、12连执行战备运输任务,途径通麦时,这里刚刚发生严重的塌方,道路被阻。李显文带领12连战士一起,从乱石堆中开出了一条通道,指挥车队迅速冲过了险区。当后面的11连车队赶到了塌方地段时,新的塌方又发生了,公路又被严重堵塞。面对险情,11连连长杨星春毫不畏惧,立即组织官兵抢修,但塌方越来越严重,只能将车队后撤到1公里外的安全地带,观察险情,寻机通过。在12连车队完成任务返回后,被阻在险区东西两端的两支队伍共同研究通过措施。领导干部身先士卒,战士们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两个连队各派5人挺进险区,冒着生命危险探察路况,研究车队通过险区的方案。正当他们分别从东西两端向险区中心前进时,突然一阵惊天动地的巨响,特大山体塌方暴发了,10位同志不幸当场牺牲。他们是营副教导员李显文,连长杨星春,副连长陈洪光,副指导员程德凤、谭仁贵,排长曲月伦,班长杨庆忠、李荣富,战士陈昌元、李兴富。牺牲时,年龄最大的33岁,最小的仅22岁。“川藏线上十英雄”纪念碑不但纪念这10位英雄,也是纪念整个筑路运输过程中在这里牺牲的烈士。

“川藏线上十英雄”纪念碑

如今,汹涌的易贡藏布江上并列着三座桥,悬索吊桥、汽车保通便桥、通麦特大桥。2000年4月9日,波密县易贡乡发生世界罕见的巨型山体崩滑,原有的通麦水泥桥被冲毁后,5月,建设者力排万难建起了悬索吊桥,为修汽车保通便桥运送材料。中间的汽车保通便桥建成于2000年12月,承重仅有20吨,每次只能单向通过一辆车。2015年底通车的通麦特大桥上车流穿梭,承重量达到400吨,交通状况得到极大改善。

并列分布的悬索吊桥、汽车保通便桥、通麦特大桥

时光无言,精神有声。通麦天险见证了一代又一代筑路人不畏艰难的奋斗故事,留下一首首说不完的赞歌。如今,每逢旅游旺季,川藏线上自驾游的车流不断,人们欣赏着祖国的壮丽山河,但我们不能忘记,天堑变通途背后,躺着一群无言的英雄。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赵斌艺)

来源: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赵斌艺

责编:王远方

编辑:张雪瑜邢妍妍

© 2016-2017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