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7-30 22:13:09来源:团结报文史e家
1927年8月1日,举世闻名的南昌起义打响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等党和军队领导人在此役中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作为当时主要领导人之一的谭平山,也同样功不可没。
谭平山
大革命失败以后,为了反对蒋介石、汪精卫疯狂屠杀人民的恐怖政策,中共中央派遣李立三、邓中夏、谭平山等前往九江,准备组织力量,继续革命。7月19日,谭平山抵达九江后立即召集有关负责同志,商讨举行南昌暴动,解除国民党第三、六、九军在南昌的武装,建立革命政权。瞿秋白等中共领导完全赞同九江会议的意见,起义进入了紧张的准备之中。
谭平山了解到二十军军长贺龙很早就接近共产党,而且不满国民党右派的争权夺利,积极寻求政治出路,便约见贺龙谈了南昌起义的想法,贺龙表示坚决支持。不久,前委决议让周恩来亲自前往二十军军部,把起义的计划告诉贺龙。贺龙同志坚决表示:党叫我怎样干,我就怎样干。
谭平山
7月27日,谭平山、李立三等同志到达南昌,住进贺龙军部。周恩来抵达南昌后,在江西大旅社正式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前敌委员会,负责领导南昌起义的工作,谭平山也参加了前敌委员会的领导工作。
7月30日清晨,张国焘以中共中央代表的身份来到九江,他认为时机不成熟,试图阻止起义的进行。但遭到了谭平山等人的反对,双方意见分歧很大。
随着形势更加紧迫,张国焘已无法阻止起义的爆发,他又企图以修改起义宣言为由,拖延时间。在谭平山和周恩来的努力下,经过激烈斗争,最终否定了张的错误意见,决定起义于8月1日举行。
8月1日凌晨2点,在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前敌委员会领导下,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南昌起义终于爆发了。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谭平山、李立三、聂荣臻等人亲自领导和参加了起义。经过5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全歼了南昌的反动军队,胜利的红旗在起义总指挥部大楼高高升起,南昌城内一片欢腾。
上午9时,谭平山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名义,在江西省政府西花厅主持召开了国民党中央委员、各省委、特别市、海外党部等代表的联席会议。会议选举产生了新的革命政权——革命委员会,讨论通过了联席会议宣言,宣布了政治纲领。大会推定宋庆龄等25人为革命委员会委员,宋庆龄、邓演达、谭平山、张发奎、贺龙、郭沫若、恽代英7人为主席团。
起义胜利的第二天下午,南昌贡院旁边召开了声势浩大的群众大会,庆祝起义胜利。到会群众数万人,旌旗蔽日,欢声震天。谭平山在会上致词,大会在热烈的口号中结束。
起义部队沿用了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番号,由贺龙代理总指挥,叶挺代理前敌总指挥,刘伯承任参谋长。下辖三个军:第二十军军长由贺龙兼任,党代表廖乾五;第十一军军长由叶挺担任,党代表是聂荣臻;第九军副军长由朱德担任,党代表是朱克靖。
对于这次起义的胜利,谭平山感到由衷的高兴。他精神焕发,干劲倍加,积极领导着革命委员会的各项工作。他高度评价了这次起义的伟大意义,说:“过去,中央采取妥协政策,只有八一南昌起义,才算真正把领导权掌握起来,从而开创了中国革命的一个新时期。因此,它可以和十月革命相比。”
南昌起义的胜利,给南京、武汉的反动派以有力的打击,震惊了国内各类反动势力,他们纷纷集结队伍,准备围攻南昌。迫于南昌易攻难守、敌我力量悬殊的压力,谭平山和周恩来等决定南征广东,重建革命根据地,以便再来一次北伐统一中国。他们的具体目标是打到广东的东江流域和潮、汕之地,找一个海口,取得苏联军火的接济。
从8月3日至5日,浩浩荡荡的起义军先后撤离南昌。谭平山带领革命委员会所属机关人员,随军南下。8月8日,“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的武汉国民党中央,宣布开除领导南昌起义的谭平山、林伯渠、吴玉章等人的党籍,当时在行军途中的他们并不知道,事后得知时,只是一笑置之。
起义军从临川出发,经宜黄、广昌到任田,击溃了敌军两个团,于8月27日占领了瑞金。革命委员会在瑞金召开了祝捷大会,起义军和人民群众共庆胜利,谭平山在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说。在瑞金,谭平山和周逸群介绍贺龙同志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稍作休息之后,起义军开始东进汀州。部队分成三批:第一批由叶挺、贺龙率领主力部队前进;第二批由谭平山带领革命委员会各机关人员跟着前进;第三批由李立三负责收容和运送伤病员,最后由周士第率领所部为后卫,阻击敌人尾追。队伍浩浩荡荡直奔潮汕。
为避免帝国主义对革命委员会和起义军的无理干涉,应付外交事务,决定继续沿用国民政府的名义,由谭平山担任国民政府委员长,又把陈友仁等列入政府常务委员,另加入一批工农分子苏兆征、顾顺章等为委员。部队在汀州进行了短期整训,便抵达福建上杭。
起义军占领汕头以后,敌人以其优势兵力,分围合击。起义军在三河坝、潮汕、汤坑等地和敌人激战,市内敌人也乘机扰乱,起义军腹背受敌,形势严峻。关键时刻,张太雷带着中央的指示和“八七”会议精神,对南昌起义后领导人日后的去向作出决定:张国焘和李立三回上海与中央另行商定今后政策,谭平山取消革命委员会委员长以后,也应离开这里;前线仍由周恩来负责。
谭平山之墓
谭平山在离队前参加的最后一次会议上,难过地说:“如果多一师兵力,可能不致败下来,但事已至此,没有办法了。”不久,谭平山南下香港,开始了他曲折的人生旅途……
作者:劲帆
编辑:王富聪赵昕
团结报文史e家原创内容,如需转载,请联络我们获取版权。
除了带给您优质黔货
更希望我们能带您
去了解贵州深山里的故事
敬请关注
博爱扶贫云商城
那家网/苏宁易购
黔货出山,我们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