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教育 文章内容

教育再次回归学校和家庭的时代已经来临,你准备好了吗?

发布时间:2021-07-31 11:34:37来源:儿童心理课堂

置顶儿童心理课堂,伴你探索解读儿童心理,阅读、看见

作者:

图片:

来源:

对于教育培训机构来说,这一年都不好过。而过去几日的政策出台,股价跳水,正式宣告了教育市场化的终结。

朋友圈都在转发这次的双减政策,有的拍手叫好,有的关心后续课外班安排,还有的各种替培训机构大佬“分忧”。

说实话,这次的力度大家只有可能低估。教育市场化过去20年的高速发展导致无序和有失公平,教育非盈利性的定位是不能变的。

无论我们是当热闹看,还是觉得和自己无关,但势不可挡的是教育市场化的时代已经终结,取而代之的是教育回归学校和家庭的时代全面到来。

1

80后父母经常说的一句话:我们小时候都不上课外辅导班,不也照样考大学找工作吗?

也许这句话时隔30年后,又要成真。

90年代读书的时候,教育的主体是学校;经历过这将近20年的教育市场化洗礼后,我们真的还能重回那个教育学校化的时代吗?

我认为,学校教育一定在升级,在承担更多公平的义务教育职责。

但真正教育的本质从来都是家庭扮演重要角色,当我们一边为减负大松一口气的时候,真的只是单纯轻松吗?

一定不是,毕竟发生过的一切都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和认知,过去20年的教育市场化,让我们这代父母看到过前排的观众,前排的观众也习惯了自己的节奏,未必会轻易停下脚步。

我们也清楚,当教育再次回归学校和家庭,家长的责任从来没有减少,只是方向更正确、消费更理智。

毕竟,教育家庭化从来都是教育的本质,为人父母本来就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但对比30年前我们的父母,这代父母的教育目标更多元化、更国际化,所以当代父母的教育家庭化也在升级。

很多年后回头看,这次双减一定是标志性事件,教育再次回归学校和家庭的时代已经来临,你准备好了吗?

2

从长远来看,国家的“双减”绝对是利国利民,教育一定要维护公平性、非盈利性,才能真正选拔出优秀的人才;对于每个家庭而言,享受公平的义务教育资源,而不是被无序的市场化机构制造焦虑,一定是好事,也是减压。

这次政策的出台,让我们更明确教育的方向。我们重视教育、重视人才,但绝对不是只重视成绩。

很多专家从不同视角解读了这次的政策,作为一位家长,在我看来对每一个普通家长的影响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

1、学龄前学科学习禁止。

2、学校会陆续提供更多课外时间段的安排。

3、义务教育阶段的周末、节假日培训都禁止。

这次双减政策背后的长远意义,绝非简单地治理某些无序的培训机构,而是有更深远的意义。

1、全社会义务教育的责任是为了提高全民教育水平,同时在相对公平的环境下选拔出优秀的人才。而教育市场化不仅会导致家庭在教育上投入压力过大,而且不利于识别真正有天赋的孩子。

2、教育无小事,无论是未来国家发展需要的人才和劳动力,还是每个家庭的幸福安定,孩子问题从来都是每个中国家庭最关切的。

3、义务教育阶段的落实主体要回归学校,优秀老师回归学校,优秀的课外资源可以有,但应该陆续由学校来落实。

看清楚这些,就能明白这次力度肯定会管到底、管到位。作为家长,我们要做的是回归到每个家庭本身,来谋划自己孩子的教育规划。

3

在考虑自己孩子教育规划的时候,一定不能脱离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主线。

如果说这个时代教育的特点,那就是多元化。

多元在教育标准、求学出路、职业认知的多元化。

很多时候大部分家庭的教育标准是跟随着社会选拔标准改变的,但这个标准一定不要仅仅局限在就业标准,而要放眼终身教育,着眼于成才,而非高分。

关于这个时代教育标准最好的一个解读就是“培养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

所以,这个时代人才的标准更全面,要求更高,而不是简单的“减负”。

大家都不难发现,20年前的教育标准就是考上好大学,而这代父母却对孩子的目标越来越多元化,不仅“优秀”的定义已经因人而异,而且追求“幸福”而非“优秀”在逐渐成为很多父母的期望。

第二个多元化是求学出路的多元化,职业教育的发展、终身教育的完善,已经让高考这个独木桥的地位在动摇。

第三个多元化就是职业认知的多元化。过去认知里的铁饭碗,早已经不是唯一的选择。市场化下很多职业都可以有所成就,都可以让孩子有机会过好这一生。中国经过过去几十年的高速发展,未来各类职业选择都会给孩子们更多的发展路径,也许他们从事的职业是我们从来没经历过的。

4

那么接下来问题就来了,正是因为教育标准、求学出路、职业选择的多元化,教育没有标准答案成为了唯一正确答案。

而这个答题人,只有你和孩子。所以不要再盯着所谓前排的观众站起来了,或者别人家的孩子学了什么,因为很有可能你们走的不是一条路。

当然,如果选的都是高考、出国,那么还是有竞争性的,这就需要自己把握孩子的节奏定好目标。

作为家长,曾经想把孩子丢给补习班的简单粗暴做法,一去不复返了,留在我们面前大概有两条路:

1、更多投入到家庭教育,拼爹拼妈的时代落到每天、每晚、每个假期,而不是简单的投入金钱和资源。

2、对于一小部分家庭来说,一对一辅导的选择应该还会存在,但价格也许只适合小部分家庭。

所以,想清楚自己的孩子和家庭实际情况,选好自己的路,心态上轻松上阵,行动上日复一日,方向上灵活调整,大概是最好的应对方式。

曾经周末混迹各种补习班的场景,也许会变成父母亲自上阵,或者从课堂走向更多生活教育中去。

选择哪条路,你和孩子说了算;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开始重新思考,做好准备了!

最近这几天我带着全家人暑假出游,虽然忙乱,却很开心,一路带着孩子,每到一处他们都各种新鲜,也是另外一种成长。

说实话,这一波双减政策,让我这个老母亲心态上放松了不少,图图从15号放暑假就一直在社会实践(旅行),图图爸经常开玩笑说他是全北京最轻松的小学生。

这篇文章是我在宁夏旅行的路上写的,是自己对于最近政策方向的思考,也是一位普通二胎妈妈对于孩子教育的反思和调整。

我一直坚信,没有完美的教育,也没有完美的父母,只有因材施教的智慧和尽心尽力的陪伴。

毕竟,教育也只是爱的一部分,我们更应该珍惜和他们在一起的每分每秒。

-END-

喜欢这篇文章,别忘记分享到朋友圈哦!

*作者简介:图图妈,公众号:三个妈妈六个娃(ID:pkumum),三个北大妈妈,三个职业女性。六个萌娃四男两女,每家两只。每天原创分享科学育儿知识、素质教育心得、品质生活理念。探讨亲子关系、家庭关系。吐槽家长里短、社会百态。

欢迎投稿,邮箱:tg@yrbaby.cn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 2016-2017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