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八卦 文章内容

贩卖女性焦虑,刘涛求求你不要再端着演戏

发布时间:2021-08-01 10:50:08来源:电影头条

文章来源于电影杂志(ID:dianyingzazhi8)

已获得转载发布授权

作者:我是影小妹电影杂志——为你发现好片

我是真的爱你

导演:吕行编剧:丁丁/王宛平主演:刘涛/杜淳/李念/王媛可/袁文康/王天辰/代旭/隋兰

近日,由刘涛、王媛可、李念主演的女性题材精品剧上线了。

讲述了身份背景不同的三位女性,在面对生育压力、事业和家庭等多重难题时,寻找自我成长和价值的故事。

剧集才播了几集,评论严重两极分化,有人说:严重贩卖女性生育焦虑,只会让女性在职场上更加寸步难行;又有人说:涵盖了如今很多年轻人的生活态度,是女性的觉醒。

所以,到底这部剧演了些啥?

首先来看看人设。

刘涛饰演的萧嫣,职场上叱咤风云的独立女性,三十多岁了,不婚,未育,宣称真爱只有自己,随时准备勇攀事业高峰。

工作严肃认真,雷厉风行,穿着高档职业装,手提名牌包,好像永远一副拒人千里之外的样子,遇到下属犯错,永远一副睥睨一切的表情。

来,再上张剧照,是不是跟《欢乐颂》里的“安迪”一毛一样?

话说当年的“安迪”的确让刘涛圈了不少粉,但是今年她主演的《陪你一起长大》和《大宋宫词》表现确实不佳。

特别是在角色塑造上,演技套路化,模式化严重。

好像演完安迪之后,演啥都是一个样,霸气上位外加搞事业的剧情,感觉就是换了件戏服的安迪在各大剧组串场。

在新剧里,萧嫣不仅是女强人,而且是那种很有女性主观意识的女性典范,遇到臭男人分分钟可以把对方秒成渣渣,具体操作是这样的:

譬如在第一集开头,萧嫣就撞上了“客户爸爸”的老婆怀疑老公出轨,大闹会议室,她一边安抚人家老婆,一边给对方化了个美美的妆,然后就开始强行灌鸡汤——

人生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只要你永不放弃;

你要懂得善待自己,爱自己,才能得到尊重;

女人一定要懂得保护自己,去反击那些伤害你的人。

然后,萧嫣居高临下地讽刺了一顿客户爸爸就走了。

哇塞,真的好霸气的哟~(白眼)

其实很多观众早就对刘涛的一成不变产生审美疲劳,演个现代剧就是职场精英,商界“女魔头”,角色大致相同,演技似乎也没有多大提高。

总结起来就是言辞犀利,抬高音调,走路带风,所向披靡,包括之前在《大决战》中也是这样的状态,观众如果不看剧名,基本分不清她在演啥。

走这类“精英”角色路线的其实不只刘涛一个,陈数的职场熟女和大佬领导形象相对比较自然。

职业装,高跟鞋,画个浓妆在写字楼里随便走走就是“女王style”,气场十足,而刘涛的女王范儿还有细微的刻意感,气场起来前非得有个“起势”。

最可笑的是,为了引出女性为了孩子和家庭的付出,该剧会出现很多萧嫣的“画外音”。

而这些画外音全程单一又乏味,感觉编剧纯粹为了引出话题,想引起观众共鸣但又没有任何说服力。

目前该剧评价大致就是文章开头说的两个观点,一是太贩卖女性焦虑,二就是真实地反映了职场女性的悲哀。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女性在职场上都会遭到不同程度的歧视,譬如女性过了30+,只要已婚,就算选择丁克,用人单位也会有所顾虑。

譬如前脚生孩子,后脚职位有可能被人顶替,等到休完产假回来,要么没有合适的岗位,要么就是换一个岗位从头再来。

这也是导致有很多女性不敢结婚生子,又或者是晚婚晚育的重要原因之一。

然而该剧在这个问题上却夸大事实,譬如萧嫣的女助手因为怀孕,工作上丢三落四,被萧嫣说了一下就崩溃大哭了。

助手这么一哭,好嘛,感觉女职员怀孕后就好像更加说不得碰不得。

这哪是在为职场女性争取话语权,简直就是在添乱,你让那些直到生产前一天还坚持在工作岗位上的女性同胞咋想?

然后就是萧嫣的竞争对手,王媛可饰演的陈娇蕊。

能力没有萧嫣强,工作处处被压一头,好不容易怀孕了,却不想在关键时刻放弃多年来的劳动成果。

加上她看到别的女同事怀孕,要不主动辞职,要不等着被炒鱿鱼,为了保住工作,她想当隐孕一族。

当然啦,陈娇蕊到最后也没瞒住自己怀孕的事,被迫暂停工作,回家休养。

骤然失去工作,陈娇蕊心情差到极点,看着萧嫣每天光鲜靓丽地发朋友圈,而她像个黄脸婆一样,被婆媳关系和嗷嗷待哺的女儿折磨得精神衰弱。

其实很多国产剧的通病都是为了矛盾而制造矛盾,不符合逻辑,离地又不现实。

譬如陈娇蕊生产后,婆婆为了省钱,把月子中心和月嫂都给退了,但是以陈娇蕊的人设,怎么说也是个大集团的中层干部吧。

加上丈夫是个医生,难道就没有钱再请人或者再联系一家月子中心吗?

一定要在家里搞得鸡飞狗跳,天怒人怨吗?

本来嘛,观众看这些剧就是图一乐呵,既然不是喜剧那就是寻求共鸣。

在剧中,明明可以换个方式解决问题,硬要把问题无限放大,到了最后,剧看完了,观众难受,问题还是那个问题。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不是生活的夸大化,脱离现实的艺术就是无根之木,然而此类题材的编剧似乎都跳不出固有的怪圈。

譬如老早的《下一站是幸福》《三十而已》《我的前半生》,观众们刚想夸几句题材不错,很快又被打脸。

说好的女性独立,追求自我,可“撕小三”的情节倒成了标配。

当下被资本逻辑绑架的电视剧,体现出强烈的逐利属性。

为了追求高关注度,满足电视剧开篇“七分钟定生死”的收视法则,编剧将极致高潮前置,而后面应该推向高潮的情节则可有可无,自然造成情节坍塌和烂尾。

“批量”生产烂尾剧,是现实题材创作的大忌。

由此可见,剧作最为核心的还是人物,剧作要从人物和剧情来生根并往下推进。

反之,如果只想着要靠什么话题能引爆来倒推,这种流量思维会让作品沦为功利肤浅的“配方剧”。

所以,根据以往的观剧经验,《我是真的爱你》往后的剧情说不定又会狗血撕逼,出轨原谅,最后皆大欢喜。

那么请问,这样打着讽刺现实,为职场女性发声,事实上又放大矛盾制造话题,贩卖焦虑旗号的剧集还能走多久?

图片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厚九

商务联系请加QQ:1900556960

© 2016-2017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