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8-02 22:56:33来源:壹牛家长圈
壹牛家长圈
不仅是牛爸·牛妈·牛娃的圈子
关注
家长社区
学业指导
升学规划
研学活动
志愿填报
课程推荐
试卷资料
留学咨询
电话
028-86691808
网址
www.16jzq.com
地址
成都市青羊区锦都一期18楼3号
文|白如冰
来源|知乎
一直以来很流行的说法就是,北京的学生考清华北大很容易。
那么北京的学生和外省的那些学霸们相比水平会有差么?
如果在进入北大清华之后,地域的差异并没有影响个体的发展高度,是否意味着现有的选拔制度是合理的?
我有必要开宗明义地讲一下,我只是陈述我这些年的见闻。
我老家在农村,初中就读于一家小县城中学,高中来到省会城市,大学考到北京,大学期间还辅导过学生。
我亲身体验到了,中国各个发展程度不同的地区,在教育资源上的差异。
至于社会是否公平,制度是否合理,不在我讨论范围之内。
所以如果你觉得我描述的现象不公平,那也请你想清楚——我,就是你所说的不公平遭遇的实际经历者、承受者。
我相信我的答案还是道出了一些人的心声的,所以我也希望有的人不要把赞同我的回答等同于维护这个制度,谢谢。
01
小县城学霸太容易
把学习当成自己唯一的爱好
作为一个外地考生,我曾经一厢情愿地以为,清华北大在北京招生名额多,所以北京学生比起我们一定弱爆了——你们有啥了不起啊,信不信来陕西我分分钟考死你啊。呵呵,老子来清华了,你们就等着给我们垫底吧。
结果实际上,北京学生的表现整体上是比较优秀的,而且实际上名牌大学里比较容易堕落垫底的是小县城学霸……
小县城教育条件落后,学霸为了考入名牌大学在学习上投入的时间要多于京沪大城市学生,兴趣爱好、视野就逊色了。
有不少人质疑才艺的作用,并且玻璃心地认为我说大城市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展自己的才艺,所以素质更高更应该被录取。
图片来源:电影《扶桑花女孩》
才艺最重要的价值不是拿来比较考核,才艺最大的作用是丰富学生生活,让人快乐起来。
我说小县城学霸容易缺少发展个人才艺的机会,不是说他们素质低人一等,而是他们太容易把考第一当作自己唯一的爱好了。
但是当他们到了强手如林的名牌大学,第一名离他们远去之后,太难找到生活的乐趣所在了。
02
学霸首先就是要学会
接受自己的「普通」
有种观点很有趣,意思是说:从落后地区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天赋上自有其过人之处,所以……
这句话符合大多数人的想法,但以我多年来的实际观察,对来自教育相对落后的地区考入名校的学生而言,这种想法带来的负面作用远大于正面作用。
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不是相信自己的杰出,而是接受自己的普通。
图片来源:电影《嘉年华》
不是盲目相信自己在中小学时代神话将会延续,而是从独立完成每一次作业、跟上每一堂课开始做起。
而他们的普通,并不是彻底的泯然众人,而是在优秀环境中的普通。
但是的确有许多人没有完成,从「英雄」到「凡人」的心态转变而堕落。
不过只要坚持下来的人,最终取得的成就还是不错的。当然,在他们所比较的环境来看,他们取得的成绩依然是「普通」的。
03
北京学生的优势
到底在哪里?
视野、才艺这些容易引起争议的,我就不说了,只说学业。
北京在基础教育上的优势之大,是我在外地的时候难以想象的。
我曾经在北京一家教学机构,长期辅导高中生参加物理竞赛,也带过多年的家教,北京优秀的中学生的水平真是好的出人意料。
而且我发现,尽管清华北大在北京招生名额很多,但是父母教育程度不高的北京土著家庭,却很少有孩子考上清华北大。
图片来源:电视剧《小欢喜》
就我在北京的生活经验来讲,尽管清北在北京的招生比例远高于外省,但是对于很多土生土长的老北京而言,清北还是那样遥不可及。
甚至可以讲,清华北大在北京的招生名额,多数被那些早些年通过自己努力,考入北京、留在北京的外地人的后代所瓜分。
我在清北认识的北京同学,大多数父母教育程度都很高,就职于北京的政府机关、高校、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等。
你只要想想,每年有多少学生考入北京的高校,然后留在北京继续发展,就可以理解,北京的学生家长这个群体相比外地学生家长这个群体,在教育程度上的优势是不断扩大的。
图片来源:电视剧《小舍得》
04
学习好的学生不是教出来的
而是熏陶出来的
清华北大纯理科专业的学生,有不少因为就业的压力选择当中学老师。
我当年在做物理竞赛的时候,老师把很多题目讲的绕,而我吃透这些题目后就非常简洁直白的做了出来。
我在给我的学生讲的时候,学生就会觉得这题目原来这么简单直接。
其他人反复提到一个事实,就是北京高考题难度比较小。
但是北京的尖子生日常训练的题目,难度绝对是不小的。
而且水平较高的老师往往把难的东西讲解的很简易,所以北京的尖子生也往往自以为自己学的东西很简单。
学习好的学生不是刻意教出来的,但是往往是熏陶出来的。
教育程度比较高的父母、老师,熏陶出成绩好的学生,容易太多了。
北京学习最顶尖的学生是非常强的。而且近年来的趋势是,北京最优秀的学生选择直接出国,而不是上清华北大。
图片来源:电视剧《小舍得》
最后,我对那些即将进入清华北大的外地考生,特别是小县城的考生说:
你们的确比北京考生付出了多得多的努力,但是你们多出来的努力并没有用在学习新知识上,只是重复性的训练以求少犯错误而已。而你们将来的北京同学,有不少已经在大学的课程上走了很远很远了。
05
县城教育的黄金时代
我的父亲当年在陕西的一个农村读书,而他的高中数学老师,是西北大学数学系的教授。
在那个如火如荼的年代里,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学生,在运动中「卷」的太深了。
而我父亲这样落后地区的人,反而有了安心读书的时间,并且在被下放的知识分子的教导下,学到了很多东西。
我父亲这代人,在高考之后很快就崭露头角。
图片来源:电影《中国合伙人》
而我父亲这代人在考学的时候,城乡二元制是很森严的,农民是农民,干部是干部。许多来自农村的优秀的孩子,因为急于摆脱农民身份,加之信息闭塞,报考的志愿往往严重低于他们的水平。
很多本来学习非常优秀的学生,误打误撞成了小县城的中小学教师。
他们凭借扎实的功底,创造了落后地区基础教育的第二波奇迹。
我清楚地记得,我初中的时候一个中年化学老师,做初中数学竞赛题,如同砍瓜切菜,比很多年轻的数学老师都要熟练。
但是这第二波奇迹,也在逐渐离我们远去。因为小县城出现这样优秀的老师,会很快被大城市的中学挖走,而且之前的那波人,也到了退休的年纪。
图片来源:电影《老师·好》
以陕西为例,曾经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在各个城市、县城是比较平均的。
但是这些年,清华北大在陕西的招生名额,日趋被几所超级中学垄断,而周边的小县城,年级第一能考个西安交大就谢天谢地了。
而那个小县城基础教育的黄金年代,是以无数优秀的知识分子,被迫扎根在基层从事基础教育为代价换来的。
END
丨壹牛家长圈丨
你在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