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教育 文章内容

学科培训真的“不需要”吗?

发布时间:2021-08-11 11:07:06来源:灰鸽叔叔

上个周末做了一场时间挺长的直播,除了讲主题外,也即时回答了一些问题。肯定谈不上什么金玉良言,但也许可以作为参考,昨天仔细回忆了一下,简单记录几个。

问题1:给孩子报过街舞,小主持,跆拳道,吉他,书法,发现他没一个喜欢的,不知道还要不要坚持?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会认为孩子贪玩、没有学习的意愿是吧。

其实这个“不喜欢”里头有好多好多维度,一定要把它拆出来。比如,是不喜欢这个课程,还是不喜欢这位老师,还是不喜欢上课的环境,还是不喜欢同学?

如果真的是“不喜欢所学习的内容”,那稍微劝一劝,劝不了就算了。但如果是后面这些“非内容因素”,那就把这些因素调整掉。而且如果你真的仔细问问,就会发现后面这些因素,尤其是“和同学相处不愉快”是概率更大的原因,并不是真的“孩子对这个学习很反感”。

例如我儿子也在读培训班,我不觉得他真的对学习有兴趣,但因为班级里有很多能玩在一起的朋友,他就愿意背着书包去。同一个班里,还有一个“小天才”——家长认为孩子的水平足够,把三年级的孩子塞到了六年级的班里,但因为实在和大家“玩不到一起”,孩子很快就不肯来上课了。

找一找孩子好朋友的家长,说不定水到渠成。

问题2:学科培训真的会“不需要”吗?

“降温”从来不代表不需要。

“降温”是什么意思?简单说,在这个领域,原本大家都在朝100进发,但后来发现100拉不开差距了,要求就提到120;再后来120也不成了,要求就变成了140……

但是,这个越来越高的要求大幅占据了其他领域成长的空间,而且将来能派上用场的本领,依然是原来的100——所以,需要把140“拉回来”。

但它只是拉回到100,而不是拉到0。如果你只有60、70……依然得努力靠近100。

这种减个毛线球啊

残酷一点说,需要琢磨“接下来怎么办”的,应该是过了100找不到140的,而不是那些还不到100的。

就算外头有些做法矫枉过正,咱家长和孩子可不能跟着“过正”。

问题3:“非学科培训”的方向在哪里?

诺,大概是这张图:

它可能存在的难点是这样的:

所以得意识到这些事:

这里有两件事情可以说一说:

一个是“合作”类的学习可能会凸显价值。像学科类学习,讲究的是“完全竞争”,就是比谁的分数高,我第一你就得靠后,教室里主要是“对手”;而素质类学习,往往有“合作”的因素在。比如我以前参与的一些营地活动,例如大家一起在学习中搭一栋房子,参与一次节目录制,同学们在主播、导播、编辑等各种岗位上分工,讲究的就是“协同性”。你一个人优秀是没有用的。

另一个是“非学科”不是脱离“学科”的。套用一句物理概念的话说,双方互为作用。前段时间有同学说“作文里找不到可以使用的新闻素材”,我了个去,复杂的不说,《给孩子的商业周刊》一年有两百多个,好词好句都有,难道没发现吗?

问题4:对“追星”怎么看?

可能大家会觉得我要说“要看追什么星,要追科学家,追奥运冠军,不要追小鲜肉……”

这种话常常“绝对正确但没有实用价值”。追演艺明星其实也没问题。甚至于,有同学以前追过吴亦凡,我觉得也没问题。现在觉得痛心疾首,就证明是非观是正向的。

我这里有一个非常简单的标准:是否会为了这个远方的“星”,和身边的人起冲突?

比方说,你特别崇拜这个明星,然后你的亲戚朋友说,哎呀我觉得这个明星不过如此,你就愤怒不已,破口大骂,甚至绝交?

如果“是”,那这个“追星”就是要警醒的。

为了一个不熟悉的人,主动把身边的人变成敌人,一定是一件会让自己后悔的事儿。

谢谢大家。

点击阅读原文也可以哦

© 2016-2017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