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私语 文章内容

“她现在才知道感情是多么微不足道”

发布时间:2021-08-13 15:09:34来源:豆瓣读书

关注并星标豆瓣读书遇见更多好书

一谈恋爱就上头,把全部精力和心思放在恋人身上,为了讨好对方过度付出牺牲,把未来幸福寄托在对方身上,觉得离开对方就活不下去……

这种爱情至上的思维模式在今天被称为“恋爱脑”。

爱情,可能是古往今来整个社会对女性最持久、最成功的一次营销。从童话故事里“王子和公主最终过上幸福的生活”,到偶像剧中“霸道总裁爱上我”,以及生活中那些事业有成却不断被催婚催育被要求“平衡事业和家庭”的女性……

在这种旷日持久、无孔不入的渗透下,大多数女性主动或被动地将浪漫和爱情当作最大的快乐,将婚恋视作人生最重要的课题,将家庭当作押注最多的投资,实在是拿自己的人生进行一场豪赌啊。

今天这份书单,专治“恋爱脑”,“下头”效果明显,请谨慎服用。

包法利夫人

作者:[法]福楼拜

“爱情对她来说,应该突然而来,光彩夺目,好像从天而降的暴风骤雨,横扫人生,震撼人心,像狂风扫落叶一般,把人的意志连根拔起,把心灵投入万丈深渊。”

包法利夫人一生为爱而活,最终也因爱而死。她单纯、敏感、沉溺幻想、渴望浪漫、极致的爱情和生活。她嫁给了忠厚的乡村医生夏尔,却厌倦单调枯燥的乡村生活和平庸的丈夫。

在激情和欲望的支配下,她陷入了几段婚外恋,她以为那是纯粹的、伟大的、独一无二的爱情,她以为在情人的眼里,自己是特别的,自己遇到的人是特别的,她一次次想要不计后果全力以赴,却一次被欺骗、背叛和抛弃,直到走向自我毁灭……

福楼拜残忍地撕开蒙蔽了包法利夫人的那块“浪漫爱情”的遮羞布,让我们看到了残酷的真相:“她现在才知道感情是多么微不足道,是艺术把感情无限夸张了。”

这根本不是什么爱情小说,简直就是恐怖小说,看完让人全身发凉,瞬间下头。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

作者:[英]弗吉尼亚·伍尔夫

包法利夫人的悲剧,固然有个人原因,也与时代的局限性分不开。一位生活在十九世纪法国农村的女性,除了将热情寄予爱情和家庭,似乎也没有什么别的选择,独立更是无从谈起。

到了二十世纪,女性的解放和独立有了一定基础。

1928年,英国作家、女性主义者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剑桥大学下属女子学院发表演讲时建议女性要有自己的收入和自己的房子,“一个女人如果打算写小说的话,那她一定要有钱,还要有一间自己的房间。”

在后来出版的《一间自己的房间》一书中,伍尔夫阐述了女性在社会中长期处于劣势地位,遭受的种种的不公与偏见,提出女性要有自己独立的生活与思想空间,来完成属于自己的事业。

“当我在我的脑子里搜寻的时候,我发现我对于做别人的伴侣,做与别人相等的人,以及去影响这世界为了去达到更高的目的都没有什么高尚的感觉。我只很简单和平凡的说,成为自己比什么都要紧。不要梦想去影响别人。”

《第二性》

作者:[法]西蒙娜·德·波伏瓦

“成为自己比什么都要紧”,接下来出场的这位女性用一生诠释了这句话。

她就是西蒙·德·波伏瓦,20世纪70年代女权运动的重要始创人,她在《第二性》中说出的“虎狼之言”今天依然振聋发聩:

“女性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塑造的”

“女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总是男人她们指定的”

“婚姻的悲剧性在于它无法向女人许诺过的幸福(保障幸福这种事本来就不存在),而在于它摧残了他;它使她注定要过着周而复始的千篇一律的生活。”

建议每个女性在决定结婚前都先读一遍《第二性》。

当然,抛开作家、哲学家的身份,波伏瓦也是一位普通女性,也有过对爱情和婚姻的憧憬,经历过成长和选择的迷茫,也纠结过自我和他人的平衡。波伏瓦的伟大之处,不只在于她写出了女性主义圣经《第二性》,更更要的是,她身体力行地践行了自己的思考和哲学。

《成为波伏瓦》

她在100多年前就选择了不婚不育一心搞事业,却拥有一段维持了50多年的亲密关系,还经历过几段刻骨铭心的恋爱。她也炽热地爱过一些人,在感情中也时常“上头”,但从来没有为了任何一个男性放弃自己的事业和理想。

“爱情不应当使生活里其他的一切都消失,而应该为其锦上添花。”

“波伏瓦清楚地意识到,和萨特在一起,她会被驱使着成就一番事业。”

成为自己,意味着认清现实,放弃幻想,抵制诱惑,对自己的人生负起全责,承担一切选择的后果,这并不比继续“装睡”来得容易和轻松。

波伏瓦与萨特

爱情“祛魅”完成,再来看看家庭。

家庭,也是一个温暖的词,我们会想到港湾、温暖的灯光、整洁的房间、母亲忙碌的身影、饭菜的香味、孩子的玩闹声……这一切当然也是真实动人的,可是在这美好的画面背后,还隐藏着繁重的家务劳动,被剥夺的个人时间……而这些,几乎都是女性在默默承担。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作者:[德]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现代的个体家庭建立在公开的或隐蔽的妇女的家务奴隶制之上……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事业中去。”

“在历史上出现的最初的阶级对立,是同个体婚制下的夫妻间的对抗的发展同时发生的,而最初的阶级压迫是同男性对女性的压迫同时发生的。”

在这本社会主义版的女性主义启蒙著作中,恩格斯论述了家庭的起源和发展,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以及国家的产生原因和阶级本质。

没想到吧?恩格斯是个女权主义者。

@章鱼花园:边看边感慨,越看越清醒。对于《家庭》那一章希望能够入选语文课本,让女性明白自己的价值,让男性明白女性的价值。

当然,理性看待爱情、婚姻和家庭,不等于否定它们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真正的爱弥足珍贵,有幸遇到自然应当珍惜。但首先要擦亮双眼学会分辨是什么是真正的爱?要知道多少剥削假以爱之名?

比起概率极低、变数极大的爱情,自我发展才是终身课题,正如王尔德所说——“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

-END-

作者|晓白

■往期精选

© 2016-2017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