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8-14 19:55:35来源:母亲大学
母亲大学
点击关注
每一个幸福快乐的妈妈
都在“母亲大学”找到了力量
教育孩子,有原则的控制,是比无原则的放手,难得多的事情。盲目的放养教育,对于不愿意保持自己的学习力,不愿意精进自己的教育方式的父母来说,最轻松。
但想要养出一个三观正,心理健康的孩子,是需要父母对孩子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高质量的陪伴的。
真正的放养教育,放的是孩子的思维,养的是孩子的习惯。暑假正是父母为孩子培养好习惯的黄金时期,父母用心教育,孩子才能优秀,以下6个学习上的好习惯,建议家长督促孩子假期必须养成:
【一】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
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环节,因此,观察被称为学习的“门户”和打开智慧的“天窗”。
每一位同学都应当学会观察,逐步养成观察意识,学会恰当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
【二】独立作业的习惯
做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的知识,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不是为了交老师的差,或是应付家长。有的学生做作业的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采取“拖、抄、代.……等等”,会做的马马虎虎,不会做的就不动笔;
有的学生好高骛远,简单的是会而不对,复杂的对而不全,这些不良习惯严重地影响了学习效果。
所以我们要重视做作业,在做习题时要认真思考,总结概念、原理的运用方法、解题的思路、并且尽量多记忆一些有用的中间结论。
审题能力是学生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
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材料内容,学会抓字眼,抓关键词,正确理解内容,对提示语、公式、法则、定律、图示等关键内容,更要认真推敲,反复琢磨,准确把握每个知识点上的内涵与外延。
同时还要培养自己能从作业,考试中发现自己的错误,及时纠正的能力。
【四】练后反思的习惯
一般说来,习题做完之后,要从五个层次反思:
1,怎样做出来的?想解题采用的方法;
2,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依据的原理;
3,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想解题的思路;
4,有无其它方法?哪种方法更好?想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
5,能否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习题?想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
当然,如果发生错解,更应进行反思:错解根源是什么?解答同类试题应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克服常犯错误?“吃一堑,长一智”,不断完善自己。
【五】复习归纳的习惯
复习就是消化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达到举一反三。
复习也就是通过对知识,对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提炼,进行归纳整理,使零碎的知识,分散的记忆得到一个串联,从而使孩子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重点化,避免前后知识的脱离与割裂。
每天尽量把当天学习的东西都复习一遍,对记忆性知识的复习,每一遍的用时不需多,但是反复的遍数要多,以加深印象。
【六】整理错题集的习惯
假期要把上学期经常弄错的地方或者有疑问的题目拿张纸记下,经常看看,看会了、记住了才扔掉。
有价值的就用专门的本子记下,并找些可以接受的类型题、同等程度的相关知识点研究一下它们的异同,解题的技巧和办法。
让孩子养成一个好习惯肯定不是一两天的事情,这个过程一定是循序渐进的,假期建议家长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耐心发动,逐渐加速。
计划每天要记10个英语单词,就一天不落地去记;认识到写字潦草、做题马虎这些毛病,就在写字、做题时严加注意,确保字字工整,题题复查;
意识到了不良学习习惯的危害,就自动自觉地克服;制订了学习计划,就定时定量地去完成;
决心使自己的学习成绩在全班、全校的位次前移,就要千方百计地挖掘自己学习的潜能。
2控制时空,约束自己。
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受情景因素的影响。
比如:一个中小学生,已经认识到打游戏机的负作用了,不想再打游戏机了,可是,一走近游戏厅就忘乎所以了,就把握不住自己了。
因此,在习惯形成的过程中,在自己的自制力还不十分强的情况下,应从控制自己的活动时间和活动空间入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3偶有偏离,及时调整。
许多同学自制力比较差,在好习惯形成过程中,或者在坏习惯克服过程中,容易出现反复、拖拉、敷衍、放任等现象,容易出现跟着感觉走的现象。
这就要求自己要严格监督自己,发现偶有偏离,立即作出调整。
培养习惯,就像走路一样,发现走的路线不对,及时调整到对的轨道上去,久而久之,一条小路便踩出来了!
假期是孩子弯道超车的最佳时机,也是滋生堕落的温床。在暑假里,千万别放养孩子,因为我们现在的用心,是为了让孩子成为更好的人,让孩子未来有更多的选择权。
父母成长一小步,孩子成长一大步,
我是一切的根源,爱是最好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