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时尚 文章内容

对不起,夸晚了!这些绝美的民族风,早就不该停留在历史里

发布时间:2021-08-22 09:27:27来源: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最近,#少数民族服饰有多绝#

又引起了刷屏式讨论

即使你压根不关心民族服饰

这些神仙美图

也一定能引起你的共鸣

近几年,“国风”盛行

本土类文创商品身价暴涨

而作为中华瑰宝的少数民族元素

却依然很少有人关注

随之而来的,便是被时代遗忘的风险

在国外,设计师们早就挖出了这个宝藏

中国的刺绣、锦缎

早已是国际时尚舞台的座上宾

因此,我们越发期待

民族元素在本土品牌被大量应用

民族文化一出手,谁能不爱?

“天呐,这是艺术品吧!”

前不久的祖国建党一百周年

这则视频在B站收获了400万的点击

由清华美院学生制作的动画-《万华镜》

运用56个民族的代表性元素

描绘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与民族团结

首先说说“万华镜”这个名字

万华镜又叫万花筒

玩过的都知道,转一下就有不同的图案

这便是在隐喻

透过“万华镜”看56个民族、56朵花

视频每一帧的切换

都在展现不同的民族特色

这个视频引发关注的原因很简单

它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

在网友的讨论、科普中

大众对少数民族文化有了更多了解

来自少数民族的网友

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豪之情有了表达的出口

同样在展现民族文化这件事上努力的

还有这位95后女生-费青

耗时247天,拍摄56个民族服饰大合集

在抖音获得了9000W+播放量

而她走红网络的秘诀仅仅是“换装”吗?

民族服饰千百年来积累的魅力才是关键

去年8月,她的一期苗族服饰

刚发布就获得了超过5.2万点赞

随后,她陆续发布了傣族、满族等

不同少数民族的服饰

网友对民族文化的喜爱远远超出她的预期

万众瞩目的背后

坚持拍摄并非容易的事情

有些服饰太贵重,不好租借

例如苗族,服饰多为纯银

有些服饰很难获取原装

比如赫哲族,已经列入非遗名录

要克服的困难实在太多太多

而我们很庆幸地看到

通过视频传播

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少数民族的魅力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少数民族也能各放异彩

走进杂志的“藏风”

很多人谈到“少数民族”

第一印象往往是:“淳朴”、“接地气”

大红大绿的配色能有多时尚?

和现代脱节的服饰怎么走到聚光灯下?

别急着给答案

来看看国内一线时尚平台

怎么给少数民族撕下“土”的标签

时尚芭莎在30周年的杂志里

刊登了一组藏风照片-《藏风吹》

国际超模杜鹃化身藏族公主

身着改良后的传统藏服

演绎现代背景下的传统美人

整组照片用“神秘的东方力量”形容

再合适不过

照片中杜鹃穿的藏服

保留传统藏服主体风格

融合时尚元素

每一套服装

都足以媲美国际一线品牌

撞上模特自带的“骨相美人”气质

将高冷、禁欲、风情集聚一身

“我的双眼盛满芬芳的青稞酒,我的身上遍开迷人的格桑花”

关于传统藏服:

肥腰、长袖、大襟

好像并无可取之处

身着名为“氆(pǔ)氇(lu)”的长袍

足蹬名为“松巴鞋”的藏靴

再配上高原地区普遍高大的体格

脑海里瞬时浮现出康巴汉子魁梧的形象

但其实,传统藏服可不止大家看到的这些

这套女盛装来自甘南藏族

藏袍下摆用皮镶边

长度会随着财富增长而逐年加长

正面挂珊瑚、宝石、道具等

背后发辫处垂挂宽大背饰

缀满蜜蜡、银币等饰物

颜色鲜艳,珠宝琳琅,令人错不开眼

时尚芭莎就是抓住了这个特点

不跟表面的东西较劲

着力放大它的“隐藏加分属性”

为少数民族传统元素,撕下标签!

这并不是时尚芭莎第一次拍摄藏族风

曾携手藏族模特-TenzenChemi

大步行走在西藏的土地之上

随着时代的变迁

藏服也在不断精简、改良

但整体风格趋于不变

前阵子俘获一众小仙女芳心的“丁真”

成功向时尚圈“种草”藏服

身穿藏服立于荒原冰雪中

尽显俊朗的少年气质

时尚芭莎为丁真拍的这一组照片

把高原少年的野性和自由

表现得淋漓尽致

就像网友说的那样:“又纯又野,又甜又欲!”

看了这么多,不可否认的是

越是民族的东西

越难以被超越

也越应该站在聚光灯之下

接受来自全世界的掌声

现代品牌遇上苗族传统

现代品牌遇上民族手艺界“顶流”?

花西子与苗族银饰联名推出的

“苗族系列高定彩妆产品”

看似毫无关联的跨时代元素

却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银饰是苗族地区的重要饰品

民谚说道:无银无花,不成姑娘

有女儿的人家,会早早地开始准备银饰

等到盛大节日,或是出嫁那天

姑娘们就能拿出压箱底的银饰

好好展示一番

因此,苗族银饰还是女性蜕变的见证

如此考究的银饰

制作工艺的复杂可想而知

生银块在坩埚中熔化、捶打、雕刻

千锤百炼后又精雕细琢

一共经过一二十道工序才能完成

非个中高手很难完成

在现代工艺的批量生产下

想要保留传统技艺的原汁原味

是极其困难的

这背后是花西子的无数次打磨与研发

最终系列产品惊艳面世

同样发现了苗族之美的

还有来自意大利的时尚品牌-Marni

两年前,Marni启动了

“MarniMiao苗族刺绣合作项目”

扬言要把中国传统图案带上国际舞台

而这一切奇妙的碰撞都源于

Marni品牌创意总监-Risso

对中国少数民族服饰的“一见钟情”

我们经常能在苗族服饰上看到各种图案

不复杂,却够让人“眼晕”

其实,早期受到工具的局限

苗人只能用简单的几何拼图案

再搭配夸张的颜色

呈现出立体的视觉效果

图案大多装饰在服饰、背带、被面上

寓意吉祥、美好

苗族人把对孩子、家人的祝福

都一针一线绣进图案里

看似简单的图案实则饱含情感

苗家姑娘个个会绣花

她们喜爱刺绣的程度

可以用“生命中不可或缺”来形容

俗话说:“人比人,花不花。”

这“花比花”指的就是绣工

数着底布上的经纬线挑绣

将一个个单独布局的图形巧妙组合

最终形成一幅和谐美观的绣品

Marni苗族系列服饰的整个设计

由超过400位刺绣工匠共同合作

每一件刺绣都是独一无二的

每一处“不完美”都是它的精华

就像Risso自己所说的,“要寻找一个方法,让时尚品牌能够在这个星球上以更有意义的方式存在。”

在民族服装市场越来越小的情势下

我们要寻找一个方法

让传统图案背后的故事

得以在这个星球永存

匠人情怀重新受重视

这才是国货崛起的黄金时代

话筒递上,让“少数”发声

少数民族元素在大众审美中

仍不是主流取向

虽然,他们关注度依旧很低

虽然,他们仍有许多传统标签

但是,他们已经开始被关注

能够不断提起

也许就是对它们最好的保护

还记得燃爆去年夏天的《扯谎哥》吗?

从服饰、发型、舞蹈,到灯光

都酷炫得令人尖叫

这首歌让我们相信

少数民族音乐也能颠覆舞台

阿朵说:“希望我们的民族音乐就像是种在土里的种子一样,一点点发芽,然后长成参天大树。”

除了音乐,娱乐对于少数民族文化

是一个更加容易被传播的方式

本就具有语言、习俗等方面的差异

因为有了传播媒介

让少数民族文化站到了更显眼的地方

@高反台在微博发布的30年代藏区修复照片

西藏文化推广组织“高反台”

它的发起者

是一群来自藏区的艺术家

他们不断搜罗藏语世界内容

通过搬运、翻译

分享到社交媒体平台上,坚持至今

向年轻一代,向世界

持续输出民族文化

@高反台在微博发布的传统藏文书写体:

ཞང་ཞུང་འཕྲུལ་ཡིག象雄槌伊体/གཟི་ཡིག天珠体

文化习俗是一种生活动态

根本无法被当成物品来保存

民族的东西不是表现出来的

而是内在的精神力量

无论是努力传承物态的技艺

还是借鉴引用意识态的文化

都是对这个话题很好的讨论

民族文化传承,绝不仅仅是一句口号

需要更多的中国新生代力量

带着敬畏心,接近它,了解它

后网络时代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这对呈现多元丰富的文化

无疑是一股强大的推力

我们必须承认,少数也是大众的一部分

这不仅是本民族的自然选择

更是年轻一代在文化自信方面的重要收获

图片来源:

《时尚芭莎》

《男人装》

《卷宗》

微博@高反台

B站@赶稿人

其余图片均来自网络

-END-

欢迎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每天早上6:30不见不散

喜欢请分享,满意点个赞,最后点「在看」

© 2016-2017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