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9-08 00:50:19来源:央视网
“最近,我看到网上一些关于关公铜像搬迁的舆情。说实话,我觉得雕像的每一块铜片,都是抽向我们一记响亮的耳光。”吴锦说,项目建设过程中,相关单位缺乏主人翁的责任感,不去争取相关政策,进行点状调整,不严格把关、听之任之,最终造成现在我们都不想看到的最差选项。

《中国纪检监察报》评论文章犀利指出:先是违建、后又搬移,3亿多元就这样浪费了。
在项目没有获得审批的情况下,相关部门在长达两年的建设期中始终不闻不问,导致3亿多元付诸东流,既没有起到应有的文化宣传推广效益,还破坏了古城风貌和历史文脉,损害了荆州市的城市形象,可谓得不偿失。
文章称,各地党员领导干部都应从这起事件中汲取教训,举一反三,把自己的岗位和职责摆进去。
要提升法治思维,严格依规依纪依法行使职权;
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求真务实,做到富有远见、保持耐心、恒心,既追求“显绩”,也要在基础性工程和周期长、见效慢的“潜绩”上下功夫,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政绩;
要坚持勤俭节约,把每一分钱都要用到“刀刃”上、花到关键处。

关公雕像拆卸搬迁现场。
据报道,9月4日,记者来到荆州巨型关公像所在的关公义园,只见景区已经关闭,能远远望到正在拆解的关公圣像。
通过无人机拍摄的现场视频可以看到,关公像前架着几十米高的吊臂,雕像已经拆解到肩部,露出了头部和肩膀的骨架。拆下的铜片则被整齐地摆放在雕像前方的广场上。

如今根据当地整改规划,雕像将被迁址到荆州市西北城郊的点将台。
▼
关注央视网
©央视网
编辑:木樨
责任编辑:孟夏
来源:澎湃新闻、海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