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9-16 14:54:01来源:drpei
此前,我写过很多文章说不要给孩子吃止咳药和化痰药,比如下面这些。
有很多读者留言说:那医院里的医生,包括大医院的医生都在开你怎么说?
对这个现状,我确实没什么好说的,因为这些药也确实是国内的指南有推荐的。比如《中国实用儿科杂志》的这份就有推荐使用化痰药。
但现在,如果还有医生在孩子有急性咳嗽的时候给你开这些药,你可以告诉他,现在国内的指南也不建议用了。
前几天国内最知名的儿科期刊《中华儿科杂志》发布了这份指南,对于止咳药给出了下面的意见。
对于祛痰药的使用也给出了意见:不推荐急性咳嗽患儿常规使用祛痰药治疗(1A)。
所以如果你带孩子去看病,如果只是因为孩子咳了一周左右就给孩子开止咳药、沐舒坦、易坦净之类的药,你要怀疑一下这个医生的知识是不是落伍了。
这里的老读者可能也知道,我之前也写过不少文章说《中华儿科杂志》的一些指南不专业,比如下面这些:
为什么现在又拿他们的指南来说事,是不是只是因为这份指南和自己的观点一样就拿来做说服的证据?
不是的,更多是因为这份指南的制定方法更符合规范,比如指南中说明了指南形成的方法,它也是基于当前最佳证据的思路来做推荐的,也就是说它是一份遵循观念,按科学方法来制定的指南,所有更高的可信度。
什么样的指南更可靠,我之前在右边这篇文章里有说到过:
我很早以前也说过,当遇到不同说法不知道听说的时候,更多是要看建议的依据是什么,证据是不是可靠,详细见:。
所以,有了判断的标准,哪怕是同一个机构、同一个期刊,不管它说什么,也都能知道大概的可信度。
如果你细心一点,你可能会注意到,这份指南的通讯作者之一陆权教授,同样也是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份指南的执笔作者,在那篇《》里,依然是在推荐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这些化痰药的,但不同的是,在那篇指南了,只给了意见,没有给出建议的证据。
而且,在这次中华儿科杂志的指南里,依然有说:祛痰药仅对湿性咳嗽、痰液阻塞、影响患儿生活和学习时可酌情使用。但和不建议急性咳嗽常规使用的建议不同的是,没有给出支持这种酌情使用的建议依据。
所以哪怕是同一个人,同一篇指南,不管他说的啥,也不管他是不是权威专家,也是要看他是不是在用证据和逻辑说话。
看完是不是觉得养个孩子很不容易?可以看看昨天的推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