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9-17 10:09:47来源:一附院内分泌科
喝水,看起来是件简单的小事,但很多糖友都没有喝对!
特别是有些糖友认为糖尿病的多饮多尿症状就是因为饮水过多导致的,所以总是限制饮水量。
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盲目的控制饮水,不仅对病情没帮助,还可能影响血糖,甚至引发急性并发症。
饮水对糖尿病的三个好处
01、降低血浆渗透压,降低血糖,有助于预防糖尿病性高渗昏迷和酮症酸中毒的发生;
02、增加血容量,改善血液循环(包括微循环),降低血黏度,减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形成;
03、有利于排出体内代谢毒素,预防泌尿系感染,增加抗菌药物的疗效。
所以,糖友们应该养成多喝水的好习惯。
对于没有合并心肾疾患的糖友,鼓励多喝水,每天至少1500~2000毫升。
只有认真治疗,将血糖控制到正常值范围,才能真正解决多饮、多尿的问题。
但要注意,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糖友,特别是尿量减少或水肿时,应限制饮水量。一般来说,前一天的尿量加上500毫升左右的水就足够了。同时,还得注意饮用水以常温为宜。
如何科学饮水?
01、最佳选择是白开水
对于糖尿病友来说,含糖饮料还是少喝为妙,补充水分的最好方法是喝白开水。
当然,矿泉水、纯净水或淡茶水也很适合,不过,睡前不建议多喝绿茶和黑咖啡。
如果想要补充优质蛋白质,牛奶及豆浆也是不错的选择,还能改善糖友缺钙的状况,特别适合比较肥胖、血脂高、血压高的糖尿病患者。
02、少量多次饮水
糖友应该掌握科学的饮水方法,少量多次饮水在促进消化、稀释血液和冲洗泌尿道预防结石等方面有很好的作用。
早晚一杯水:
早上起床后,先喝上一大杯温开水(200—400毫升),睡前一小时再喝上一小杯水。
白天多次饮水:
除开早晚的饮水量,剩下的6-7杯水在一天中分多次饮用。
03、不要等到口渴再喝水
糖友们在血糖控制不好时很容易感到口渴,当口渴的感觉出现时,说明体内已有一定程度的脱水或缺水,这种状态对血糖很不友好。
所以,糖友们一定要在感到口渴前主动饮水,特别是在摄入蛋白质食物较多、锻炼强度大、出汗多等情况下,更应该及时地多补充水分。
04、喝水速度要放慢
大口喝水容易将空气带入胃肠道,造成胃肠不适,另外,大量出汗后大口喝水还会破坏体内水盐平衡,易导致肌肉抽搐等问题。
建议糖友们在感到在口渴前,有意识地、主动多次喝水,喝水时尽量放慢速度,特别是在运动后,不要着急灌水,缓口气,再慢慢喝水。
总而言之,糖友不要过分限制饮水量,最好根据自己的身体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喝水时多注意时间跟方法,这样才会利于血糖的控制。
来源东宝舒霖关怀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简介
1989年成立内分泌专业组,2003年独立门诊,2006年独立病房,2011年独立病区。内分泌科是张家口市内分泌代谢专业唯一具有硕士研究生招收与培养资质的科室,张家口市唯一具有内科学(内分泌代谢)专业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招收与培养资质的科室。国家级药物临床试验质量规范(GCP)备案专业,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健康教育管理认证单位,糖尿病院内血糖管理培训实践基地,河北省生长发育与矮小症专病联盟单位,河北省罕见病成员单位,共青团河北省青年文明号。多次承办河北省省级继续教育项目和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曾多次获得过院级的“先进科室”、“先进护理集体”等称号。内分泌科将努力建成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服务优质、团结协作的学习型团队,集医教研于一体、以内分泌代谢疾病为诊疗特色的京西北区域国家重点内分泌专科。
内分泌科年门诊量6.71万人次,病房床位65张,年住院1835人次。内分泌科现有医生16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7人,主治医师4人,住院医师4人。内分泌科现有护士17人,其中主管护师7人,有2名护士持有糖尿病教育专科护士证。
内分泌学科是院级重点学科,开设有内分泌专家门诊、生长发育门诊、肾上腺门诊、肥胖门诊、甲状腺门诊、普通门诊、宣教门诊。糖尿病与甲状腺疾病为内分泌科常见疾病,目前内分泌科开展的亚专业包括生长发育、内分泌高血压、肥胖和特殊类型糖尿病,涉及病种包括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生长发育异常、肾上腺疾病、垂体疾病、性腺疾病、骨质疏松、肥胖等内分泌代谢疾病。
内分泌科联系电话:0313-80415138041512
内分泌代谢疾病网上诊室服务!
部分医师联系方式如下:(如果已经扫码登记注册的病友不需要再次扫码,直接登录微信,找到网上诊室点开,选择左下角的咨询医生,然后选择和医生交流,最后选择图文复诊或申请问诊,按照提示信息操作就可以)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团队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
如果您觉得本文内容对他人有所帮助
可以转发到朋友圈或转给有需要的人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本
微信公众号
内分泌科医办室:0313-8041513
无恒难以做医生,做任何学问都要勤奋和持久,学医尤需如此。医生这个职业的特殊之处在于,一举手一投足都接触病人,医术好些精些,随时可以活人,医术差些粗些,随时可以害人。一个医生,如果不刻苦学习,医术上甘于粗疏,就是对病人的生命不负责任。当然,就是勤奋学习,也不等于就能万全地解决疾病。但无怠于学,至少可以无愧于心。
声明:凡注明来源的均属转载,转载只限于分享专业知识和医学信息之用,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供大家浏览或者不应无偿使用,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rwdlln@126.com,我们会及时改正或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