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9-18 21:56:54来源:心在线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显示睡眠行为与心律失常风险相关,如白天嗜睡、睡眠质量、睡眠时长、失眠。
然而,上述睡眠行为往往是相互关联的,以往的研究大多只关注了某个独立的睡眠行为,而没有考虑到整体的睡眠模式与心律失常发生风险的关系。
近日,JACC杂志发表了一项研究,探讨了健康的睡眠模式与心律失常发生风险之间的关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研究方法
研究纳入了来自于英国生物银行数据库(UKBiobank)的403187名受试者。
根据睡眠类型、睡眠时间、失眠、打鼾和白天嗜睡五个维度定义健康的睡眠模式。
通过触屏调查问卷收集睡眠行为相关信息。
评估睡眠类型的问题:
"你是否认为自己是:
1)肯定属于的'早睡'类型;
2)比'晚睡'类型的人更'早睡';
3)比'早睡'类型的人更'晚睡';
4)肯定属于'晚睡'类型。"
评估睡眠时间的问题:
每24小时内的睡眠时间(包括小睡)。
评估失眠症状的问题:
"你晚上是否难以入睡,或者你是否在半夜醒来?",提供多个选择。
1)从不/很少;
2)有时;
3)通常。
评估是否打鼾的问题:
"你的伴侣或近亲或朋友是否抱怨你打鼾?"
1)是;
2)不是。
评估白天嗜睡的问题:
"你在白天无意中打瞌睡或睡着的可能性有多大?(例如,在工作、阅读或驾驶时)"。
1)从不/很少;
2)有时;
3)经常;
4)所有时间。
健康的睡眠因素定义为:
早睡类型;
每天睡眠7-8小时;
报告从未/很少或有时出现失眠症状;
没有自我报告的打鼾;
以及没有过度的日间嗜睡("从未/很少"或"有时")。
如果符合健康标准,每个睡眠因素被编码为1,如果不符合则为0。
健康睡眠模式的指数得分是由5个睡眠因素的总和得到的。
分数越高表明睡眠模式越健康。
"健康睡眠模式"(健康睡眠得分≥4分)、
"中等睡眠模式"(2≤健康睡眠得分≤3分)
"不良睡眠模式"(健康睡眠得分≤1)。
研究的主要终点是发生心房颤动、室性心律失常和缓慢性心律失常。
研究结果
在校正人口统计学、生活方式和遗传风险因素后,
发现:健康的睡眠模式与发生房颤/房扑和缓慢性心律失常的风险降低有关,但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
与健康睡眠得分为0-1的个体(睡眠质量差)相比,健康睡眠得分为5的个体:
发生房颤/房扑和缓慢性心律失常的风险分别低29%和35%。
健康的睡眠模式与房颤/房扑风险的负相关性在遗传风险较低的人群中更强。
研究结论
本研究表明,
健康的睡眠模式与较低的房颤/房扑和缓慢性心律失常风险相关,且独立于其他传统危险因素。
由于心律失常往往是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阶段危险因素,且大多是可逆的,该研究的发现强调了通过采取健康的睡眠模式,来改善心律失常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重要性。
HealthySleepPatternsandRiskofIncidentArrhythmias.JAmCollCardiol2021;78:1197–1207.doi:10.1016/j.jacc.2021.07.023
推荐阅读